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焦西山铁路公司前山车务车间:13年“零事故” 护航能源动脉安全畅通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21:30 1

摘要:寒风呼啸,铁轨凝霜。凌晨4点,一列满载煤炭的货车缓缓驶入玉门沟站,车钩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寒夜里格外刺耳。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铁路公司前山车务车间调车员李江涛,将冻僵的双手贴近胸口哈了口气,随即攀上列车车梯。

作者:刘志彪 郭建都

寒风呼啸,铁轨凝霜。凌晨4点,一列满载煤炭的货车缓缓驶入玉门沟站,车钩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寒夜里格外刺耳。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铁路公司前山车务车间调车员李江涛,将冻僵的双手贴近胸口哈了口气,随即攀上列车车梯。

“每摘挂一次车钩,手就冻得发麻,但必须准确无误,确保车数正确,多一辆少一辆都不行。”李江涛说。这便是铁路公司前山车务车间调车员的工作日常——在极寒与酷暑中为火车“穿针引线”,保障煤炭外运。自2013年组建以来,该车间保持安全“零事故”。

冰火淬炼 铸就调车人

前山矿区铁路线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最大坡度达37.2‰,这在全国铁路上都很罕见。夏季烈日炙烤下,黑色车皮表面温度突破45℃,有时甚至高达五六十度,调车员需身着长袖,头戴调车帽,扒乘在炙热的车梯上推进、连挂车辆。冬季寒潮来袭,为了保证卸车效率,车厢会喷洒防冻液。“防冻液腐蚀性强,沾到衣服上难以清洗,手套每4个班就得换一次。”老调车员陈晋平摊开布满裂纹的手掌,“但车皮不结冰,电厂发电就有保障。”

“铁路公司在岗职工近700余人,却是西山煤电前、后山各厂矿能源运输的‘咽喉要塞’。”铁路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生义语气坚定,“我们的单位看起来小,却牵系着每年1600多万吨煤炭的安全运转。一次失误,可能导致整个西山矿区铁路停摆,甚至影响华北地区电力供应。”

每天调车员只要上班,平均步行25000步,“冬天,尽管捂得严严实实,但扒乘在冰冷的车梯上,风吹在脸上就像小刀子割一样。冬天冷了能添衣,夏天可咋办?我们面对的就是个大火炉,站场地面的炙热加上车皮温度的炙烤,没有一丝阴凉。”说起调车员的苦,秦平衡鼻翼抽动着,“夏天时候暴雨说来就来,等跑回机车内拿雨衣,人早成落汤鸡了。现在公司要求特殊天气下及时按下‘暂停键’,我们认真执行,尽量让职工避开恶劣天气。”

刚柔并济 织就“安全网”

在整个铁路系统,调车员是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种之一。“在玉门沟车站,有位看门的工作人员少了手指头,之前还有个少了条腿的已经退休了,都是在铁路上干调车员工伤后转到后勤的。”说起调车员的危险,秦平衡打开了话匣子。

“安全不是运气,是靠制度‘焊’出来的。”秦平衡指着车间墙上的《铁路运输重大事故隐患包括以下21个方面》说,这支队伍自组建以来从未发生安全事故的密码,藏在三个“铁规矩”里:

班前会“三必查”——酒精检测、血压监测、精神状态评估,不合格者一律禁止上岗。班前会上,值班主任带领全员逐条背诵岗位职责,分析当日风险点。“背不会制度就不准上岗”的严规,让每名职工将安全标准烙入心间。

作业“双预控”——要求调车员做到风险辨识,并且对各作业场所存在的隐患进行细化。按照规定,钢轨外侧1米内不得有障碍物。2024年,小虎峪路段加装了抑尘装置,倘若注意不到便容易伤人。“我们不仅要检查好车,还得检查好周围的环境。比如冬天要检查好筒仓内是否有冰,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秦平衡说。

温情“减压阀”——设立“值班主任谈心制”,对受罚职工必做心理疏导。前山车务车间要求值班主任和调车员们多聊天,打成一片。2月13日,调车区长孙丁接收到调车计划后,未按规程向调车长传达,就干其他活了。秦平衡通过视频回放发现了这一违章行为,按照条例对其扣分,并在班后与其谈心。“我们的处罚制度比较全面,无论职工是否无心过失,在处罚后都会进行谈心。他意识到错误了,确实改正了,我们在之后的月安全评比中会对他进行奖励。”秦平衡说。

如今,车间荣誉墙上新增了西山煤电授予的“文明集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优胜车间等荣誉奖牌,但前山车务车间的目光已投向更高处。“我们正研发智能防溜装置,争取把‘零事故’延伸到下一个13年。”秦平衡望向延伸向远方的铁轨。晨曦中,又一列煤炭专列鸣笛启程,车梯上那抹深蓝工装的身影,依然在寒风中稳稳攀行。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山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