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7日下午,《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省科技厅厅长赵明,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刘文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程英春,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马勇,省数据资源局副局长王爱学,合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
3月27日下午,《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举行,省科技厅厅长赵明,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刘文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程英春,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马勇,省数据资源局副局长王爱学,合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史晓璇主持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科技厅厅长 赵明(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 刘文峰(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程英春(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马勇(许梦宇 摄)
发布人:省数据资源局副局长 王爱学(许梦宇 摄)
发布人:合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张志(许梦宇 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省科技厅厅长 赵明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科技厅牵头起草了《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经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印发实施。下面由我就《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向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作简要介绍。
一、出台背景及编制情况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安徽下好创新先手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早在2021年就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位推动,先后出台《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等系列文件,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前瞻布局、系统谋划,奋力在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抢占制高点,在国家新一轮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提前卡位、走在前列,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
新出台的《行动方案》是在深入走访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基础上形成的,包括行动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3个部分。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第一部分是行动目标。经过三年努力,要实现底层能力建设保持领先、应用渗透率大幅提升、产业生态基本成型、融合应用集聚成势,到2027年,我省人工智能向实体经济和社会服务渗透加速,成为引领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社会服务便捷普惠高效的重要手段。
到2030年,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务。以模型、算力为基础,以应用赋能为导向,以创优生态为支撑,以安全发展为保障,着力实施底层强基、融合应用、生态构建、安全筑底四大专项行动。
一是底层强基专项行动。聚焦大模型、大算力、关键软硬件等产业链关键领域,做大做强通用大模型,加速布局行业大模型,支持垂类场景模型联合研发,建强开放平台,鼓励开源发展;适度超前、科学布局全省算力资源,加速构建国产算力及产业生态;加快智能传感、高端存储、工业软件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持续提升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能力。
二是融合应用专项行动。聚焦“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社会民生等重点突破方向,协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工智能+”行业深度赋能和区域全覆盖,推出一批重点行业领域应用标杆。深度赋能制造业,推动智能汽车、新能源、智能家电等安徽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赋能教育、医疗等民生刚需领域,打造领先的软硬件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融合应用空间布局,打造合肥都市圈人工智能核心产业、长江(安徽)经济带“人工智能+制造”、皖北地区“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和皖南地区“人工智能+文化旅游”等应用集群。
三是生态构建专项行动。聚焦创新、企业、场景、品牌等生态要素,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制定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专项工作举措,强化生态聚合,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导区,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覆盖行动,努力营造形成行业模型加速汇聚、基金丛林投资活跃、青年人才活力迸发、政策支持精准高效的一流生态体系。
四是安全筑底专项行动。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组建安全人工智能省实验室,强化安全技术攻关及应用,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监管制度,深化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建设。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省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健全工作任务推进机制,督促指导任务落实。各市、省有关单位强化政策支持和协同联动,立足行业和区域特点,细化工作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推广,营造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浓厚氛围。
以《行动方案》为总纲,全省上下将形成1个《行动方案》、N个行业应用专项方案和X个区域发展专项方案的“人工智能+”推进体系。
三、特色亮点
《行动方案》主要有“四个亮点”,具体体现为“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创新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持续打造国产自主可控算力底座,支持模型底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一批国家级平台,为“人工智能+”提供创新源头动力。
二是突出场景驱动。以场景创新为牵引,推动企业、政府、高校院所等开放更多场景机会,塑造细分行业领域融合应用典型案例,为“人工智能+”打造应用示范标杆。
三是突出企业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作用,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育壮大一批生态企业,为“人工智能+”构建协同发展生态。
四是突出智能向善。以自主可控为保障,加快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的监管体系,为“人工智能+”筑牢风险防范根基。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充分发挥省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会同省有关单位、各市强化部门协同、省市联动,汇聚形成攻坚合力,抓好《行动方案》贯彻落实,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答记者问
安徽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省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及下一步举措?
