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要告晴雯芳官,为什么要等到七十多回再去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6:58 4

摘要:是啊,芳官最大的“劣迹”是在宝玉身边睡了一晚上,这是“寿怡红”时的事儿,在六十三回;晴雯的“劣迹”更多,早在三十一回就有撕扇——撕扇其实没什么,“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问题是宝玉纵容她撕,而且“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

是啊,芳官最大的“劣迹”是在宝玉身边睡了一晚上,这是“寿怡红”时的事儿,在六十三回;晴雯的“劣迹”更多,早在三十一回就有撕扇——撕扇其实没什么,“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问题是宝玉纵容她撕,而且“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可与爱听裂帛之声的妹喜、烽火戏诸侯的褒姒、千里送荔枝的玉环相比,都是“红颜祸水”的代表。

芳官也好,晴雯也好,都在几年前就有“劣迹”了,为什么袭人非要等到七十多回才去告?七十多回也不要紧,关键是告密的时间节点,未免太“凑巧”了些。

出了绣春囊,王夫人追查,传唤晴雯,一见之下大为光火。但是!晴雯说的“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的话,王夫人先是质疑,一经解释马上相信:“王夫人信以为实了”!

我们读者都知道,至少“这一二年间”,袭人要回避与宝玉的“狎呢”,于是“夜晚一应茶水,起坐呼唤之任,皆悉委他一人”,都是晴雯在值夜班的。这不仅读者知道,在怡红院也无人不知。只要王夫人稍微留心,不可能不知道。但“王夫人信以为实了”,可见她对怡红院缺乏基本的了解。

几天以后逐晴雯、逐芳官、逐四儿,王夫人宣称:“打量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这话也不是吹牛,因为“所责之事,皆系平日私语,一字不爽”,“咱们私自玩话怎么也知道了?”,“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这时的王夫人,的确对怡红院了解至深。

我们可以断定,向王夫人“告密”这件事,就发生在传训晴雯到撵晴雯的这几天时间里。好几年不告,偏偏在这时候去告,告密者一定是看到晴雯被当众训斥、料到她即将“倒台”、才去趁火打劫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袭人心思周密,又一向经营出“出了名的至善于贤之人”的形象,如果趁火打劫,岂不是自己打脸?别说宝玉知道了一定会产生极大反感,就是王夫人,看她这样势利这样投机,对她会有好感吗?

袭人和晴雯芳官之间,不能说没有竞争。但袭人有宝玉的依恋和王夫人的信任,基本算是地位稳固,绝不是晴雯芳官可以动摇的。为了打击她们,而破坏自己的“完美”形象,真是太得不偿失了。

只有地位不如袭人稳固、急着要上位的人,才会抓住晴雯被王夫人训斥的机会,落井下石、趁势邀利,向王夫人告密,成为压倒晴雯芳官四儿等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源:栖鸿看红楼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