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经济观察报,因拖欠货款催缴无果,Seesaw咖啡供应商正在对其发起诉讼。公开报道显示,Seesaw最早从2023年年中开始在货款结算上出现了不能及时结算的情况。企查查显示,自2024年下半年起,陆续有咖啡、食品、软件服务类公司对Seesaw品牌所属公司上海西
(文/观察者网 夏峰琳,编辑/周远方)
Seesaw,中国本土连锁精品咖啡品牌代表,近期深陷资金纠纷。被曝拖欠员工工资之后,又传出拖欠供应商货款的消息。
据经济观察报,因拖欠货款催缴无果,Seesaw咖啡供应商正在对其发起诉讼。公开报道显示,Seesaw最早从2023年年中开始在货款结算上出现了不能及时结算的情况。企查查显示,自2024年下半年起,陆续有咖啡、食品、软件服务类公司对Seesaw品牌所属公司上海西舍咖啡有限公司提起诉讼,其中大多数为买卖合同纠纷。截至目前,企查查显示将于2025年开庭审理相关诉讼的公司多达20多家。
除了对供应商有欠款之外,Seesaw还被曝出在员工的薪酬发放上也出现了问题。多名Seesaw咖啡的员工反映,公司已拖欠他们两个半月的工资,且自2024年6月起,薪资发放就开始出现异常,同时还存在断缴社保的情况。上海区域约有75名员工被拖欠薪资,其中包括50名门店员工和25名办公室后台员工。
在欠薪欠款风波背后,Seesaw咖啡的门店数量自去年以来已锐减至少一半,目前全国范围内仅存不足50家门店,其中广东地区仅剩珠海一家,北京也仅剩一家门店在营业。而在其发源地上海市场,门店关闭数量更是超过了六成。
图片截取自官方网站
中国精品咖啡的高光时刻
Seesaw 的跌落,是短短三四年间的事。
2021年,Seesaw 实现了超3倍的业绩增长;同店销售比超过年初制定的50%目标,达到了85%;全年线下客流量达1000万人次;会员体量也在全面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一年内翻十倍,增长到了200万人。
2021年和2022年,Seesaw分别新开了43家和67家门店,到2022年8月,其门店数量突破100家。
在2021年7月,Seesaw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喜茶等;不到半年内的2022年2月再次获得数亿元的A++轮融资,大名鼎鼎的黑蚁资本领投、基石资本跟投。
仅仅百店规模,为何能够在资本市场叫好叫座呢?
主要是因为它是当时中国市场稀缺的“精品咖啡”高端标的。5年前的2017年9月,速溶咖啡巨头雀巢以5亿美元的高价,收购百店规模的“精品咖啡”标杆蓝瓶咖啡68%的股份,为同样百店规模的Seesaw的价值画上注脚。
何谓“精品咖啡”?
细究起来,其实这个概念本就年轻。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迅速殖民扩张,咖啡作为一种舶来品,逐渐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乎所有亚非拉沿海地区,最初,主要在外国人社区和与西方有密切联系的特权阶层中流行。
20世纪初至中期,咖啡馆开始在上海、厦门等沿海城市出现,成为知识分子、艺术家和上层社会人士的社交场所。咖啡逐渐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时尚、优雅和西方生活方式。
然而,在二十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在二战的战火洗礼中,咖啡也脱去光环,主要作为一种功能性饮料存在,因其便携性和易冲泡,成为了美军士兵军事行动的重要补给品之一。
战后的美国,市场上的咖啡依然不那么讲究,需要与拉美国家维持关系,使美国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大宗商品咖啡豆。
1955年,来自荷兰的毕特移民旧金山,他无法忍受咖啡豆质量的低劣,而与打工的咖啡馆老板争吵。1966年,他创立Peet's Coffee,就是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皮爷咖啡,坚持使用高品质咖啡豆,确定深度烘焙的风格,为精品咖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的三位徒弟霍华德·舒尔茨、杰拉尔德·鲍德温和戈登·鲍克在 1971 年创立了星巴克。
直到1974年,精品咖啡才作为一个农学概念,由美国的努森女士的提出,她强调咖啡豆的产区、风味和品质,为咖啡注入了更多文化和品味的元素。
随着美国强势文化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一步走向全球化,星巴克连锁店迅速扩张,并且在“精品咖啡”的概念中加入“第三空间”等社交属性和文化内涵。
图片截取自官方网站
从“小而美”到“大而美”?
