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养生”正在走红:精神不内耗,身体不疲惫,太治愈了

B站影视 2025-01-23 11:06 3

摘要:他们不爱酒吧和夜店,但酷爱在公园遛弯、喝茶盘串、遛鸟钓鱼,对大自然爱得深沉;

文章来源于十点读书,作者十点肖肖

你们听说过“精神老年人”吗?

最近这个词在网上很火,特指一群像老年人一样生活的年轻人:

他们热衷于保温杯里泡枸杞,药包搭配泡脚桶,周末早起逛市场;

他们不爱酒吧和夜店,但酷爱在公园遛弯、喝茶盘串、遛鸟钓鱼,对大自然爱得深沉;

他们沉迷捡破烂,攒了一抽屉的塑料壳子、瓶瓶罐罐,每次卖破烂挣的那几块钱,都开心地像捡了张五百万的彩票。

他们心如止水,看淡一切,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奉行着“与我无关”或“与你无关”的宗旨。

这种“精神老年人”的状态,在网上引发了很多争议。

有人觉得这是年轻人的摆烂。

“年纪轻轻就丧失斗志和朝气,不可取。”

但包括十点君在内的另一拨人则认为:

在如今极度内卷和疲惫的环境下,“精神老年人”才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另类治愈。

你们有没有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脆皮了?

大病没有,但小病不断。

动不动就感冒发烧,喉咙发炎偏头痛,肠胃不适,肩颈酸痛?

又或者是即便一天什么事都没做,但总感觉很累,怎么休息都缓不过来?

这种“虽然没病,但胜似有病”的身体状态,几乎成了当代打工人的“通病”。

也因此,如今的年轻人提前几十年,把全方位养生提上日程:

喝中药补气血、睡前泡脚治痛经、穿袜子睡觉防受寒、贴三伏贴祛湿气、打八段锦通经络等等。

其中,最最最受大家重视的,自然是“食补”。

都说“十个有怨气的打工鬼里,九个胃不好”。

有人是三餐无法按时吃饭,硬生生把胃给熬坏了。

有人则是压力太大经常失眠,连带着肠胃这个“情绪器官”也出了问题,一吃饭就腹泻。

为此,网友@小刘开始每天早上自制养生豆浆。

茯苓、山药片、百合干、黑黄绿红四色豆子......

各类打豆浆的原材料都在家里囤点,根据自身喜好和食材特点随性搭配。

每早一杯五谷豆浆,暖胃又补足营养。

图源网友@小意

想换换口味时,她还会自制果蔬汁。

菜市场上的时令蔬菜随机选择4-6种。

先简单翻炒,再放入破壁机中打碎,然后一饮而尽。

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皮肤通透,胃痛消失,排便和睡眠质量都更好了。

图源网友@布林

此外,作为女性大都无法逃脱“月经焦虑”。

小刘也不例外。

不来,绝对不行;

来了,又是否会痛、按时、色正、出血量适中?

但凡有一点偏差,都会担心是不是身体在报警?

因此,小刘又给自己买了五大包黑枸杞。

一上班就丢进养生壶里泡水,每天哐哐哐往身体里灌。

果然喝了一阵后,月经通畅,啥毛病都没了。

小刘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如今我们在网上随便搜索,能看到五花八门的“食补大法”:

苹果红枣水养气血,莲藕瘦肉鸡蛋汤治体寒,红糖醪糟鸡蛋治痛经......

当代打工人早已看破吃外卖的速食生活不可持续,因而转去信奉“健康食疗”。

毕竟,没人想把今天拼命赚的钱,明天就送去给医生。

倒不如当下吃的舒心了,然后再养成力气去好好生活。

图源网友@小韩

不过,光靠吃还不够,运动也得放进日程。

如今十点君身边有太多朋友都爱上了爬山徒步。

朋友小吴过往就经常感觉体虚易困、精力不足、脑袋昏沉。

后来他开始坚持每周末一次的徒步。

前期也觉得痛苦,但咬牙撑了一段时间后,渐渐开始上瘾:

因为流汗会释放压力,长期有氧让体力变好,大脑也越来越清晰了。

更重要的是,大自然真的能缓解抑郁情绪:

“身处自然之中,仿佛切实地与万物相连,感受着他们传递给我的能量。

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专注,沉浸在当下的片刻安宁里,忘记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

这不正是前段时间爆火的“公园20分钟效应”吗?

只要我们每天在公园里待20分钟,即便不做运动,也会变得开心。

当然,如果大家实在精力有限。

还可以参考网友们提供的“性价比最高的养生大法”:

按时吃饭、喝足水、有空或心情不好时就去睡觉。

别看,这听起来像“废话”。

但养生,说白了就是和自己的身体建立正向的链接。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

把自己的身体反馈,当作“行动指南”。

而不再本末倒置地“用身体换钱”。

有余力时,再更新一些小习惯。

在和身体有来有往的沟通中,逐步摸索更适合自己的饮食、运动和休息方式,完成身心健康的正循环。

毕竟,让身体长久又健康的运转,才是生活最大的意义。

除了身体超负荷运转外,你们会不会也时常觉得自己的“大脑很累”?

