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场社畜到齐天大圣:一部让1.2亿打工人泪崩的动画凭什么爆火?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6:44 1

摘要: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持续疲软。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4年国内电影市场全年总票房425亿元,较2023年下降22.7%;观影总人数同比减少23.1%,上座率同比下降30.12%。

文 | 和君咨询,作者 | 王奇峰(和君咨询副总经理)

近年来,国内电影市场持续疲软。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4年国内电影市场全年总票房425亿元,较2023年下降22.7%;观影总人数同比减少23.1%,上座率同比下降30.12%。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部投资额仅5000万的2D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却脱颖而出。该片上映仅10天,票房便轻松突破7亿,一举超越《大鱼海棠》,登顶国产二维动画影史票房冠军。这部改编自2023年bilibili短片《小妖怪的夏天》的小成本电影,更被央视认证为“21世纪国产动画绝无仅有的合家欢电影”。

那么,在电影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当下,为何《浪浪山小妖怪》能一枝独秀,赢得观众的青睐?它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值得大家走进影院一看究竟呢?

1. 底层视角与普世情感

在传统的西游叙事里,英雄们光芒万丈,小妖怪们只能沦为微不足道的背景板,成为齐天大圣取经路上的路人甲,没有姓名,更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但近年来,随着反英雄叙事风格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共情那些不被重视的小人物。《浪浪山小妖怪》便迎合了这一风格,展开了一场彻底的反英雄叙事。它将镜头聚焦于这些被忽视的小妖怪身上,让它们成为有血有肉、承载着平凡悲欢的主角。这样一群没有名字的小妖怪,在宏大叙事的缝隙里挣扎、期盼的故事,无比契合了当代普通人的心境——“浪浪山外还是山,但我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2. 现实隐喻与深度批判

优秀的动画片从不局限于孩童群体,而是以奇幻为外壳,包裹着对现实社会的敏锐洞察与深刻反思:小猪妖勤恳劳作三年,却始终难以触及“大王洞编制”的门槛,在求职路上步履维艰;乌鸦精只因偶然窥见机密便遭“优化”,瞬间失业;狼妖每天按部就班地巡逻,稍有差池便遭头领呵斥,还时刻面临被年轻力壮的妖怪取代的危机。这些情节让无数职场打工人深刻共鸣。而影片最后,社恐猩猩站在悬崖边,用尽全力怒吼“我是齐天大圣”,这样普通个体对自我价值的勇敢追寻又让多少人潸然泪下。对于底层的抗争者而言,每一次努力与突破都可能要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这种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展现,为影片增添了厚重的质感。

3. 美学创新与文化传承

《浪浪山小妖怪》继承了其第一出品方上美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宗旨,坚守“中国学派”的艺术性,制作团队耗时四年多,精心打磨1800多组镜头、2000余张场景图,以工业化时代少见的精工细作式手绘创作,延续了《小蝌蚪找妈妈》《猴子捞月》等上美影经典作品的国风韵味,让观众们真切感受到“熟悉的画风又回来了”。监制陈廖宇将其美术制作概括为“笔墨入镜”,即“用国风笔墨构建电影镜头”,制作中结合光影处理,使画面呈现出宣纸般的自然流动感,由此构建出独特的东方动画视觉体系;打斗场景则以水墨晕染和飞白效果,展现出动作的力量与速度,契合东方武术写意美学中“虚实相生”的特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诠释。

传播策略:全域渗透和情感转化

1. IP运营前置化与生态构建

在《浪浪山小妖怪》电影的创作阶段,上海电影便展现出前瞻性眼光,提前启动了IP授权计划。等到电影正式上映时,已成功联合30多个品牌,推出多达800余款周边产品,构建起庞大且丰富的IP生态系统。电影上映三日,相关高端毛绒玩具售出2万件,盲盒在抖音售出9万件;与瑞幸咖啡联名的“小妖打工能量站”杯套,销量更是突破40万杯。与此同时,电影还联动实体产业,观众在上海影城线下柜台进行餐饮消费后,可获得大额购票权益券;持《浪浪山小妖怪》电影票根的游客,能够免费游玩大王洞风景区。通过虚拟IP赋能实体经济,电影的影响力从银幕延伸至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

2. 品牌联名与消费场景融合

浪浪山小妖怪在品牌联名方面实现了全品类覆盖。与瑞幸咖啡联名推出桂花乌龙系列饮品,设计“华容道拼图挂件”,带动瑞幸小程序日活用户增长47%,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过亿;与全家便利店合作,门店沉浸式还原电影世界,将其变成“全家补给站”,带动主题门店客流量同比增长200%;与英雄钢笔合作推出以小猪妖为灵感的钢笔礼盒套装,助力传统国民钢笔品牌年轻化。此外,小妖怪形象还与汽车、卡牌、潮玩、游戏、运动等领域的品牌展开合作,覆盖线上游戏、线下展览、餐饮等多个场景,全方位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3. 社交媒体裂变与圈层突破

浪浪山小妖怪精准捕捉到打工人面临的困境现状,将其巧妙转化为极具传播力的内容素材,吸引观影者二次创作和分享,成功实现了从动画电影向职场领域的破圈。在抖音平台上,“公鸡画师是老乙方”的相关内容收获了高达170万的点赞,成为设计行业从业者自我调侃、宣泄情绪的热门话题。B站上,“浪浪山妖怪再就业”的二创作品播放量突破一亿次,创作者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电影中的角色赋予了新的故事与生命。知乎上,“如果你是浪浪山小妖”的话题引发了超过8万条回答,网友们纷纷代入角色,分享自身的感悟与思考,实现了从影视内容到大众情感共鸣与深度互动的跨越。