在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看来,精品咖啡的规模化,需要十分小心地寻找自身生态位。
“所谓精品咖啡消费,必是一个高溢价的消费,它必须符合稀缺和独特两大特性。”
稀缺性,主要体现在原料端,独特性体现在销售环节。高品质的豆子、精湛的萃取技术、考究的器具、整体氛围打造,都是精品咖啡消费者在意的细节,全球优秀咖啡师精心选址经营的个人店,当然是精品咖啡的最佳承载。
但这样的艺术品,显然与大规模的商业化无缘。
“小而美”的精品咖啡店,星巴克所代表的大规模现磨咖啡连锁,与雀巢所代表的速溶咖啡,他们构成了一个定价和品质从高到低、产业规模由小到大的生态金字塔。
同时,这整个体系很大的一块价值基础,是西方生活方式的承载,是其强势“主流”商业文化在人们心智中的占领与外化。
“早年,许多商业中心和写字楼在项目推进中,都要想办法引入星巴克门店,”王振东回忆。
而“精品连锁咖啡”的生态位,是要在个人精品店和星巴克之间寻找。Seesaw早年坚持的定位确实如此,一杯咖啡35元-40元的定价区间,高于星巴克等商业连锁咖啡,但低于O.P.S.等独立精品咖啡品牌。对于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和商务人士来说,多花几块钱,就可以获得比星巴克更“高档”的消费体验。
早年的Seesaw,稳扎稳打,2012年成立到2016年底,一共才开出7、8家门店。
2017年,拿A轮融资4500万,到2020年,也才开出26家门店。
在整体规模上保持克制,Seesaw几乎是开一家,火一家。
然而,到2021年,如日中天的Seesaw创始人吴晓梅在镜头前表示,既要具备可观规模,又不失美学高度,类似星巴克那般“大而美”,这样的期许,显然是改换战略方向,是对原先定位的巨大调整。
雀巢为蓝瓶豪掷5亿美元,是为自己的速溶帝国画上一抹精品的高光,但显然不会要求蓝瓶咖啡调整战略,扩大规模,用自己微不足道的渠道体量,去做量大管饱的低端产品。
是当时的吴晓梅没想好,还是资本太心急,今天的我们或许永远不得而知,不过,今天复盘可观察到的,是当时咖啡行业面临的一次大冲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21年,咖啡行业迎来一股泥石流。
瑞幸咖啡2020年的“财务造假”,反而成其后来“猥琐发育”的绝佳掩护。2021年,瑞幸一口气推出113款全新现制饮品,其中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成为爆款产品,生椰系列产品单月销量最高超1000万杯,刷新了瑞幸咖啡的新品销量纪录
2022年,与瑞幸咖啡“同根同源”的库迪咖啡成立,这两家本土品牌开始毫无“武德”,一时间“酱香拿铁”、“橙C美式”、Dirty系列、生酪系列、柚见系列叠加大把优惠券和9块9,在此前星巴克们不屑一顾的低线城市里不断爆款。
小店模式解构星巴克定义的“第三空间”、数字化运营手段瞄准星巴克雍容年迈的管理体系,一款款在欧美成熟咖啡市场不能被称为“咖啡”的产品,迎着嘲笑与不屑,复刻着“东亚怪物房”在许多其他赛道同时发生的故事。
当星巴克也不得不放下架子,研究“第四空间”和小镇青年的口味时,Seesaw的品牌主张悄然从“一杯好咖啡”转变为“一杯好喝的咖啡”。在所谓“创意咖啡”战略下,Seesaw推出了以咖啡为基底,结合茶、果汁、气泡水、果干等元素的咖啡饮品。
然而,这样的“咖啡”,还敢不敢卖45一杯?怎么与9块9竞争?百店的体量怎么跟万店拼爆款?又如何面对自己将近10年辛苦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客群?
