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上海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海洋装备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持续加速扩大"出海"产业化规模。近日,记者参加市政府新闻办、市经信委联合组织的"产业升级,科技出海"主题采访,走访了位于闵行区、嘉定区的的相关企业,了解他们在产业升级和科技出海
记者 沈媛
近年来,上海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海洋装备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持续加速扩大"出海"产业化规模。近日,记者参加市政府新闻办、市经信委联合组织的"产业升级,科技出海"主题采访,走访了位于闵行区、嘉定区的的相关企业,了解他们在产业升级和科技出海的特色实践。
打破国外多年技术垄断,技术自主权是出海的核心底气
成立于2015年的纳琳威深耕纳米新材料领域多年,研发生产的脂肪族TPU汽车漆面保护膜、PET功能型薄膜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光电、工程塑料、消费电子等行业和领域。
技术自主权是纳琳威出海的核心底气。集团先后突破纳米金属氧化物粉体制备、纳米超分散、湿法造粒等多项关键技术。主导产品之一的PET功能性光学薄膜,通过纳米改性技术,将普通PET薄膜附加值提升数倍,产品实现光屏蔽、隔热等功能内添加需求,打破国外多年技术垄断。此外,纳琳威集团还牵头制定了《汽车漆面保护膜》国家行业标准,建成TPU漆面保护膜全产业链生态,月产能达300万㎡,成功实现进口替代,被誉为"隐形车衣超级工厂"。
"过去几年,我们的产品已覆盖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全球市场渠道。"董事长肖琳告诉记者,公司采取"先业务后制造"的策略,前期通过建立全球业务网络积累市场经验,后期聚焦制造本地化以提升竞争力。肖琳透露,目前纳琳威正在美国洛杉矶建造第一个海外工厂,围绕美国市场需求实现本土化生产。
除了汽车领域,去年,该集团还与中国商飞、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飞琳科公司,进军航空减阻膜领域。
自研芯片+自建工厂,激光雷达研发制造全球领先
走进位于嘉定区的禾赛科技,记者看到有不少装有该企业研发的激光雷达的测试车。2014年成立的禾赛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研发与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支持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乘用车和商用车、自动驾驶汽车,以及无人配送车、AGV等各类智能机器人应用。
据禾赛科技公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禾赛科技成为全球首家全年经营和净现金流为正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全年营收达20.8亿元人民币。
禾赛科技战略发展副总裁乐晓磊告诉记者,禾赛科技在产业升级和科技出海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是自研芯片、自建工厂,以及新产品和技术落地的速度优势。
禾赛突破了激光雷达传统的器件分立式设计,通过不断地垂直整合来提升收发模块的集成度,集成化技术不仅使得激光雷达尺寸减小、成本降低,还大幅提升了其量产一致性和可靠性,从而实现规模化量产;率先提出自建工厂,从源头上把控各个生产环节,及时优化和改善生产流程,确保大规模、高质量地生产并交付满足主机厂严苛标准的激光雷达产品。
截至目前,禾赛的业务已经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禾赛科技已与22家国内外汽车厂商的120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
据上海市经信委方面介绍,上海正在以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构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和用好未来产业试验场"揭榜挂帅"攻关、创新产品目录、投补联动、校企联合创新等机制,全面激活创新技术出海,离岸创新,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上海智慧"和"上海力量"。
来源: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