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全社会也是掀起了一股考公热,小红书和抖音上刷到了好多有关考公,身边朋友也挺多打算去或者正在考公。去年在青岛的那段时 间我曾有幸到访过几个考公班,在我之前所在的青岛的备考基地附近有某考公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考生来参与培训,这是一家很小的机构,主讲人通过抖音
近几年全社会也是掀起了一股考公热,小红书和抖音上刷到了好多有关考公,身边朋友也挺多打算去或者正在考公。去年在青岛的那段时 间我曾有幸到访过几个考公班,在我之前所在的青岛的备考基地附近有某考公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考生来参与培训,这是一家很小的机构,主讲人通过抖音直播在线做题,很多学员觉得这个老师讲得好,由于是便从五湖四海到青岛的这一家偏僻写字楼上考公课。我和那里的学员聊了许多,也交了许多朋友。为什么大城市出身的青年,反而更难考公务员呢?本文是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总结的,可能并不严谨,其中不足之处,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首先就是大城市的公务员以及事业编制竞争要比小城市大得多。经济较为发达、财政状况好的东部沿海城市,公务员的工资与补贴也相较于中西部高,吸引的报考人数和“公考精英”也更多。江苏和浙江的乡镇公务员,收入可能比河南河北的市直公务员还高。总的来说,大家可能更愿意去大城市,享受“城市化的美”而不是去乡镇,在大城市考公,就是要和全国的公考精英竞争。
其次,大城市的本地人可能更不愿意考到“更次 级的城市”乃至乡镇做公务员,而尤其是像江苏、浙江这些家长比较传统的家庭,家长可能就希望子女在本地考公当公务员而不去外省或者其他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工作。在大城市的考生,可能选择考去公务员的地方就不大多了。选择不多,能参加的考试就少,被录取机会就少许多。比如在班上一个青岛本地的女生,她就只想留在青岛市区或者去上海等,不会考虑其他地方。然而青岛或者济南的公考集齐了鲁省的考公精英,自然不是那么好考的。
就拿我个人来说,有个本省的朋友之后研究生毕业打算考公,她在年会上问我有没有考公的意向,我说我当然不考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公务员待遇固然好,要是有这份工作给我我当然过去做几年,但是要首先我不喜欢做题也不喜欢备考的感觉,公务员只是一份赚钱的工作,我有其他方式赚钱也可以。其次我觉得考其他地方没啥意思,但是厦门的公务员不比福建的其他地方考公限制户籍,要考厦门,我得和全国的公考精英线下PK,在几十几百个公考精英中夺得第一,这好事哪能轮得到我?要是蹲家里或者找机构全职备考,考个几年人就颓废了。
与之相反的是,有一个词叫“全国巡考”, 考生不局限于户籍地或常住地,主动前往多个省份、城市报考符合条件的考试,以增加录取或通过概率。我最早也对“全国巡考”这个行为很不理解,为什么去什么地方、当公务员都行的,后来和全国四处考公的朋友交流,才大概了解为什么会他们会在全国范围内不挑岗位和地区考公务员。例如在班上有一个河南小镇来考公培训的学员,本科在北京读的,后来在山东一家企业工作,后来不喜欢那份工作的环境后来便辞职了来这里备考。他首要打算考的是河南和山东的公务员,其次是全国有什么机会有公务员或者编制招录他就去考。去大城市也行,去县城或者乡镇也行。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巡考可以类比为在全国范围内找工作,不管到哪里找工作都是阶层跃升,算是从小镇去了城市或者县城,都算生命历程中的极大进步。
除此之外就是一种可能因文化原因的编制崇拜,这种情结我也不是特别好描述因为我也没有接触过太多,大概意思就是体制内的工作才算正经工作,倍有面子,体制外的工作不管收入多高都是打工仔、不稳定。
一些有意思的轶事就比如近期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编考试,在新疆之外,兵团还在疆外的武汉、西宁和山东的济南、淄博设了考点。在山东省就够开两个考点,然后济南的考点很快就满了。据我所知在山东的一些公考机构还会预定大巴车送学员到省外各地考教师编、公务员或者其他编制。
“全国巡考”虽然能够更容易“上岸”,但也有其副作用因此,还有另一个俗语叫“考公不异地,异地不乡镇”,这就是不挑地方去考试只求被录取,后续发现的实际生活工作体验不佳的结果。
但我们要注意到一个特例就是北京的公考。北京是中央的所在地,因此北京的考公分为中央部委和北京市属两个部分。不管是部委还是北京市属的公务员,都对于北京户口和在京高校就读的应届毕业生(不限户口)有单列的名额,如果有北京户口,报京户岗位竞争会比较小。
所以因为这种种原因,有北京户口的话考公和编制是要比外地户口容易的。
对于部委和北京市公务员有一个有趣的对比。网上都流传,部委虽然“名头很响”,在京待遇较低工作量大,可能不适合很多人去考,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部委公务员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待遇是全国人民的平均水平再高一些,拿着全国的平均收入在生活花费较高的北京生活,确实不算太宽裕。而北京市的公务员是为北京市民服务的,由北京市财政拨款,北京市的条件自然比全国平均水平要好,北京市的公务员因此待遇可能会比中央部委的还高。
在考公热的当下,选择考公也是对自己未来生活地区的选择,一份工作之所以有编制,是希望你在这个体制内待到退休。如果之后有学者研究青年考公的意向和为什么考生会“全国巡考”,那会真的很有意思。
来源:社科干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