可能是从事脑力工作,对大脑过度消耗?

又或者是日常刷到太多的碎片化信息,导致大脑接收的信息过载?

还可能是焦虑内耗导致的思虑过度?

不论原因为何,几乎所有用脑过度的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

很难自我调整。

你越希望自己不要想,要休息,它反而转的越快,越焦虑。

因此,开始有一批年轻人走进寺庙,试图疗养自己停不下来的脑子。

网友@kk就是其中的一员。

去年,她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辞职后,去寺庙做了一个月的义工。

这里远离城市,没有各种繁杂的生活压力。

只有安静生长的树木、肆意洒落的阳光,以及沉稳的暮鼓晨钟。

图源豆瓣网友@piu

在寺院生活需要遵循严格的作息:

早上5点半起床,6:30做早课,7点吃早餐。

中午11点吃午餐。

下午4点做晚课,5点吃晚餐。

晚上9点半睡觉。

像kk这样的义工,早晚还各需要2小时,去完成禅堂的卫生打扫。

不仅如此,她还需要遵守许多“庙门规矩”:

例如,吃饭就专心吃饭。不可以边吃饭边说话,或者边玩手机。

又或者吃多少装多少,不可以浪费任何粮食等等。

图源:小红书@colala

如此“老古董式”的要求,一开始让过往散漫惯了的kk很不适应,感觉处处被限制。

但被迫坚持几天后,她却感受到了久违的平静和放松:

很容易入睡,且睡眠质量高;

睡醒时神清气爽,白天的工作也更专注高效;

情绪稳定,不再需要用暴饮暴食来发泄内心的无力。

“我好像重新拿回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记得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体运行、社会发展、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

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

唯有规律地生活——起居有常,作息有序,饮食有节,我们才会充满活力。

而寺庙生活,便是把被现代社会扰乱的生命秩序重新归位。

图源:小红书@colala

除此之外,寺庙也允许我们“浪费”大把的时间。

像kk就时常坐在寺院后山的一块石头上晒太阳。

一晒就是一下午。

她静静地盯着天空,看着云卷云舒,飘来又散去。

没有任何目的,什么都不用想、不用做,只是静静地发呆。

“在庙里,缓慢的生活节奏,让人能感受到时间在静静流动。

对每分每秒的流逝都有实感,心渐渐地就安静了下来。”

这正是韩炳哲所说的:

“无所事事,是一种精神的斋戒,拥有治愈的能力。”

图源网友@气球

话已至此,其实不难发现:

寺庙生活,时时刻刻都在让我们“专注当下”。

我们感到焦虑,往往是因为活在对过去的懊悔,或对未来的担忧中。

却唯独没有“活在当下”。

但在寺庙里,在清规戒律的要求下:

什么时间,就做该做的事情。

吃饭就专心吃饭,睡觉就踏实睡觉。

该用功时用功,该放空时放空。

这看似无趣刻板、束缚自由,实则把我们带回生命原本的节奏。

聊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感觉,今天的十点君一直在强调:

遵循身体和自然的规律。

这是因为,如今很多我们的健康与精神危机,其实都是“时代病”。

是过度纵欲、违背规律所导致的。

商家研究出眼花缭乱的零食、奶茶,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

却也将糖尿病、胃癌这些“老年病”提前引来。

网络发展迅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十分便利。

同时躲不开的碎片化信息,也在不断蚕食我们的注意力。

如毒品般让人“欲罢不能”。

时代的发展是双刃剑。

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藏着很多毒素。

回想一下,下面的情况是不是很多人的生活状态:

因为生活压力太大,本能地渴望些“不费力”的解压方式。

于是得空时,就眼睛盯着手机,嘴里吃着垃圾食品,不知不觉就“爽”到下半夜。

结果第二天早起头昏脑胀,工作提不起劲,又不敢请假回家。

只得一边愧疚,发誓今晚就“痛改前非”,一边摸鱼。

但晚上回家后,又继续“恶性循环”,根本停不下来。

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状态。

劳损身体,损耗心神。

时间久了,必然要自食苦果。

因此,“精神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并非是摆烂,而是“返璞归真”。

精简生活中非必须的欲望,断绝外界不必要的干扰。

遵循规律,活在当下,用心生活。

在有序、踏实、专注的生活状态里,内耗、焦虑便会自然远去。

点个【在看】吧,祝福每个人都能有活在当下的能力。

你是“精神老年人”吗?对“精神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又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来评论区和我们聊聊~

参考资料:

1、视觉志:《清明节,寺庙救了中国年轻人的命》

2、人物:《得吃点什么,明天才有力气上班呀》

3、人物:《冬天里的脆皮年轻人,如何养生续命》

4、豆瓣:《去寺庙住了几天,太太太太太幸福了》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

主播 | 夏萌,用我的声音温暖你的睡前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好的赞赏,就是“在看”和分享,让生活更有温度

来源:佳音健康达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