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中药里,淫羊藿是一味常见且重要的药材。从淫羊藿属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淫羊藿素(ICT),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骨质疏松、心血管保护以及抗肿瘤等作用,尤其是对于晚期肝癌,它的疗效已经通过了多期临床试验的验证,成为了国际认可的治疗药物。
在传统中药里,淫羊藿是一味常见且重要的药材。从淫羊藿属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淫羊藿素(ICT),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骨质疏松、心血管保护以及抗肿瘤等作用,尤其是对于晚期肝癌,它的疗效已经通过了多期临床试验的验证,成为了国际认可的治疗药物。
但 ICT 的获取并不容易,传统的从植物中提取的方式,面临着野生淫羊藿资源过度开采、生长缓慢、繁殖困难以及植株中 ICT 含量低等问题,导致提取成本高、产量低,而化学合成方法也有合成步骤复杂以及环境污染等弊端,合成生物学的兴起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叶邦策、刘卫兵团队在 ACS Synthetic Biology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Yarrowia lipolytica for Enhanced De Novo Biosynthesis of Icaritin”的研究,研究团队通过代谢工程改造解脂耶氏酵母,实现了淫羊藿素(ICT)的从头生物合成,为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此前,科研人员曾尝试用酿酒酵母和大肠杆菌来合成 ICT,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产量却仅有 19.7 mg/L,且两种微生物共同培养时还存在代谢负
担、能量和前体供应不足以及共生关系不稳定等问题。解脂耶氏酵母具有独特的优势:对高渗透压和低 pH 值有很强的耐受性,能在工业生产中有效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被认为是“一般认为安全”(GRAS)的酵母,适合用于合成食品和药品;其细胞内的乙酰辅酶 A 和丙二酰辅酶 A 通量高,为合成 ICT 提供了充足的前体物质;并且拥有成熟的基因编辑工具,便于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因此,科研团队利用解脂耶氏酵母为底盘,构建了能够从头合成淫羊藿素的微生物细胞工厂。
淫羊藿素的生物合成主要分为两步:从山柰酚(KAE)到 8-异戊烯基山柰酚(8P-KAE):需引入异戊烯基转移酶(EsPT),并以二甲基烯丙基二磷酸(DMAPP)为异戊烯基供体;从 8P-KAE 到淫羊藿素(ICT):需引入 O-甲基转移酶(OsOMTm),以 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
图 | 淫羊藿素的生物合成路径
此前团队曾对解脂耶氏酵母进行代谢工程改造,构建了合成山柰酚(KAE)的代谢途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中进一步筛选出来自淫羊藿的异戊烯基转移酶(EsPT)和来自水稻的 O-甲基转移酶(OsOMTm),并将它们的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导入解脂耶氏酵母中,最终成功构建了从山奈酚合成 ICT 的工程菌株。不过此时工程菌株的产量较低,只有 0.75mg/L,因此研究团队通过以下多种策略进行了优化。
为了提高 EsPT 的催化活性,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预测了 EsPT 的蛋白质结构,并对其信号肽进行截断优化。结果显示,截断到第 36 个氨基酸时效果最佳,ICT 产量提升到了 5.1mg/L,是对照组的近 7 倍。之后,他们又通过增加 tEsPT 和 OsOMTm 这两个关键酶基因的拷贝数,进一步提高了ICT 的产量。在 2 和 3 个拷贝数下,菌株 Yl-ict03 和 Yl-ict04 产生的 ICT 滴度分别为 10.38 和 24.5 mg/L。
编辑
图 | AI 预测的 EsPT 蛋白三维结构及不同截断位点,以及 EsPT 截断至不同位置的菌株发酵数据
tEsPT 利用异戊烯基供体 DMAPP 催化 KAE 的 C8 异戊烯化,从而形成 8P-KAE。DMAPP 在酵母细胞中通过 MVA 途径合成。通过对酵母的 MVA 途径进行改造,过表达限速酶 HMGR 和 IDI1 等基因以提高 DMAPP 产量。改造后的菌株 Yl-ict06 的 ICT 产量提升到 112.3mg/L,8P-KAE 产量更是大幅增加。随着对 MVA 途径的进一步优化,引入更多相关基因,ICT 产量持续上升,在菌株 Yl-ict09 中达到 171.6mg/L。
图 | 增强 MVA 途径表达以提高 DMAPP 产量
此外,科研人员优化了氧气供应和葡萄糖利用,通过引入 Vitreoscilla 血红蛋白(VHb)改善氧气运输以及过表达己糖激酶(HXK)加速葡萄糖摄取和转化,使得 ICT 产量进一步提高,在菌株 Yl-ict12 中达到 188 mg/L。
O-甲基转移酶 OsOMTm 的活性会因产物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的积累而受抑制。为了降低 SAH 的反馈抑制,研究团队过表达了 SAH 水解酶(SAH1)和腺苷激酶(ADO1),促进 SAH 分解。
最终,通过多种优化策略改造后的工程菌株 Yl-ict15,其 ICT 产量达到了 247.02 mg/L,这项研究既是首次在解脂耶氏酵母中实现淫羊藿素的从头合成,也是目前报道的微生物合成淫羊藿素的最高产量,比之前的记录高出 11.7 倍。可以看到,合成生物学正在重塑传统药物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为其他黄酮类植物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改造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synbio.4c00754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合成生物学最新讯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生辉SciP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