程英春
一、发展情况
(一)形成了一批专业大模型。我省工业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以及前沿研究机构创新研发了一批专业大模型,如“知了”工业品集采、“灵芝”设备运维、“玄视”电力行业视觉识别、国创星云GPT等,丰富了产品供给。
(二)汇聚了大量工业数据。我省累计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70个,其中国家级双跨平台3个、国家级特色平台22个,重点平台设备及点位连接数1023万,推动全省双跨型、区域型、行业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行业数据集,汇集了大量工业数据。
(三)推动了工业领域创新应用。聚焦“4433”万千亿制造业产业体系,推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基础好、应用场景多的行业率先应用,支持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升赋能制造业水平。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249个、数字化车间1266个,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居全国第2位。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一是丰富专业大模型供给。利用大模型赋能应用工业制造垂直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升级研发专业大模型,构建多元化模型体系。
二是建立赋能应用场景清单。围绕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等重要环节,聚焦汽车、装备、家电、原材料等行业智能化升级以及绿色转型等重点方向,推动建立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制造场景清单。
三是着力培育标志性智能产品。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持续提升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水平,推动智能飞行器关键技术创新。围绕智能家电、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强化复杂场景下人机交互和协作能力。
四是构建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格局。依托我省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汇聚更多优质行业数据资源。鼓励软件信息技术企业加强与开源组织、开源社区沟通合作,挖掘一批优质开源项目,培育开源生态,打造“大模型+软件创新”的生态体系。
安徽新闻综合广播记者
目前我省卫生健康行业在人工智能研究应用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马勇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依托我省科创资源优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卫生健康行业的研究和应用,着力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管理服务新模式,为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健康安徽提供强劲动力。
人工智能在我省卫生健康行业的研究应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先期探索阶段。2018年,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广智能辅诊系统“智医助理”,为临床决策提供智能辅助支持,2020年实现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累计提供辅助诊断建议7.15亿次。二是研究拓展阶段。2020年,省立医院、安医一附院等医疗机构拓展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先后完成肿瘤靶区智能勾画、早期胃癌内镜下智能诊断、生理心理智能检测等场景搭建。三是抢占制高点阶段。目前我省正在开展医疗高质量数据资源建设,会同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研发行业领先的医疗场景大模型,面向医疗机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提供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健康数据、软硬件融合创新等支持,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一是高起点谋划。根据人工智能在卫生健康领域发展趋势,对标长三角和国内人工智能研究前沿,科学谋划我省卫生健康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机制建设,推进人工智能研究、建设、服务应用等各环节突破落地。
二是高标准建设。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加快推动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全省统一的卫生健康数据中心。以数据中心为基础,探索“数据要素×医疗健康”,统筹建设多模态语料库和高质量医学数据集,为人工智能奠定数据基础。基于省级平台,对接星火医疗大模型和DeepSeek一体化平台,支撑专病辅助诊断、医用机器人、药物研发等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研发。
三是高质量发展。协同相关企业、医疗机构共同成立国产化人工智能适配中心,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验证和推广。探索培育医疗健康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安全有序流通应用,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助力人工智能研究应用可持续发展。
合肥日报记者
作为安徽省会城市,合肥在落实《安徽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行动方案》中将发挥哪些关键作用?
