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瓮安是红色革命老区,豪杰壮士摇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推出“瓮安・铭记”栏目,讲述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瓮安是红色革命老区,豪杰壮士摇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推出“瓮安・铭记”栏目,讲述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王定仪的戎马生涯
王定 仪 (又名王定一),出生在瓮安县猴场镇一个富裕的礼教家庭。父亲是中农兼营工商业者,大哥是满清秀才,以教私塾为生。王定 仪 6岁时受了他的教育,读了些传统的《四书五经》,13岁时考入贵阳达德高等小学。1914年毕业后,考入贵阳南明中学。
王定仪
1915年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在广东成立革命政府,蔡松坡先生在云南首义,反对帝制,风声所播,在西南掀起了革命高潮。王定仪刚进中学的那年(1914年),受当时思潮影响,看到了一本《中国魂》的书,懂得了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点道理。当时受爱国心所驱使,于是投笔从戎,在黔军被编入学生队,随后进入贵州讲武学校学习。
贵州讲武学校校长是何应钦,教官是朱绍良、谷正伦等人。他们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以绝对服从为教条,并且还聘请了一个日本顾问,王定仪在此受到了两年多的军事教育。
1917年,王定仪从讲武学校毕业后,被分派到南北战局的前线,驻四川涪陵黔军步兵第6团充排长。中间经过护法战争和许多内战,由排长逐次上升到了团长。
1926年,大革命时期,王定仪任黔军第1师团长,随军参加北伐。1927年国民革命军左翼总指挥袁祖铭在常德被杀后,该师奉命改编为新编第6军进驻湖北宜都、施鹤一带,随后又改编为第43军,在湘鄂边津市、澧州、慈利一带驻防。
1929年北伐功成后,第43军回黔同第25军周西成争夺贵州省政,王定仪升为旅长兼前敌指挥官。收复贵阳后,王定仪以达德校友身份,联络校友曾庆侯(43军战友,后作了一任达德校长)恢复了被周西成关闭的达德学校,一时传颂贵阳,为贵州的教育做了些该做的事。其后,第25军反攻贵阳,王定仪同军长李燊出走香港,欲向各方军阀活动,求得援助,乘机反攻贵阳。未了,李燊病死于香港。
翌年,第43军副师长谢彬,搜集旧部,成立新师,带到了湖北崇阳、通城、通山一带驻防。王定仪得知后,就到湖北去找谢彬。因部队改编为第85师,王定仪也就在该师任了第4团团长,随后,被提升为第一旅副旅长与红军作战。
1933年,王定仪进了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王定仪原名王定一,时学生中有重名,即更名王定仪,抗战期间及其《自传》都用此名。其时,正是蒋介石进行反共高潮时期。校中教官多是国民政府聘请来的德国顾问,这些顾问都是希特勒时代德政府的军事强人。王定仪在校里又受了一年多的德式军事教育。
高教班毕业后,第85师已开赴福建,王定仪于回乡途中,在湖南受省主席何键之邀,在政府当参军。不久,因妻生产,王定仪就回到贵州,在第25军第4纵队犹国材部当参谋处长。俟后,中央军追剿红军入黔,该纵队部撤销,黔军全部接受中央整编。王定仪又编入第121师660团当团长(师长吴剑平),随即开赴湘赣边宜春、萍乡一带整训。
1937年,抗日军兴。“八·一三”上海战役发生后,第121师奉命由江西萍乡安源驻地调赴南京,归南京卫戍司令谷正伦指挥,防守句容。王定仪率到达句容城时,正好是中秋佳节(10月2日)。不到一个月,又改调安徽芜湖,担任市区警备,兼防守芜湖赭山要塞。
大场失守,上海战场紧张,第121师奉命抽调661团分拆支援第87、88师,参加上海作战,本师只有两个团及直属各连防守芜湖地区。之后上海战场战略转移,又抽调659团担任京沪线的护路及后勤工作,支援上海抗日作战,另抽调一部干部及士兵,由军政部指挥押运车船,继因上海抗日前线伤亡重大,又分割建制拨补各部队。
上海失守,日军第18师团由广德、宣城方向包围南京,先向王定仪芜湖防地进攻。王定仪作为城防司令维护市内秩序,责无旁贷,即与宪警联合,在清水河之线,与敌人展开血战。日军利用海陆空联合优势,敌机不断狂炸芜湖市区及轮船码头,市民纷纷向江北逃难。
王定仪率部临撤离芜湖防地时,有英国轮船三艘,满载难民,被敌机轰炸在江心燃烧,顿时哭声震天,惨不忍睹!是夜,该师奉命星夜撤离芜湖,向江北大通方向转移。师后续部队方过浮桥,敌机即将浮桥炸毁。最后,该师因伤亡惨重,奉命撤到湖南芷江整补待命。约于1938年3月才到达芷江。
这时,第121师与第103师奉命整编成第86军,何知重任军长。师长吴剑平升副军长,调进陆大特5期受训。师长由副师长牟廷芳接任,参谋长仍为郑仲坚。各团番号调整,人员亦有变动,659团改为361团,团长由熊志昌接任,660团改为362团,王定仪仍任团长,661团改为363团,团长仍为魏锡龄。
王定仪家庭在汉口
1938年5月,第121师在湖南芷江整补完毕,奉命北上,增援徐州会战。此次行军由水路顺沅江而下,经洞庭湖直达汉口时,徐州已失守。旋奉命改赴河南经扶县白山关泗店之线构筑工事,阻敌南下进攻武汉。
