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章、陈薇、陆林、舒红兵、樊嘉、赫捷等多个院士团队发表新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4:39 3

摘要:2025 年 9 月 1 日,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大学/深圳湾实验室詹启敏院士、陈杰研究员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发表研究论文Focal adhesion kinase/Src famil

本周,国内高校在国际顶级期刊持续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多个院士团队开创新成果,展现科研创新活力!

1. STTT | 解码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核心机制

2025 年 9 月 1 日,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大学/深圳湾实验室詹启敏院士、陈杰研究员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Focal adhesion kinase/Src family kinase axis-mediated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 of metabolic enzymes facilitates tumor metastasis。

该研究破解了食管鳞癌(ESCC)淋巴结转移的分子驱动和相关机制,发现激活的 ATP-柠檬酸合酶(ACLY)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 A(ALDOA)及其代谢物驱动原发肿瘤的转录程序,诱导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7/9(CDK7/9)复合物介导的 DNA 复制和细胞增殖相关分子的表达,该过程是恶性肿瘤的「推动者」,结果显示抑制酪氨酸激酶调节的代谢酶活性和相关信号网络,可能是治疗和诊断转移性 ESCC 的潜在策略。

2. Lancet Oncology | 填补胆管癌治疗领域的国际空白

2025 年 8 月 30 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团队在 Lancet Oncology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Conversion therapy of tislelizumab plus lenvatinib and GEMOX in un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biliary tract cancer (ZSAB-TransGOLP): 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phase II study。

该研究共招募 41 例初治、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胆道恶性肿瘤病人,创新性使用三联四药 GOLP(GEMOX 化疗+乐卫玛+PD1 单抗替雷利珠单抗)方案进行 3 个疗程的转化治疗。临床结果显示,28 例病人接受了手术治疗,12 个月生存率达 81%,2 年生存率为 57%。3-4 级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 49%。该 GOLP 方案填补了胆管癌治疗领域的国际空白,为攻克癌症提供了新思路。

3. Advanced Science | 骨髓衰竭的新型治疗策略

2025 年 8 月 27 日,陆军军医大学张超教授、吴玉章院士、倪兵教授、Yi Zhang 教授等团队在 Advanced Science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A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Bone Marrow Failure: Niche Rejuvenation Using Costal Cartilage-Derived Stem Cells。

该研究揭示肋软骨来源的干细胞(CDSCs)对骨髓微环境(BM)的维持作用,CDSCs 与多能祖细胞(MPPs)共移植可有效挽救受致命照射小鼠。CDSCs 通过分化为多种细胞,分泌促造血因子修复受照射 BM 生态位,同时抑制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和 DNA 损伤。此外,CDSCs 与环孢素 A 的协同作用,可显著增强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和生存能力。该研究为治疗骨髓衰竭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4. Molecular Psychiatry | 阿尔茨海默病取得新进展

2025 年 8 月 28 日,北京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陆林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王永祥教授和仇成轩副教授等团队联合在 Molecular Psychiatry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Associations between trajectories of plasma biomarke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structure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K Biobank。

该队列研究纳入了 1270 名个体(平均年龄 59.7 岁,58.9% 为女性),结果显示较高的基线血浆 GFAP 和 NfL 与脑萎缩和白质微结构受损显著相关,且血浆 GFAP 纵向升高与脑加工速度、视觉注意力加速恶化以及脑白质微结构受损相关。利用生物标志物血浆 GFAP 和 NfL 能够衡量脑结构健康和认知健康,高认知储备可能改变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相关的认知轨迹,为攻克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新的视角。

5. J.Immunother.Cancer | 构建泛癌泛素化调控网络助力精准医疗

2025 年 8 月 25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赫捷院士、孙楠副研究员团队在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Constructing a pancancer ubiquitination regulatory network to determine tumor characteristics, immunotherapy response, and prognosis。

该研究整合来自 5 种实体瘤类型(肺癌、食管癌、宫颈癌、尿路上皮癌和黑色素瘤)的 26 个队列的 4709 例患者数据,并将分子图谱映射到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一个泛癌泛素化调控网络和预后模型,在泛素化调控网络中确定关键的枢纽节点揭示重要通路,发现 URPS 可以作为预测免疫治疗反应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为预测患者预后和理解生物学机制提供了见解。

6. mBio | 肿块性皮肤病的致病机制

2025 年 8 月 25 日,武汉大学舒红兵院士、兰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曹立波等团队在 mBio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001 protein positively regulates inflammatory response by promoting assembly of the TAK1-TAB2/3 complex。

该研究发现肿块性皮肤病(LSD,跨界家畜病毒性疾病)病毒编码的蛋白 LSDV001 与 TAK1 和 TAB2/3 相互作用,促进 TAK1-TAB2/3 复合物的组装,且 LSDV001 缺陷病毒(LSDVΔ001)减弱了激活 NF-κB 和诱导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能力。与野生型 LSDV 相比,LSDVΔ001 感染导致更小的皮肤结节和更少的炎症,证明 LSDV001 是 LSDV 的关键毒力因子。

7. STTT | 抵御新兴病毒威胁的通用疫苗设计策略

2025 年 8 月 29 日,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徐俊杰研究员共同通讯在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Single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in Hendra virus attachment glycoprotein induces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Nipah virus。

该研究在尼帕病毒 (NiV) 附着糖蛋白 (G) 上鉴定出一个独特的易损表位,该表位可被强效单克隆抗体 14F8 识别,并获得其与 14F8 Fab 片段形成的高分辨率、复合物的晶体结构。随后,证明亨德拉病毒(HeV)-GS586N 突变体可引发针对 HeV 和 NiV 的广泛中和反应。该研究为跨物种抗原差异、开发通用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来源:贝灵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