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食闻】四川遂宁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14:09 2

摘要:从每小时屠宰能力达1.5万只的白羽肉鸡屠宰加工厂到连续3年刷新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高产纪录,再到全域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样板区,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四川省遂宁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近年来,遂宁市持续实施农业农村工作“1

从每小时屠宰能力达1.5万只的白羽肉鸡屠宰加工厂到连续3年刷新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高产纪录,再到全域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样板区,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四川省遂宁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近年来,遂宁市持续实施农业农村工作“1541”三年攻坚行动,加速推进优势产业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遂宁特色的现代化乡村振兴路。

在正大食品白羽肉鸡屠宰加工厂内,工人正忙着生产

特色富民产业旺

近日,在位于遂宁射洪市的正大食品白羽肉鸡屠宰加工厂,一只只新鲜的整鸡悬挂在传输链上,沿着一条条生产线向前滑动。“全副武装”的工人在各自的生产线上忙碌,完成分割、切块、包装等工序,鸡腿、鸡胸肉、鸡翅等产品不断“下线”,被运往千家万户的餐桌。

“随着产量的不断扩大,厂子引进了荷兰梅恩全自动屠宰设备、丹麦霍斯利资源利用设备等,每小时屠宰能力达1.5万只,年屠宰能力3600万只,并有效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

发展白羽肉鸡产业是遂宁市近年来着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当前,遂宁市精细布局粮油、畜禽、水果、菌菜、药材、水产六大特色产业带,建成集中连片5万亩以上优质水稻基地4个,万亩以上蔬菜基地10个、水果基地6个,千亩以上中药材基地5个,200亩以上渔业池塘养殖基地10个,特色化、优质化、多元化、集群化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近年来,遂宁市坚持“产加销”贯通,大力推动现代特色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初步建成生猪、白羽肉鸡、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全产业链条,畜牧业链条完整,肉制品加工、调味品制造和粮油分别入选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

今年,遂宁市进一步建立肉制品加工、调味品制造和粮油加工产业链推进机制,储备产业项目47个,统筹做好畜牧、粮油、蔬菜、水果、水产和食药同源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建圈强链推进方案编制,初步形成3个百亿级、3个十亿级“3+3”建圈强链发展格局。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170.7万头、增长1.01%,禽出栏1080万羽、增长2.6%,两项增速均居四川省首位;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6%,水产品产量增长5.4%。

粮食安全基础牢

丰收时节,稻谷飘香。日前,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首批1800亩水稻迎来成熟。站在田埂上远眺,一台台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间穿梭作业,金黄的稻穗被迅速收割。三家镇位于遂宁南端,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和“泰优粤禾丝苗”新品种的引入,这里成为遂宁市水稻最早开镰的区域之一。

“我们这里的气温比遂宁其他地方略高,可提前15天收获大米。今年种的‘泰优粤禾丝苗’,生长周期比普通大米短11天。”安居区陈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品种不仅早熟,产量也颇为可观,平均亩产量可达550公斤。

同样在安居区,前不久,奉光荣种植家庭农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创下大豆亩产213.82公斤、玉米亩产655.38公斤的成绩,刷新了此前的全国高产纪录。

两年多来,遂州大地持续传来丰收的喜讯:2024年,粮食播面、总产量增速分别居四川省第1、7位;今年,小春粮食喜获丰收、实现七连增,总产量30.1万吨,较去年增加1.18万吨,增幅达4.08%、居全省第1位,亩产量294.7公斤,较去年增加9.24公斤,增幅达3.24%;安居区石洞镇连续3年刷新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高产纪录;所辖5个县(市、区)均争创省级“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鱼米之乡”示范县……助力“天府粮仓”粮食安全基础越来越牢。

高产源于守牢建好天府良田的“攻坚战”。近年来,遂宁市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1+21+N”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建成高标准农田169.69万亩,推进撂荒地动态清零,同时,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三大体系”(品牌培育体系、品牌营销体系、品牌服务体系),构建“遂宁鲜协会+品牌联盟”发展体系,拥有绿色、有机、地标、名特优新农产品190个,11个品牌入选“天府粮仓”精品品牌,“遂宁鲜”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体系加快构建,全域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样板区。

今年,遂宁市持续深化“天府粮仓·百县千片”行动,加快88个粮油千亩展示片建设,新打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千亩展示片10个,全市布局粮油类园区23个,发展特色鲜明,以占全省3.8%的耕地贡献了4.1%的粮食、5.8%的生猪,单位土地产出生猪每平方公里664头、居四川省首位。

宜居宜业生活美

大英县隆盛镇土门垭村是遂宁市首批启动打造的乡村振兴市级试点村。近年来,该村依托中药材产业,全力打造康养文旅产业,游客纷至沓来,体验种药制药过程,品尝药膳药饮,享受休闲度假与中医康养相结合的健康之旅。“以前我们羡慕城里人的生活,现在村里环境好了,道路通畅、庭院敞亮,好多城里人都想来这里生活。”村民李中海说。

小乡村折射出大变化。近年来,遂宁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立足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遂州大地上全面铺开。截至目前,遂宁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91.29%,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达100%,建成2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803个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形成了县有院、镇有中心、村有点的农村三级服务网格。

接下来,遂宁市将以建成“一带一环N片”(渝遂绵优质蔬菜产业带、173公里共富农环线、N个先行片区)为目标,按照产业园覆盖、中心镇辐射、样板村扩面、共富路串链思路和“对标补短、缺啥补啥”的原则,串点连线成片,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用5年的时间建成5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片区,完成600个以上村补短补缺,着力培育一批省级样板村。

(王继发 蒋俊伟 杨雪雯)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