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杀青 | 2025山海计划李尚山导演《东江西去木棉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6:29 1

摘要:近日,2025“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简称山海计划)短片《东江西去木棉红》在广东省惠州市顺利杀青。该片讲述一段发生在惠州东江上的故事,借一位夜钓中年男人内心的落寞和无奈,探讨当下中年男性遭遇的普遍困境。

近日,2025“向山海走去”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简称山海计划)短片《东江西去木棉红》在广东省惠州市顺利杀青。该片讲述一段发生在惠州东江上的故事,借一位夜钓中年男人内心的落寞和无奈,探讨当下中年男性遭遇的普遍困境。

李尚山《东江西去木棉红》概念海报

导演李尚山的团队在三个夜晚,与时间赛跑、与雨水较劲、与当地文化共舞,最终捕捉到了他们心中那条独特的东江。人群散去,落寞袭来。李尚山接受记者专访时,回想起这段拍摄经历,百感交集:“我们一起面对困难,也共创着珍贵的创作环境,让人难忘。”

惠州开机 | 2025山海计划李尚山短片《东江西去木棉红》

李尚山导演专访

全程夜戏:一个长镜头拍了40条

对于李尚山团队而言,此次拍摄用六个字概括就是“时间紧,任务重”。该片“全夜戏”拍摄日程,使得团队每天要在下午4点出发准备,等到天黑开机。他们在惠州大桥、小区楼道、江边等拍摄地转场,迎接不同挑战,每天拍到凌晨。李尚山说:“第一天拍摄直到凌晨4点结束,收拾完设备已是清晨6点。”

李尚山导演《东江西去木棉红》拍摄现场

最大的困难来自雨戏。洒水技术问题迎面而来,第一场雨戏不如预期。李尚山回忆,拍摄夜雨场景需要协调环卫洒水车,请专人操作,但“洒水的师傅只会喷水,我们之间要反复沟通水要怎么喷、雨在哪个点下、雨下成什么样等问题,更担心若反复尝试,会把洒水车里的水喷完”。对此,团队不得不临时调整拍摄方案。

困境与惊喜相伴。李尚山表示,在那场艰难的雨戏中,“老天爷的美好安排不期而至,天空中出现了连续不断的闪电。我们拍到了”。另一个惊喜来自演员的敬业精神。李尚山寻找的素人演员,展现出了专业表演素养。“他们能够跟我一起打磨、调整、坚持,在洒水车制造的‘雨水’中冷得全身发抖,没有任何怨言。”李尚山透露,有一个长镜头甚至拍了40条,但整个团队依然耐心配合。

选择东江:真实夜钓者就在旁边

选择在惠州东江拍摄并非偶然。有天勘景时,李尚山看到“一道金光从云层里洒到江面,起起伏伏,一些市民在江水里游泳”,这一幕成为他对东江最亲切的回忆。

李尚山从一开始便坚持要在东江附近取景,为故事寻找真实的拍摄氛围。果然,拍摄现场旁边就有夜钓的人,为影片增添了真实感:“他们说着本土的客家话或粤语,为影片带来了在地的文化基因,让整个拍摄过程像纪录片一样。不过,团队选择与夜钓者保持适当距离,既避免打扰他们的活动,也维护剧情片的创作独立性。”

通过这次拍摄,李尚山对东江的夜钓者有了更深的理解:“关于喜欢在晚上钓鱼这件事,我在他们身上体会到了沉浸感和执着。”东江的景观也从想象中的抽象变得具体而可感。李尚山说:“我脑海中已经有了一张地图,知道了拐过哪个弯会出现怎样的风景,拐过哪个弯会出现一座桥,非常具体。”

一点期待: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

“我用氛围、场景、对白来营造一个中年男人的落寞。”李尚山想通过该片试图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搭建桥梁,让观众产生不同的解读,“每个人的心境不同,对这部片子的理解、对这个人物的发问也会不同。而且,对于每个人的问题,都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答案。每条河流都是不一样的,每部电影也是如此。”

李尚山希望通过该片传递两方面的价值:一是实现客家话、粤语等在地文化元素的传播;二是引发观众的思考与回味。他说:“我想通过该片追求的效果就是,观众看了一遍之后,还想再看一遍。因为它没有那么写实,有很多意象。”

拍摄结束后,李尚山立即投入了初剪工作,“预计成片时长25分钟左右,与最初计划的20分钟出入不大”。有趣的是,李尚山现在的心境与影片主人公产生了某种共鸣,但是:“他的落寞是指整个生命的,而我是这一个阶段的。”团队中的许多成员都是李尚山的朋友,分别时大家相约“等再在一起时,就好好聚”。某种程度上,这种期待又冲淡了李尚山落寞,留下了合作的温暖记忆。

来源:小镇评论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