1. 从票房依赖到多元收益

《浪浪山小妖怪》以千万级的制作成本,预计撬动17亿的票房收入,回报率超过30倍。这一亮眼成绩彻底打破了“3D动画更卖座”的行业固有偏见,让人们看到二维动画在市场中拥有的巨大潜力与竞争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影片在票房之外的收益表现同样突出。猫眼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暑期档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120%,其中《浪浪山小妖怪》贡献了近30%;在上映首日,仅上海联和院线的周边收入就超过700万。过去,国内电影公司90%-95%的收入来源于票房分账,而好莱坞巨头(如华纳兄弟)的票房占比仅约30%。如今,上海电影正加大对电影IP的衍生品开发、品牌授权等多元化运营力度,力求挖掘其远超票房本身的商业价值。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同时也是《浪浪山小妖怪》总出品人的王隽表示:“一部成功的动画,不应止步于影院的90分钟。”《浪浪山小妖怪》正是这一战略导向下的成功典例。

2. 从短期爆款到长线生态

2023年,上海电影完成对上影元51%股权的收购。作为上影集团大IP开发战略的实施主体,上影元的核心业务是围绕旗下60部经典动漫及影视作品的著作权,开展全产业链的开发与运营。收购完成后,上海电影以上影元IP资源为基础,成功构建起“电影发行放映+大IP开发运营”的双轮驱动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前置布局IP的全生命周期,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推动授权、游戏开发与文创衍生等业务协同发展,让上影元成为上海电影的增长新引擎。

以《浪浪山小妖怪》为例,这部电影改编自《中国奇谭》系列中热度极高的单集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其开发路径首先通过bilibili上的小成本短片快速测试市场反应,随后基于观众反馈进一步丰富剧情内容,选取爆款短片将其打造为长片或大电影;同时,借助短片及二次创作所沉淀的内容资产反推长线开发,同步推进品牌合作,通过IP授权、联合开发等方式实现商业化落地。凭借这一模式,《浪浪山小妖怪》IP实现了从短期爆款到长线生态运营的跨越。未来,在该模式的指导下,上海电影也有望产出更多优质作品,助力“奇谭宇宙”目标的落地。

3.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赋能

除电影开发外,上海电影正积极布局新技术,力求实现内容呈现形式的革新以及产业全链路的数字化赋能。其中,上影元与VIMOXR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出品了《浪浪山小妖怪》的XR版本——《浪浪山小妖怪:妖你同行XR》,作品计划于八月底上线。届时,观众将借助VR设备,“走进”大王洞、小雷音寺等经典场景,化身成浪浪山小妖怪,沉浸式感受影片中云气缭绕的国风世界。此外,在XR体验中,观众还能体验四人协作模式,玩家可组队扮演不同角色,分工合作应对关卡挑战,通过这种新的内容呈现形式,增强与作品的情感连接。

与此同时,上海电影还在影院端发力,构建“数据驱动的影院数字化中枢”,将AI技术融入从剧本创作到终端放映的全链路中。一方面,引入AI技术辅助创作,利用基于600多部作品训练而成的中国动画学派大模型,为画师提供创意参考与风格指引,助力他们更精准地找到观众的审美偏好;另一方面,借助AI深度分析观众的观影数据,了解他们对影片剧情节奏、角色偏好、画面风格等方面的反馈,为后续电影创作、排片策略调整以及衍生品开发等提供数据支撑,深度赋能影片制造和宣发的全链路。

4. 从商业IP到国家文化符号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中国传统动画的标杆,凭借《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作品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如今,《浪浪山小妖怪》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为动画IP创作的年轻化和深度运营开辟了新路径

《浪浪山小妖怪》作品扎根于《西游记》这一深厚的传统文学土壤,却跳出了经典叙事框架,以底层小妖怪的独特视角对西游世界进行重构,让观众看到一个更立体、更贴近普通大众生活体验的西游世界,为西游IP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在美学表达方面,《浪浪山小妖怪》延续了上美影的基因,通过二维水墨风格勾勒出烟雨朦胧的浪浪山,制作团队还巧妙地将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晋祠水镜台等传统建筑元素,以精致入微的工笔融入到动态影像之中,让古老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动画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挖掘其价值需要结合时代精神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打造出既有文化底蕴又贴近大众的佳作。《浪浪山小妖怪》为传统文化符号的当代转化提供了鲜活样本,也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的持续攀升,并非一部动画电影的孤立成功,而是上海电影在内容创新与产业道路升级上迈出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其在构建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文化IP生态体系上,已进入实质性的突破阶段。这一成功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上海电影以IP为核心驱动力,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战略远见,通过对IP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开发,不仅验证了本土原创内容的市场潜力,更为上影元IP资源库的规模化运营提供了可复制、可延展的范本。

上影元储备的优秀经典IP资源,在《浪浪山小妖怪》成功经验的加持下,有望通过“内容深耕+场景延伸+技术赋能”的三维模式,持续释放产业能量。一方面,通过对IP人物内核的精细化打磨,从角色塑造到故事宇宙延伸,每个IP都将具备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场景延伸能有效开拓“票房之外的增长点”,从联名衍生品到沉浸式剧场,多维度拓展IP的商业价值,延长IP的生命长度。同时,技术赋能也将为IP注入科技基因,借助虚拟制片、沉浸式体验等前沿技术,有效打破传统动画的表现边界,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突破,进而形成“内容破圈—流量聚合—商业变现”的闭环生态。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只是一个起点。在上海电影的引领下,越来越多承载着中国文化基因的原创IP将破土而出,通过系统化的开发与运营,让“中国故事”以更鲜活、更多元的方式走进全球观众的视野。也希望国产动漫能以此为契机,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同时拥抱技术革新,在IP开发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边界,从“单点爆款”走向“生态繁荣”,让世界看到中国动画的无限可能。

来源:钛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