张志
一直以来,合肥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强烈的“省会担当”,在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勇挑重担、勇当先锋。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一是奋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新高地。合肥是全国唯一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布局城市、全国首批数据标注试点基地建设“双重战略叠加”的城市。在科研领域,我们加快建设安全人工智能省级实验室,打造了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合肥标准”;近三年累计支持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103项,正在聚焦AI芯片、大模型蒸馏等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努力催生一批国际领先、全国领跑的创新成果。在产业领域,我们在大模型、算力芯片、传感器、脑机接口、元宇宙等关键领域加速招引布局,已集聚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1078家,包括科大讯飞、华米科技、智象未来等一批龙头企业。2024年,合肥市人工智能产业总营收超千亿元。
二是奋力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新标杆。合肥持续完善全链条要素供给,致力营造良好产业生态。人才方面,合肥人工智能行业从业人数超4万人,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近2000人。金融方面,大力实施“创投城市计划”,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丛林,创新“科技星火贷”“场景创新贷”等金融产品,形成“雨露浇灌”金融生态。场景方面,成立全国首个“场景创新公司”,持续“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2024年发布人工智能机会场景清单47个,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新产品新技术就地应用。
三是奋力塑造赋能全省“人工智能+”新IP。合肥创新资源丰沛,能够为全省产业发展特别是省级人工智能先导区建设精准赋能。平台方面,拥有人工智能领域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77个、人工智能领域新研机构20家。模型方面,拥有超30个通用大模型以及垂类大模型,覆盖文本、语音、视觉等单一模态及多模态。算力方面,搭建了异构算力调度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智能算力规模超7200P,正在加快建设“飞星二号”,算力资源超过1.3万P。数据方面,拥有国家健康大数据中部中心等较为完备的数据基础设施,在全国率先发布了首个数据标注产业规划,完成数据标注总规模930TB。正在搭建“资源开放共享中心”,为全省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开放算力、高质量数据等一站式、普惠化服务。
四是奋力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路径。合肥将以省级人工智能先导区建设为依托,在全省率先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工程,围绕科学研究、工业制造、未来产业等领域,努力形成一批高价值、可复制、能推广的产业推进方案,打造更多“合肥样板”。我们将革新育才引才机制,实施“AI未来军团计划”,通过灵活的组织形式和资源保障,为全省培育人工智能青年创业者团队。我们将革新产业推进机制,推动人工智能与量子信息、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领域协同发展,全力竞逐产业发展新赛道,力争引领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新浪潮。
安徽商报记者
请问安徽如何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刘文峰
提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全面赋能新能源汽车全价值链,描绘出汽车产业的进化图景。安徽省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赋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创新突破。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智囊优势,组建省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汽车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有序打造全球汽车企业研发总部、汽车技术研发集聚地。目前,奇瑞雄狮智能座舱系统Lion AI智舱大模型依托DeepSeek实现精准语音指令响应;蔚来新桥第二工厂新车下线无人驾驶驳运规模化运营、生产冲焊环节AI智能抽检等领域实现创新应用;科大讯飞车载语音助手覆盖90%本土车型,支持多模态交互(语音+视觉);云从科技在芜湖布局智能座舱AI算法研发;“开阳实验室”开发汽车专用大模型,支持自动驾驶场景仿真测试效率提升50%。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省汽车办)将围绕职责分工,推动“人工智能+”加快赋能安徽汽车产业智能化进程。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一是鼓励企业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车企利用AI优化仿真数据模型,提升仿真测试能力及效率,缩短整车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支持利用AI与大数据技术,提升自动驾驶场景训练效率,加快推动高等级自动驾驶落地应用。鼓励本土企业协同探索AI在智能底盘、车身、动力系统及汽车后市场领域的应用。
二是强化协同创新驱动智驾产业突破。支持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高校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智能驾驶体系等关键领域实施产业链协同攻关,推进车载大模型、车载智能软硬件等研发产业化和装车应用。启动实施一批智能驾驶体系等领域重大产业创新计划。
三是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在重点城市、重点线路、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围绕智能网联城市级规模化试点应用,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序时推进合肥、芜湖、黄山等市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场景建设。
四是建设汽车领域可信数据空间。通过数字新技术,加强汽车产业数据归集、治理、标准化,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推动智能网联安全健康发展。
中安在线记者
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数据、算力和应用场景的支撑,我省在数据供给、算力支撑以及数字政府场景开放方面有哪些具体落实举措?
