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金秋,开学伊始。为进一步增强边境地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传递爱党爱国正能量,筑牢平安边境防线,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捧边境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辖区最偏远、最抵边的彝族村寨——酸格林村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普法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为边疆学子撑起
九月金秋,开学伊始。为进一步增强边境地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传递爱党爱国正能量,筑牢平安边境防线,云南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勐捧边境派出所组织民警深入辖区最偏远、最抵边的彝族村寨——酸格林村小学,开展“开学第一课”普法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为边疆学子撑起法治“保护伞”,擦亮平安边境“勐捧新枫”亮点品牌。
酸格林村坐落于怒江之畔、白虎山下,是勐捧镇地理位置最偏远的村寨,也是典型的彝族聚居区。由于地处边境一线,这里的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工作尤为重要。8月31日,勐捧边境派出所章奎警务室的戍边移民管理警察带着精心准备的法律知识资料、宣传展板、毒品样品及各类警用装备,来到酸格林村小学。活动现场,民警们通过“讲解+展示+互动”的形式,为全校师生及送小孩来校的家长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普法盛宴。
在法律知识讲解环节,民警结合边境地区实际和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禁毒、反诈骗等内容展开讲解。针对学生们提出的疑问,民警耐心细致地逐一解答,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民警还向师生和家长发放了普法宣传单,鼓励大家将学到的法律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共同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看!这就是警车!”“这个我知道,是坏东西(毒品),不能碰!”活动现场设置的宣传展板、毒品样品展示区和警用装备展示区,吸引了众多师生和家长的围观。在毒品样品展示区,民警详细介绍了常见毒品的种类、特征及危害,让大家直观地认识到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进一步增强了防毒禁毒意识。在警用装备展示区,警用山地越野车、手铐、警棍、防刺服等装备一一亮相,民警现场演示了装备的使用方法,讲解了其在边境巡逻、执法办案等工作中的作用。学生们好奇地触摸着各类装备,近距离感受警营文化,对民警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人民警察职业的崇敬之情。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直观的展示和互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认识毒品的危害,同时也展示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形象。”勐捧边境派出所章奎警务室民警陈玉鹏说道。
这场沉浸式的普法体验,不仅是在传授法律条文,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深深埋下了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种子,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体意识。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驻守在酸格林村的勐捧边境派出所章奎警务室始终把未成年人保护和普法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常态化开展护学岗、开学第一课、普法宣传等工作。无论是风雨无阻的校园周边巡逻,还是深入浅出的法律知识讲解,民警们用真情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用坚守守护着边疆学子的平安校园路。
“警务室的民辅警们经常来我们寨子,孩子们都认识他们,有他们在我们感觉很安心。”学生家长扣大姐笑呵呵地说。
在章奎警务室民警与酸格林村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酸格林村形成了民族团结、邻里和睦、治安良好的和谐局面,先后获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临沧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酸格林小学被评为全市“百里边陲示范学校”“文明校园”。此次普法宣传活动的开展,既是章奎警务室常态化工作的延续,也是勐捧边境派出所深化 “勐捧新枫”品牌建设的具体举措。通过警民携手,不断夯实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群众基础,让平安之花在边境村寨持续绽放。
酸格林村小学负责人表示,感谢勐捧边境派出所民警们送来的 “开学大礼”,此次普法宣传活动内容贴近实际、形式新颖,让师生和家长们受益匪浅。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派出所的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普法教育的春风吹过了白虎山,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怒江畔。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法治力量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更见证了新时代警民鱼水情的生动实践。
来源:临沧政法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