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中国人民在积贫积弱、屡战屡败中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回望历史,总结经验,对于我们继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政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始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党所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所坚持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所实行的“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破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持到底的根本保证。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旗帜鲜明地向全国人民和各抗日军队发出号召,号召整个中华民族不分畛域地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
但国民党当局仍希望把卢沟桥事变作为“地方事件”,通过外交途径求得和平解决。面对可能出现的妥协局面,毛泽东在1937年7月下旬发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明确指出对付日本的进攻有坚决抗战和妥协退让这两种方针和两套办法,相应地也就有两个不同的前途,而妥协退让只能带来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中国人民做牛马奴隶的结果,这是所有中国人都不能接受的。毛泽东坚定指出,反对妥协退让,拥护坚决抗战!中国共产党人愿同国民党人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反对一切游移、动摇、妥协、退让,实行坚决的抗战。
经过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多方奔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建立起来,国民党放弃了对共产党的长期敌视,国内政治局面呈现出令人感动的积极变化。在这种积极的政治空气中,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军华北,奔赴抗日前线,发挥自身游击战、运动战特长,与国民党军在山西抗日战场上密切配合,在平型关、雁门关、忻口等作战中取得了振奋全国军民的大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地打击了侵略者。
与此同时,党领导的南方八省游击队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从各地向皖南等地集结,转战于大江南北,在江淮大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国共合作带动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各党各派纷纷表示拥护政府抗战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踊跃投身抗日洪流,民族工商业者毁家纾难、慷慨解囊,为前线捐钱捐物,连远在海外的华侨也以各种方式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华民族筑起的最坚固的长城,让日本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的企图遭到重创。
但是,随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日军在占领广州、武汉后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遂对国民党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顺势将重心从抗日逐渐转移到防共反共上来,1939年初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随后由政治上反共进一步到军事上反共,抗战出现了新的波折。在华北,国民党军秦启荣部在山东博山袭击八路军部队,河北省保安司令张荫梧在冀中袭击八路军后方机关,在华中的湖南平江、河南确山等地,也发生多起针对新四军后方机关的惨案。
面对困难情势,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的口号,并创造性地确定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立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将斗争作为争取团结的手段,连续打退或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三次反共高潮,确保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发展,使全民族抗战的伟大事业始终沿着我们党指引的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毛泽东作论持久战演讲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使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屡屡东犯,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开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占领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此承受了巨大苦难。在此过程中,一些先进分子一直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事实证明,只有少数人先知先觉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只有全体中国人民觉醒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5年日本侵略者又将矛头指向了华北,企图通过所谓“华北自治”,让华北成为第二个“伪满洲国”。随着“华北自治运动”的提出,大批日军集结在长城沿线的山海关和古北口附近,准备大规模越过长城南下。地处华北前沿的北平学生悲愤地呼喊:“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为揭破日本侵略者的阴谋,反对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以及强烈谴责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的政策,北平学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不仅加深了对民族危机的认识,而且看到了自身蕴藏着的巨大力量。一二·九运动增强了全体中国人民奋起救亡的决心和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下,敌后民众迅速地组织起来,成立各种游击队,对日军进行打击、袭扰;沦陷区工厂、学校大批职工、师生长途跋涉,不顾生死地大规模内迁,为抗战保存力量;大后方不分男女老幼、贵贱尊卑,也一体地动员起来,为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1938年,中国共产党人主持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发起了“七七”献金活动。“七七”献金活动不仅募捐到了钱,而且还通过宣传募捐激发了老百姓的爱国热忱和抗战决心。亲历这一活动的阳翰笙说:“七号这天早上,献金台周围已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争先恐后地前来献金。献金中有纸币,有银元,有铜板,有银元宝;还有耳环、手镯、戒指、珠宝等金银首饰,后来发展到献银盾、银盘、奖杯,还有药品、衣服、食品等等。”“我们在武汉三镇共设了六座献金台,每台八个工作人员,后来增加到二三十个工作人员还应付不了”“又增设了十几个流动献金台”。“来献金的人中,有工厂的工人,有郊区的农民,有船员,还有人力车夫、店员、小贩、甚至还有乞丐。”
阳翰笙为这种热烈的民族感情所动,禁不住感叹:“劳苦大众捐献的这一点一滴的血汗钱,这不是钱,是他们对敌人的仇恨,是对胜利的希望!”当时有人说:“这次献金是中国兴亡的重大测验!测验的结果,中国不会亡!中国一定复兴!”献金运动的成果又给了人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随着全民族的觉醒,中国共产党被广大民众更普遍地了解并接受,党的声音和主张对更多民众产生吸引力,使民众自发地为其宣传奔走,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增添了力量。在全民族抗战之前,党的政治影响主要在各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农民和城市革命知识分子中,普通民众对党的真实情况了解有限。《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在国民党统治区内普遍发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被广泛传播;周恩来等先后在武汉、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八路军在西安、兰州、长沙、桂林、香港等地设置了办事处,同国内国际各界友人广泛接触,解答人们对于中国共产党存在的疑问,使人们直观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的一群人,了解到他们的理想、主张,并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国内各界、各党派人士和国际友人也先后走入延安,深入党领导建立的晋察冀、晋冀豫、山东等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近距离接触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观摩、报道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他们的报道和评论使普通的中国人了解到一个过去不曾了解的世界,逐渐认同党提出的抗战路线、组建新中国的蓝图,对未来的中国更加充满希望。
延安军民集会庆祝抗战胜利
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
日本军国主义觊觎、侵略中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落后、松散、积贫积弱,被视作一盘散沙。自日本开始以武力谋求其在华利益以来,中国恰处在秩序崩溃、大小军阀混战不断的局面,前有直系和皖系的直皖战争,直系和奉系的两次直奉战争,后有蒋、冯、阎之间的中原大战。不仅如此,远在西南云贵川、西北新疆乃至山西的军阀都各成独立局面,宛如国中之国,中华民族的力量在相互内战中消耗殆尽,无法形成一致对外的强力抵抗。
但是,当亡国灭种的危险来到眼前之时,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却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团结。最能体现这种团结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支持配合。据统计,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累计作战12.5万次,歼灭日、伪军达171.4万人,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党派、各抗日军队一致调转枪口对准外来侵略者,充分体现了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的精神。
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南京后本以为中国会因首都失陷而投降,却没料想到中国的抗战热情愈发高涨。为早日结束战事,日军计划分别从南京、济南沿津浦铁路南北对进,会师徐州,随后沿陇海路西进,向西取潼关、占西北,向南取武汉,迫使中国政府投降。能否阻止日军在徐州一带会师,成为当时关系抗战全局的枢纽。
在战局日益严峻之际,周恩来在桂系领袖白崇禧即将奔赴徐州前线协助李宗仁前会见了他,并提出:在津浦线南段,由桂系两个集团军在新四军张云逸部配合下,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运动于淮河流域,威胁日军,使之不敢贸然北上;同时,在徐州以北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白崇禧对此建议,深加赞赏。他到徐州后,协助李宗仁指挥,基本上采取了周公所指出的方针。”
取得彪炳史册的台儿庄大捷,离不开共产党在战略战役谋划上的建议,离不开桂系、西北军、川军、东北军和中央军的浴血奋战。回想抗战之前,各军阀数十年对阵,你死我活、势同水火,但是在台儿庄大战中,却皆能以民族大义为重,舍生取义,共赴国难,团结御侮。被看作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一旦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起来,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这也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
更多精彩视频
来源:前线理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