王爱学
近年来省数据资源局围绕数据、算力供给和大模型在数字政府的深度应用做了一系列探索实践。
一是实施优质数据供给,赋能大模型攻关。公共数据资源方面,发挥数据组作用,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需求,协调提供文本、视频、课件等各类数据超6.3TB。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方面,推动合肥市入选国家数据标准基地建设试点城市,累计完成数据标注933.3TB,已为星火通用大模型、文心一言大模型、豆包大模型等18个大模型提供数据支撑。实施高质量数据集培育工程,开展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基地征集遴选活动,围绕科学研究、工业制造、现代农业、交通运输、文旅教育、空天信息等18个领域征集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主体,推动行业数据集建设。
二是统筹全省算力建设与发展,加快算力集约供给。在算力供给方面,全省协同推进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和体系化发展,提档加速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全面提升全省综合算力供给水平。截至目前,全省智算近20000P。算力监测调度方面,打造全国首个通智超量“四算合一”平台,探索建立跨区域算力调度协同机制。承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算力监测调度改革试点任务,加快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截至目前,累计上架通算超20万核、智算超16000P、超算达12P、量子算力达838比特。算力供需对接方面,举办全省算力资源供需对接会,出台算力补助、算力券等激励政策降低算力使用成本,激发释放各行业算力使用需求。
视频制作丨虞结志
三是开放数字政府场景,以场景深度应用赋能人工智能发展。我省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完成DeepSeek满血版(671B)本地化部署,针对政务服务和行政办公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利用DeepSeek和星火大模型能力,推出面向企业群众、公务人员的人工智能助手“Ai皖美”,首批集成无差别综窗、公文写作、数据分析报告、语音转文字等16个典型应用,并试用推广,便利企业群众办事,提升行政效能。
下一步我们将高水平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统筹推进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进一步优化全省算力布局,推动大模型在数字政府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持续在数据有效供给、算力支撑和场景深度应用上为我省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华社记者
目前国家明确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安徽在基于《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将开展哪些具体举措?
赵明
2025年,省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组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贯彻落实《行动方案》为主线,全力实施底层强基、融合应用、生态构建、安全筑底4大专项行动,以“招才引智、招智引财”为重点,以场景创新为牵引,以融合应用为目标,以生态构建为支撑,以金融赋能为手段,抓好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全年重点开展32项工作。
(一)突出场景创新,引领行业融合应用示范。聚焦我省“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社会民生4个方向,推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释放高质量场景机会,开展场景招商,感召场景能力,打造典型案例,加快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开展强化典型示范应用、推动场景创新、常态化场景对接、研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建设AI科学中心、打造“一核一带两区”应用集群、推动设立场景专业机构等7项工作。
(二)坚持企业主体和创新引领,夯实产业底层能力。聚焦大模型、大算力、关键软硬件等3大细分产业链,立足安徽优势,强化各类模型汇聚和垂类模型研发,发展国产算力,加快智能传感器、硬件、系统软件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推广的全链式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开展推动先导园区集聚发展、建设运营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先导区、打造智能算力和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先导区、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先导区、打造芯片封测产业先导区、精准招商、支持垂类大模型研发、构建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强化国产算力研发、发展智能软硬件产品等10项工作。
(三)完善要素支撑,打造一流产业生态。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要素,强化品牌、基金、人才等要素支撑,做好行业模型汇聚、基金丛林建设、高端人才引育等工作,形成创新活跃、包容多元、健康完善的产业生态,开展办好“一赛一会”、用好“1+4”基金体系、推动国资并购、鼓励信贷产品创新、打造新型开源社区、引入国际产业链资源、强化重点人才招引、组建产业协同创新学会等8项工作。
(四)强化责任落实,筑牢风险防范根基。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人工智能风险防范,加快安全技术攻关及应用,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安全产业,为“人工智能+”筑牢风险防范根基,开展组建安全人工智能省实验室、建设大模型可信安全检测评估平台、探索建立监管机制等3项工作。
同时,为抓好《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发挥省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工作任务推进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协同联动,加强经验做法宣传推广,开展健全统筹调度机制、谋划超常规支持举措、强化行动方案宣传、开展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等3项工作。
来源:安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