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话说,“可度三九,难耐春寒。”每年3~4月,我国多地总会频繁遭遇“倒春寒”天气的侵袭。这一特殊时节,气温犹如坐过山车,寒热交替极为频繁,温度的大幅起伏不仅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适,对于哮喘患者而言,更是暗藏危机。那么,在“倒春寒”期间,哮喘患者为何容易受到影响,
“倒春寒”来袭,谨防呼吸危机!
俗话说,“可度三九,难耐春寒。”每年3~4月,我国多地总会频繁遭遇“倒春寒”天气的侵袭。这一特殊时节,气温犹如坐过山车,寒热交替极为频繁,温度的大幅起伏不仅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适,对于哮喘患者而言,更是暗藏危机。那么,在“倒春寒”期间,哮喘患者为何容易受到影响,又该如何科学应对这一季节性挑战呢?
春季气温多变,
警惕“倒春寒”威胁呼吸健康
“倒春寒”期间,气温骤降对哮喘患者的影响远超普通受凉。此时昼夜温差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一旦其防御功能减弱,病毒或细菌便会乘虚而入,引发各种呼吸道感染,成为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1]。
与此同时,冷空气暴露会加重呼吸道症状,对哮喘患者的影响尤为明显[2]。研究表明,在冷空气中鼻呼吸,会导致短期鼻反应,如流涕、鼻塞和打喷嚏;若长期暴露于冷空气环境之中,还会致使气道上皮受损,甚至改变气道壁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加剧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哮喘症状和体征愈发严重,甚至出现哮喘急性发作[3]。
在这一时期,老年人与儿童作为特殊易感人群,其生理特点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呼吸道功能呈进行性衰退,免疫细胞活性逐渐降低,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调节能力大幅减弱,难以灵活应对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阶段,呼吸道黏膜娇嫩,天然防御机制不完善,稍有疏忽就容易被病原体攻克[4]。
科学应对“倒春寒”,
多招实现有效防护
鉴于不同年龄段的哮喘患者在“倒春寒”时期都面临着呼吸道症状加重、病情反复的风险,为帮助哮喘患者平稳度过,可从环境适应、规范治疗、居家管理这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全方位的防护体系。
■做好温度缓冲,适应多变环境
“倒春寒”期间天气反复无常,气温变化频繁,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建立“洋葱式”穿衣法,及时增减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颈部、腰部、腹部和脚部等易受寒部位的保暖。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可减少冷空气对呼吸道的直接刺激,还能有效阻挡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降低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遵循医嘱规范治疗,保障哮喘患者健康
对于哮喘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规律使用药物是控制病情的关键。在治疗方面,临床上常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和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和胆碱M受体拮抗剂)[5]。
在给药方式上,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包括吸入、口服和注射等。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往往伴随着较多的全身不良反应,而吸入给药则能让药物直接到达呼吸道病变部位,是目前哮喘治疗的主要给药方式。
雾化吸入治疗是吸入给药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通过雾化吸入装置,将药液转化为粒径0.01~10μm的气溶胶微粒,这些微粒经吸入的方式进入气道并沉积于肺部,从而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
雾化吸入治疗的优势显著[5]:药物直达病变部位,与传统口服、注射方式相比,起效更为迅速,可及时缓解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症状;药物几乎不经过血液循环,减少了药物对全身其他器官或组织的副作用,全身不良反应较少;规范使用基本不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老年患者也可安心使用。
■发挥家庭雾化优势,强化居家管理
正是由于雾化吸入治疗的诸多优势,其在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长期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
首先,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急性症状时,可立即通过家用雾化装置进行干预,且疗效与医院雾化相当[6]。哮喘急性发作期需要大剂量ICS配合支气管舒张剂使用,以快速控制哮喘症状,在哮喘症状得到控制后要减低ICS剂量,长期大剂量吸入激素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7]。对于使用家庭雾化治疗的患者,更应关注这一要点。对于需要长期规范吸入ICS,以控制气道炎症、保护肺功能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应谨遵医嘱,切忌随意变更药物使用剂量。尽管现有文献支撑长期低剂量吸入激素是安全的,但仍需避免过度使用[7]。
其次,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接受治疗,患者身心更舒适,治疗配合度更高[8]。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多数患者和家庭护理人员对雾化吸入治疗感到满意,且反馈治疗后症状改善,住院率降低[9]。此外,家庭雾化治疗使患者无需频繁往返医院,既节省时间,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8],为哮喘患者的长期管理提供了便利与保障。
小结
“倒春寒”时节,气温起伏不定,给哮喘患者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老人和儿童这类抵抗力较弱的群体。在此期间,做好保暖措施,依据天气灵活增减衣物,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能有效降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的概率。家庭雾化治疗凭借其精准、便捷、安全的优势,已成为管理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得力手段,可助力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日常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哮喘联盟.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评估及处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4-14.
[2] Hyrkäs H, Ikäheimo TM, Jaakkola JJ, et al. Asthma control and cold weather-related respiratory symptoms. Respir Med. 2016 Apr;113:1-7.
[3] Belachew AB, Rantala AK, Jaakkola MS, et al. Effect of cold winters on the risk of new asthma: a case-crossover study in Finland. Occup Environ Med. 2023 Nov 23;80(12):702-705.
[4] Bayram H, Rice MB, Abdalati W, et al. Impac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on Pulmonary Health: Susceptible and Vulnerable Populations. Ann Am Thorac Soc. 2023 Aug;20(8):1088-1095.
[5]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临床合理用药专业委员会.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24版)[J]. 医药导报, 2024, 43(9):1355-1368.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家庭雾化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J]. 中华儿科杂志, 2025, 63(1): 15-26.
[7] Dumra H, Khanna A, Madhukar SK, et al.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s on Nebulization Therapy for COPD.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22 Sep 14;17:2277-2288.
声明:本文的采访/撰稿/发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不得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号:CN-156426 过期日期:2026-03-20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倒映温柔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