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目前已建成亚洲首个高分辨率旋转极化垂直昆虫雷达,该雷达可以长期自动监测高空迁飞的昆虫数量、种类等,性能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近日,这一成果发表于《害虫管理科学》(Pest Management Science)上,论文介绍了亚洲首个高分辨率旋转极化垂直昆虫雷达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记者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获悉,我国目前已建成亚洲首个高分辨率旋转极化垂直昆虫雷达,该雷达可以长期自动监测高空迁飞的昆虫数量、种类等,性能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近日,这一成果发表于《害虫管理科学》(Pest Management Science)上,论文介绍了亚洲首个高分辨率旋转极化垂直昆虫雷达的结构、性能、野外标定方法和部分观测实例。
亚洲首个高分辨率旋转极化垂直昆虫雷达。受访者供图
迁飞是昆虫的生存策略,地球上每年有数以万亿计的昆虫在南北往返迁飞,在我国大部分是农业害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封洪强介绍,农业农村部公布的11种一类害虫中,有8种是迁飞害虫,其中6种是夜间高空风载迁飞害虫。这些夜间高空风载迁飞害虫“来无影去无踪”,常常导致异地突然暴发,严重威胁粮食安全。
对夜间高空飞行昆虫的持续监测,有助于理解它们的迁飞规律,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害虫防控策略,昆虫雷达无疑是监测这类害虫的最佳工具。封洪强介绍,上世纪90年代,在英国和澳大利亚部署了自动运行的旋转极化垂直昆虫雷达,用于对高空飞行昆虫进行长期监测。而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昆虫雷达以来,一直使用传统的扫描昆虫雷达。
近年来,随着我国植保技术的发展,封洪强和他的团队建成了亚洲首个高分辨率旋转极化垂直昆虫雷达。封洪强介绍,该雷达可对空中迁飞昆虫进行长期自动监测,获得高空昆虫的质量、体型及振翅频率等参数,还可以获得飞行时间、飞行高度、飞行速度、飞行方向及爬升速度等参数,为亚洲地区长期自动监测高空迁飞昆虫、阐明气候变化对昆虫迁飞的影响、更好地服务于害虫监测预警等,提供了新的工具。
据介绍,该雷达最低监测高度为70米,与英国和澳大利亚昆虫雷达的150米相比,盲区极大减少,提高了雷达对飞行高度较低的迁飞昆虫的监测能力。
由于采用了高频数据采集技术,该雷达的高度分辨率为1.875米,而传统的垂直昆虫雷达,高度分辨率为50-70米。高频数据采集带来了更高的提取和识别要求,封洪强介绍,“在过去,提取目标也是昆虫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澳大利亚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10步提取法,这个方法比较复杂。为此,我们在新的雷达技术中,提出了三步法,大大简化了昆虫目标的提取过程,可以快速识别昆虫种类、数量等。”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项目等资助。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张彦君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