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此春潮澎湃之际,“闽姐姐”开设“出彩巾帼 闪耀如‘她’”专栏,展播我省获评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的先进典型风采。让我们循着如星辰般闪耀的巾帼足迹,汲取奋进力量,以“她智慧”“她担当”“她情怀”共同绘就八闽大地更加绚丽的时
她们
是科技前沿的破冰者
是两岸融合的推动者
是乡村振兴的耕耘者
是文明新风的引领者
在奔涌的时代浪潮中
广大福建女性以智慧为笔
以奋斗为墨
在各自领域书写着璀璨的篇章
值此春潮澎湃之际,“闽姐姐”开设“出彩巾帼 闪耀如‘她’”专栏,展播我省获评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的先进典型风采。让我们循着如星辰般闪耀的巾帼足迹,汲取奋进力量,以“她智慧”“她担当”“她情怀”共同绘就八闽大地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宁德市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村妇联主席
钟团玉
位于宁德福安市康厝畲族乡东南、穆阳溪畔的金斗洋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被誉为“畲族武术之乡”。走入村内,武术主题公园、习武台等直映眼帘,处处流淌着畲风武韵。
每日晚饭时间后,金斗洋村里最先响起的不是广场舞曲的旋律,而是村民们练武时的呼喝声。在村部旁的一块空地上,村民们正摆开阵势练习一套风格古朴的拳法,站在前面领拳的女子一身短装打扮,一招一式行云流水、虎虎生风,她正是金斗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团玉。
“我是在练拳的声音里长大的。”金斗洋村古时为抵御匪患和山中野兽,村中诞生了畲族拳,数百年传承不辍。在钟团玉儿时的记忆里,电灯尚未普及全村,但家家户户忙完白天的活计后,或借着村里祠堂的灯光,或在自家庭院中点上一盏煤油灯练拳,呼喝声此起彼伏,入夜方休。
“很小我就对武术产生强烈兴趣。”10岁时,钟团玉便在村里老拳师的指导下开始扎起马步,正式学习村中拳法。
1995年,17岁的钟团玉成为村里第一个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女孩,在赛场上施展的一套畲族拳刚柔并济,技惊四座,一举斩获铜牌,从此正式拉开了她和畲族武术在海内外大小赛事上获奖的序幕,“走的地方越多,越能意识到畲族武术的珍贵,这项技艺要是失传就太可惜了。”
高中毕业后,钟团玉回到金斗洋,一面担任村团支部书记,一面精进武艺。2017年,她成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畲族武术(福安金斗洋畲族拳)代表性传承人。
然而,畲族武术的传承却遇上了难题:同许多乡村一样,金斗洋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求学就业,夜晚再难听到村民练武之声。“我突然意识到,畲族武术的传承与村里的发展不可分割,村子兴旺才能留住人,留住村里武术的根和魂。”钟团玉说。
2021年,钟团玉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从女拳师变成了金斗洋村的“女当家”。凭着外出比赛走南闯北开拓的见识,她很快找到了方向,“尚武,是金斗洋的底色,为什么不能是村子发展的特色呢?”
找准以畲族武术为特色的兴村之路,钟团玉带领村民们谋划起畲族拳体验、研学等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将老屋旧舍修缮改造为具有畲族风情的民宿、农家乐,结合村中农特产品推出“周末农家乐+畲家三宝(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畲族武术节目演出”的乡村文旅套餐……
短短几年时间,金斗洋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武术主题村,平均每年开展表演活动40余次,吸引游客约2万人次,村财收入也由2021年的2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50万元。钟团玉还通过这种“以武聚客兴业”的发展模式,带领金斗洋联合周边村庄形成畲乡特色产业集群,探索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村子愈发兴旺,不少村民也回到金斗洋做起了“民宿主理人”“武术演员”,村民练武时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再度重现。每逢寒暑假,前来研学体验的学生们到访,村里便更加热闹起来。
“来村里旅游和体验感受畲族文化的人变多了,农产品也越卖越好,真正做到了农文旅融合发展。”谈起金斗洋村近年来的发展成效,钟团玉深感自豪。
今年,钟团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消息传到村里,大家都非常高兴。“钟书记是村里的领拳人,也是全村人都服气的领头人。村子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村民钟刘华说。
来源/新华社
编辑/薛莞馨
校对/陈佳颖
编审/许传春
来源:闽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