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庙坝的乡情乡音写进民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4:00 1

摘要:8月29日,立秋已过,城口县庙坝镇庙坝村,悠扬的歌声从手机里流淌而出,在村委会小院里轻轻回荡。这会儿,20出头的小伙子彭国松正在民宿帮忙,音乐传来的刹那,他突然停下手中的活儿自豪地说,“这是谯书记为我们写的歌,现在庙坝有活动,也会放这首歌。”

谯治(中)正在走访村民。(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8月29日,立秋已过,城口县庙坝镇庙坝村,悠扬的歌声从手机里流淌而出,在村委会小院里轻轻回荡。这会儿,20出头的小伙子彭国松正在民宿帮忙,音乐传来的刹那,他突然停下手中的活儿自豪地说,“这是谯书记为我们写的歌,现在庙坝有活动,也会放这首歌。”

彭国松口中的“谯书记”,正是民进重庆市委会派驻庙坝村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谯治。2023年6月,这位土生土长的重庆城里姑娘,踏进了城口的青山绿水之间,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

初到庙坝村,她便被这里的美所吸引。村子掩映在莽莽群山中,抬头就能看见满天繁星,一到夏夜,窗外的蝉鸣虫吟更是不绝于耳。“这种浑然天成的美是每个普通人触手可及的,也是大城市中所没有的珍贵体验。”她说。

然而,令她苦恼的是,如此美丽的地方却鲜为人知。村里常住人口多是留守老人和小孩,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村子也渐渐失去活力。

“怎样才能让山外的人也能看见村子的美?”这个念头在谯治心中日夜萦绕。早在高中时期,她就迷上了音乐创作,经常写歌、弹唱,渐渐学会了用民谣记录心事、描绘憧憬。

一天,她忙完村里的工作,像往常一样返回村里河坝边的出租屋。走在河岸边,望着天边初升的星辰,一段旋律悄然在心中浮现。“何不将眼前这片山水谱写成歌,用音乐把庙坝的美唱给山外的人听?”这个念头从她心底冒出,她情不自禁打开手机录音功能,倾听着庙坝河的潺潺水声和山谷里传来的风声,不自觉地哼出了一段调子。

回到家后,她顾不上休息,立刻将词曲整理出来,取名为《从前有座山》。这首民谣这样唱道:“是大家的山,载大家的庙,崇德忠魂佑江山,站起来了……”

谯治告诉记者,庙坝镇原名为“崇德乡”,因山上有庙、山下有坝,后来才得名“庙坝”,这里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现在当地有不少青壮年在外务工,歌曲创作的目的就是唤醒庙坝游子心底的乡愁。

2023年9月,庙坝镇村歌村晚大会举行,她与镇政府的同事张越洋一起带着这首歌登上舞台,轻柔的旋律、悠扬的歌声唤醒了大家的乡愁,台下的乡亲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有的还拿出手机拍下短视频传给了出门在外的亲朋好友。

除了《从前有座山》,村民们最耳熟能详的歌曲还有谯治创作的《庙坝河》。

“我站在九重山下的庙坝河,争艳花落激浊扬水波……风酿的蜜口味如何,尝尝你会懂,西北季风吹过,我的庙坝河……”歌曲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借助蜂蜜的醇甜、季风的流转和山雪的静谧等意象,透过婉转的旋律,缓缓勾勒出庙坝的自然图景,让人们仿佛置身其间。

这首深受当地村民们喜欢的民谣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

“我从小在城里长大,工作后大部分时间又都在办公室里写材料,在驻村之前,农村工作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板块。”谯治说。

短短两年时间,她却用实际行动为自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这期间,她和当地镇村干部一起组织村集体腊肉炕房项目建设,招引承租企业,为村集体带来稳定收入;还成功扩大了村里山地鸡的养殖规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去年初春,她成功将巴蜀中学国际教育中心的春季研学项目落地在庙坝镇,为镇上的优势资源打开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周末,她躺在场镇租住的房屋里,回想着一年多的驻村生活,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庙坝河》的创作。

“其实创作这首歌,除了是对庙坝自然风光的咏诵外,更多的是对自己驻村工作的抒怀。像歌里的那句‘好在有你带我,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抒发的就是与当地镇村干部并肩作战的真切感受。”谯治说。

她说:“刚开始村民们总会好奇我为什么想来驻村,其实到村里能真正学会眼睛向下看,‘山不向我而来,我就向山走’,我用歌曲开头的这两句回应了老百姓的疑问。”

去年7月,重庆音乐广播联合“野歌音乐会”走进庙坝镇,举办了一场乡村公益阅读演唱会。主持人带领野歌会乐队,让她和当地青年学生一起,与当地孩子们共同演唱了《庙坝河》《小美满》《孤勇者》等歌曲。自此之后,《庙坝河》渐渐流传开来。谯治拉着彭国松一起为歌曲录制了MV,并在乐饭音乐工作室的支持下以单曲的形式发布在音乐平台上。村民用手机就能听到谯治写的歌,不少年轻村民甚至能跟着旋律哼唱几句。

今年7月,谯治驻村期满,完成了驻村第一书记的轮岗交接。如今,她创作的民谣,依然在庙坝的山间唱响,她对广袤原野的眷恋,依然在延续。

来源:民进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