第121师在白山关泗店月余,因敌人转由安徽宿松、太湖方面向王定一鄂东黄梅、广济进攻武汉,第121师再奉白崇禧司令长官命令,限一日一夜强行军赶赴浠水,接第18军防地,不料第121师尚未到达浠水防地,第18军已先行撤退,致使敌人乘机前进到广济地区。
362团作为本师前卫,行军到广济时,与敌军发生遭遇战。由于不明敌情,部队被日军冲散,伤亡很重。尤其王定一输送连,几乎全连牺牲殆尽,上尉连长母克邦被日军杀害,母系贵州遵义人,军校洛阳分校毕业,阵亡时年仅26岁。此次事件,纯系第18军不遵守作战命令造成,后经报武汉行营,请予军法处理,第18军军长遂被撤职查办。
此后,第121师又集中整顿,与第103师负责江北广济、黄梅的守备,王定仪第121师与第103师同是贵州改编为中央军的部队,并肩作战,倒还默契。这时武汉外围战事逐渐接近。守卫武汉的部队,多是从上海、南京、徐州撤退下来的,疲惫不堪,又没有时间充分整训,就担任武汉保卫战,结果不难想象。
时值天气炎热,瘟疫流行,士兵多患恶性疟疾。此时,第121师驻在竹瓦店,奉命守2625高地。敌人以飞机大炮向王定仪团阵地及司令部猛烈轰炸,向王定仪团阵地疯狂进攻。第121师伤亡惨重,仍坚守阵地不退,但敌人已由两翼突破,友军已向后撤退,右翼敌军已将到达田守镇,对第121师形成包围之势。
这时第121师已奉命加入了田家镇外围守备,负责在石门山附近对强攻301高地的日军作战。在反攻田家镇之役中,第121师与敌血战数日,其两个师团死伤惨重,致使敌人不敢轻进。其后,在持续约一个月与友军配合作战中,第121师战绩较佳,使武汉江防大门的田家镇要塞,不致轻落敌手。
当时日军在这里,不旦拥有空中优势,对岸筑有临时机场,对王定仪团阵地进行不间断地轰炸和用机枪扫射。由于官兵们装备太劣,敌人如此嚣张,也无还手之力!只是激发了官兵的仇恨和增强了誓与敌拼搏到底的决心。
日军恃其陆空联合优势,无法动摇第121师斗志,就大量使用了细菌战,致使王定仪军在最后几天的战斗中,官兵百分之七八十患了严重疟疾,王定仪团也找不出一个健康的士兵来守卫阵地。1938年9月底田家镇要塞失陷。10月25日,武汉被敌占领。
王定仪在经此次战役中,身患疟疾,病情较重,由师部送到湖北宋埠后方留守处治疗,职务由陶心接替。后因武汉告急,王定仪又被转至湖南常德后方。武汉失守,王定仪与部队失去联络,职务由陶兴接替。转任牟庭芳任121师长时的军事教官部主任。国民政府嘉奖授予忠勤勋章,不久转往贵州养伤。
1939年,王定仪入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一期深造,毕业后任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但未到职。王定仪请假住在家里,因此,当了贵州省瓮安县县参议,也只是挂名而己。
1946年,王定仪被改派为国防部少将部员。王定仪去重庆报到时,国民政府已经还都南京,叫部员们入军官团受训,团长李觉。
不久,内战开始,有许多同学们派代表赴南京总理墓前哭灵。其后,在重庆出现了反饥饿斗争,王定仪见了当时情况,就深怨打内战的不义,因而灰心失望,于是就决心请假退役,重理旧业(种植烤烟,开织布机房)。
王定仪全家福
1947年底,王定仪举家迁往贵阳。1948年改派国防部部员,后来因不愿打内战,请假退役。1962年突发脑溢血卧床三年,1965年病发逝世。
王定仪墓志铭曰:王公讳定仪,字定一,黔中瓮安草塘镇人。清光绪戊戌公元一八九八年,生于该镇之书香之家。年十二,随家兄入省垣达德名校就读,砺志苦学,深得黄齐生先生赞誉。民国以降,即入南明中学深造。袁氏窃国,遂投笔从戎,考入贵州讲武学堂修习,结业后参加护法战争等战役,擢升为新编黔军第一师上校团长,投入护国讨袁之役,屡建奇功。
周西成主黔,军阀混战,定仪公时为四十三军李部前敌指挥官,挥师力克贵阳,擢升为旅长。见母校达德惨遭摧残,即会同校友曾俊侯等,竭力复校,青衿学子欣然慰然。民国九年,李败退离黔,定仪公迫居香港数月,旋回任八十五师上校团长副师长。一九三三年,调南京高级军事教育班第二期即黄埔十期修业两年,毕业出任一二一师参谋长。
抗战军兴,定仪公随九十四军参加上海会战、南京保卫战,时驻句容镇防司令。一九三八年,驻守田家镇,投入武汉保卫战役,曾任芜湖城防司令,战功卓异,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嘉奖。一九三九年调中央陆大将官班深造,擢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谋,国防部少将部员。抗战胜利,内战危机四伏。定仪公决意称病解甲,赋闲乡里,然热衷桑梓公益,遂捐赀新建女校,造福菁娥子弟。一九四七年,举家迁居贵阳,深居简出,常以花草自娱。
一九四九年,定仪公以老病之躯仍为新政府做某旧交的策反起义工作,参加土改工作队之事宜,以尽绵薄之力。一九六二年突发脑溢血竟偏瘫床褥三年有余,至一九六五年驾鹤西去,与世长辞。
铭曰:生于边荒兮,常慕鸿鸪云翔。天降大任兮,从戎效命沙场。报国捐躯兮,逐倭勇冠南塘。晚岁归田兮,兴学造福乡邦。老病缠身兮,达观天道榆桑。儿孙满堂兮,泉台享祭永彰。
癸巳仲夏安平叟老锷敬述。
(注:康振贤先生根据王将军不同时间自述材料整理,有改动 )
来源:新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