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蓬莱二中那事闹得挺大。学生半夜发微信问老师"今晚来不来",学校说是网络传谣,家长指责学校管理,可仔细想想谁真关心过孩子手机用得咋样?密码都是家长教的,凌晨几点还在聊,房门都没敲过。这种事以前不多,现在手机平板都给孩子当保姆用,问题早该防着了。
某学生给老师发暧昧微信引风波 家长塞平板不管 密码自己教的 现在问题出在哪
前两天蓬莱二中那事闹得挺大。学生半夜发微信问老师"今晚来不来",学校说是网络传谣,家长指责学校管理,可仔细想想谁真关心过孩子手机用得咋样?密码都是家长教的,凌晨几点还在聊,房门都没敲过。这种事以前不多,现在手机平板都给孩子当保姆用,问题早该防着了。
家长这摊子事处理得糊弄。现在小孩要哭闹就塞个平板,密码也告诉孩子自己解锁。有个妈妈说她儿子老玩直播,但自己白天忙没人看着,只能让孩子自己打发时间。上周邻居家孩子半夜跟游戏群聊到两点,第二天上学打瞌睡被老师叫家长,结果家长还怪学校管太多。要真是出了事,板子还能全打在网络上?
学校那边更被动。那代课老师凌晨回消息,学校说是个人行为,可平时师生界限在哪划的?上个月我们学校开班会,班主任还让大家加微信方便沟通。有同学私下议论,班干部能不能公开谈对象算了。上次有老师带学生出去玩,家长群炸开了锅,校领导还是以工作忙应付过去。
其实技术早就给工具装了保护程序。比如平板的家长模式,可以定时间关机,但好多家长嫌麻烦不开。有次我表姐的iPad锁定了,她同学教她破解方法,现在天天熬夜打游戏。抖音现在也有青少年模式,但随便输出生日期就能绕过去,前阵子还被新闻批评过。
法律这块最近动作不少。今年教育部出了新规定,要求学校定期检查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但执行起来难,有个初中直接禁带手机,结果学生用智能手表继续聊。上周区里开了家长会,放了个短视频,教怎么设置软件使用时间,来的家长倒没几个,大部分都说要加班。
现在回头看这事,家长把监管责任推给学校,学校又甩给网络平台,老师自己也不懂规矩。有个心理老师在讲座里说,现在很多学生遇到问题不是找家长,而是私聊网友。之前有女孩被网络诈骗,她妈妈居然还认为是女儿贪心。要真的是教育到位了,哪会有这么多事端?
最近教育局下发了文件,要求各校自查师生社交软件使用情况。隔壁班就抓出来两个账号是家长帮着开的,说是方便联系老师。但谁知道聊天内容有没有越界?上周有个家长群在传这事,有人说该给孩子换一部老人机,有人说干脆别上学了在家自学。
现在网上都在讨论怎么防着熟人危害。以前只说别跟陌生人说话,现在连熟人话都不能乱说。有个社区组织了家长培训,教怎么设置设备权限,来了不到二十人。有家长问了句"设置完了孩子改回来咋办",志愿者都没答上来。
最新消息说蓬莱二中那个老师被停职了,家长群里有人说赔偿方案还没定。隔壁区的学校现在要求师生微信备注必须带班级,上课期间手机全交到教室前面。但这周有堂课,后排几个同学还是偷偷在刷短视频。
政策更新到明年会更严,但落实还是要靠每个人。就像现在超市里监控全覆盖,偷东西的还是不断。有些家长觉得只要把孩子关家里就安全了,结果发现他们整天跟网友视频。有个小孩被网友骗钱,他爸还说"这都是你自找的,家长哪有时间管"。
最近教育局出的新规里,要求学校每周三放学后开家长会专门讲网络安全。咱们班班长提议让学生自己设计监管制度,但老师说这个流程走不通需要上报。其实很多办法都很实在,比如规定晚上九点后群里只能发作业照,但现在执行的学校还没看到。
从新闻里看这事后续还在查,但更多家长开始自己管孩子了。有位妈妈直接把WiFi密码改成26位英文数字组合,说想看视频得先做十道数学题换取密码。隔壁班班长让同学互相抽查手机使用记录,不过第二天就有人说这是侵犯隐私。
总之现在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了,就是执行起来有点费劲。就像交通法规再全,还是有人闯红灯。现在学校每月都要交自查报告,但好多老师都觉得形式大于内容。上周校长开会说"出了事别想着甩锅",但具体要怎么防,好像谁也没啥好办法。
来源:岁月酿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