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的抗战胜利日当天,北京天安门广场来了三群特别观众。他们是白求恩、斯诺还有约翰·拉贝的后代。这三位都是历史上跟中国有点缘分的老外,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名字,没想到真有人从加拿大、美国和德国跑来找中国碰头。当时现场直播都没注意,后来网上一堆人讨论这事,说这几个外
九三阅兵来了三个老外 百年往事撞现世镜头 后人一句话扎心底。
上周的抗战胜利日当天,北京天安门广场来了三群特别观众。他们是白求恩、斯诺还有约翰·拉贝的后代。这三位都是历史上跟中国有点缘分的老外,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名字,没想到真有人从加拿大、美国和德国跑来找中国碰头。当时现场直播都没注意,后来网上一堆人讨论这事,说这几个外国人在观礼台上握手的画面看得人心里发毛。
当时他们坐在第三排靠中间的位置。白求恩的外孙女凯特一直盯着阅兵队伍,手里还拿着本破旧笔记本。后来才知道那是她爷爷当年在晋察冀战场写的手术记录,上面全是血迹和炭笔字。斯诺那家人带来了几卷发黄的胶卷,说是1936年拍的延安影像,画面糊得厉害但能看出毛主席在窑洞前站着。拉贝的孙子托马斯则穿着中山装,胸前别着枚南京城墙造型的徽章,说这是他爷爷当年设安全区时用的通行证仿制品。
这仨家庭其实早有联系。凯特说他们去年就计划一起过来,白求恩家族基金会和拉贝慈善会还联合搞了个医疗援助项目。那天检阅完后,他们被记者围住问了好多问题。斯诺的侄孙威廉回答最直接:“我伯父要是活着,肯定也会拍下今天的画面,他最爱记录真实情况。”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互相交换礼物。凯特给托马斯看了张泛黄照片,是白求恩和拉贝1938年在华北前线的合影,之前没人知道俩人还见过面。托马斯回赠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日记抄本,纸张脆得不敢用力碰。威廉拿着斯诺手稿复印件说要去数字博物馆展出,说这样全世界都能看到当年的中国是什么样。
网上疯传他们握手的照片,评论区很多人说像穿越剧。有个视频显示他们仨凑在一起看电子屏重播,突然集体愣住。后来才知道那是受阅方阵正经过当年白求恩牺牲的黄土岭,拉贝南京安全区的位置,还有斯诺报道过的陕北根据地坐标。三个老人突然都沉默了,翻译说他们在默念自家长辈的故事。
媒体采访里他们几乎没提自己,白求恩外孙女总念叨现在中国医疗队往战乱地区派了不少人。拉贝的孙媳妇补充说他们家族基金会最近在乌克兰开了个临时避难所。斯诺那边则在整理更多历史资料,准备建个开放数据库。
节目组后来做专题时放出不少老物件。白求恩的手术钳、斯诺用的相机、拉贝的安全区通行证,旁边摆着现代解放军的军徽和红十字会标志。解说员不停比对比对,说这是历史传承。但观众弹幕都在刷“看着好感动”、“原来课本里的人物真的有后代”。
有意思的是这三人回国后又搞了个线上讨论会,主题是中国这些年发展。他们翻着自家老照片对比卫星地图,说着南京从废墟变高楼、延安成红色旅游点这些变化。有留学生偷偷录了直播,发到论坛说三个老头聊得超认真,完全不像游客看热闹。
据说教育部准备把这些故事编进新课本。出版社工作人员透露要加白求恩给伤员输自己的血,斯诺女儿来华当志愿者,拉贝孙子在柏林教南京大屠杀课这些细节。教育局的人说要让孩子知道历史不是死记硬背的东西。
最后说个细节,那天阅兵结束后有个小孩跑去找他们要签名,结果三个老外直接给他讲了半小时自家爷爷的故事。那孩子他妈后来在家长群里发消息,说孩子现在天天看抗战纪录片,还吵着要学医,因为觉得帮别人很光荣。
社交媒体上有个话题叫历史在身边,底下全是晒家族老照片的。有人找到了爷爷在华工作的档案,有人发现太奶奶跟白求恩在一个医院工作过。评论区一片感叹,说原来那些课本上的名字,真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选择影响到现在。
来源:在海边静享日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