在王振东看来,资本的推波助澜是导致Seesaw咖啡面临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2021年,是中国的咖啡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活跃的一年。而股权融资的原理要兑现未来的价值,做大扩张是咖啡品牌抢占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战略。而对于Seesaw来说,这种背离品牌基因的快速扩张之后,其品牌溢价的基础也随之动摇,且相比较星巴克的规模,Seesaw的抗风险能力要差得多。
图片来自官网
种种因素下,Seesaw咖啡在经营上遇到了一些难题,自2023年下半年起陆续爆发。
困难暴露后,Seesaw也尝试过自救。在2023年底,公司成立12周年的时候,Seesaw发放了“9.9元”咖啡券。2024年3月,Seesaw通过公众号“Seesaw咖啡梦工厂”发文,宣布开放加盟,一方面扩大门店规模,一方面为品牌引入外部资金,减轻资金压力。
且不说Seesaw咖啡的加盟门槛,加盟模式与其原有的精品定位便存在冲突,这无疑会让其在背离精品咖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瑞幸、库迪等品牌已通过大规模加盟建立起强大的规模优势。截至2024年底,瑞幸门店数突破2万家,库迪也超过1万家,珠玉在前,Seesaw与头部品牌差距明显,难以在规模效应上与之抗衡。
小结:咖啡,未来在多元
如今,Seesaw未来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整个精品咖啡的故事只是起头。
“精品咖啡”真的只是辣妈和黑鹰的咖啡机,EK43和Ditting的磨豆机,再加上Q证吗?
“咖啡的本质还是好喝和舒适”,不止一位受访者这么表示。
其实,从毕特先生以高品质阿拉比卡豆与深度烘焙风格为特色的Peet's Coffee,到努森女士提出强调咖啡豆产区、风味和品质的精品咖啡概念,再到星巴克将精品咖啡与“第三空间”理念相结合推向全球,这仅仅是精品咖啡发展的一种路径。
它的概念还很年轻,其发展脉络与多元可能性,正等待进一步书写。
从毕特先生以高品质阿拉比卡豆与深度烘焙风格为特色的Peet's Coffee,到努森女士提出强调咖啡豆产区、风味和品质的精品咖啡概念,再到星巴克将精品咖啡与“第三空间”理念相结合推向全球,这仅仅是精品咖啡发展的一种路径。
埃塞俄比亚作为咖啡的起源地,其传统咖啡仪式和本土咖啡连锁品牌展现了独特的咖啡文化。
东南亚作为世界十字路口和文化熔炉,拥有如越南滴漏咖啡、泰国冰咖啡等各具特色的醇厚口味。
南美作为当今世界咖啡的最大产地,巴西的咖啡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其咖啡文化融合了欧洲移民传统与当地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咖啡种植和消费方式。
云南咖啡豆的种植始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在政府扶持和品牌布局下,云南精品咖啡豆崭露头角,成为本土精品豆的代表。
“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丽江古城时说道。
可以预见,咖啡不再只是西方生活方式的载体,更将是全球多元文化生态的载体。
对瑞幸、库迪、幸运咖们来说,扎根本土场景和数字化红利迅速建立规模和供应链,“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解构,都只是万里长征的起点,解构同时的建构,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平价、高质的咖啡体验,探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可能,才是真正的题干。
至于Seesaw的未来,与其自毁积累跟随价格战,不如冷静研判局势,重新寻找自身定位,或许能在多元可能性中,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来源:观察者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