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科技助力春耕生产提速增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7 13:00 1

摘要: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湖北省孝感市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和农机设备活跃在春耕第一线,助力春季农业生产提质增速、降本增效。

央广网武汉3月27日消息(记者邓子依 实习生陈彦如)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湖北省孝感市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和农机设备活跃在春耕第一线,助力春季农业生产提质增速、降本增效。

机械化流水线育秧 开启春耕“加速度”

3月24日,记者走进孝感市孝南区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育秧车间,看到智能育秧设备正在快速运转,在完成供盘、填土、播种、覆土等系列流程后,一盘盘播种好的育秧盘被送往恒温暗化室进行暗化育苗。

孝感市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育秧流水线车间(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与传统育秧相比,经过暗化处理的秧苗更健壮,抗逆性更强。”合作社负责人乐武林介绍,丰裕农机合作社去年通过奖补资金,改造了育秧车间,新建恒温暗化育苗车间,相比老设备,新智能育秧设备每小时播种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丰裕农机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国家再生稻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科研基地。“孝感农户种植再生稻的热情非常高,我们接到的订单达到了7800亩。”乐武林介绍,合作社主要培育的是甬优4949再生稻,有了新的育秧设备,从播种到秧苗出厂只需25至30天。

育秧车间堆码的育秧盘(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再生稻具有“一季播种收两季”的特点,亩产可达2000斤以上。孝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全市计划种植再生稻7.5万亩。目前,再生稻及早稻正在育秧,三月底至四月初开始移栽。中稻5月上旬开始播种移栽。

种肥同播 小麦种植的“科技范儿”

在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牛刚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万亩小麦正到了拔节期,长势良好,各项春管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小麦正在茁壮成长(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合作社负责人牛刚强说,刚强农业科技在孝感一共流转了1.7万亩土地,种了1.5万余亩小麦,1600多亩油菜。防病虫害、施叶面肥是当前小麦拔节孕穗期的重要工作,“合作社通过种肥同播、深耕细作、配方施肥、机播机收等技术的应用,小麦亩产能达到1200斤左右,还为周围200余户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支持、机械服务。”

科技助农理念深入人心(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小麦要高产,三分在种,七分在管。据孝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组派农业技术服务团队,对下辖的7个县(市、区)实行责任包保,分类开展春季田管指导。全市累计派出技术指导人员1832人次,落实清理三沟、追肥、病虫防控、除草等田管措施,当前在田农作物长势良好。

无人机“一促四防”助力油菜稳产增收

孝感杨店镇的油菜花田吸引游人打卡(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杨店镇油菜花正值花期,金灿灿的花海随风飘动,美不胜收。记者看到,有无人机在花海之上低空飞行,均匀喷撒着肥料和农药,为千亩油菜精准护航。

“00后”飞手屠苗介绍,一台无人机一天喷洒农药量可覆盖300亩地,并且无人机可以按照预设路线自动喷洒农药,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春季特别忙,我一个人就完成5000亩作业量。”

孝南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径介绍,该区26.2万亩油菜的“一促四防”工作已经完成60%,预计3月30日全部完成,约7万亩小麦将在4月初开展“一喷三防”工作。

无人机施肥现场(央广网发 陈彦如 摄)

春风拂过田野,无人机的嗡鸣声与摇曳的油菜花相映成趣,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在孝感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央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