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春:这5个看似正常的表现,实则是抑郁躯体化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18:17 1

摘要:正如清代名医叶天士所言:“郁而不达,则气滞血凝;郁而化火,则上扰神明。”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实则是情志郁结、脏腑失调的外在表现。

正如清代名医叶天士所言:“郁而不达,则气滞血凝;郁而化火,则上扰神明。”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实则是情志郁结、脏腑失调的外在表现。

我在40余年临床中发现,70%的抑郁患者首诊时仅关注情志问题,却忽视了背后的躯体症状也是情绪导致的。今日总结这5大“正常”表现的深层病机,带您看透抑郁躯体化的“伪装”。

01

“总喊累”不是懒,是气血告急

表现:睡足8小时仍疲乏无力,连刷牙都需“心理建设”。

中医解析:

心脾两虚:《黄帝内经》云“心生血,脾统血”,长期思虑伤脾,气血生化不足,四肢失养则倦怠。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气机不畅则能量代谢受阻,如《丹溪心法》载“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1]。

中西医结合干预:

中药:归脾汤(黄芪、党参、白术等)补益心脾,配合柴胡疏肝解郁[5]。

西药:低剂量米氮平改善情绪,同时监测血常规防粒细胞减少[2]。

02

“胃痛腹泻”未必是肠胃病

表现:反复胃胀、肠易激综合征,胃肠镜却显示“无异常”。

中医解析:

肝郁犯胃:《素问》载“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肝气横逆犯胃,致升降失常[3]。

胆热脾寒:胆火内郁克伐脾土,如《伤寒论》描述“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

中西医结合干预:

中药:半夏泻心汤(黄连、干姜等)寒热平调,加佛手理气和胃[5]。

西药:帕罗西汀调节5-HT肠道受体,配合益生菌调节菌群。

03

“肩颈酸痛”或是情绪枷锁

表现:按摩理疗后仍反复发作的肌肉紧张疼痛。

中医解析:

气滞血瘀:《医林改错》言“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情志不畅致局部微循环障碍。

经筋失养:肝主筋,长期焦虑致肝血亏虚,如《灵枢》载“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中西医结合干预:

中药:血府逐瘀汤(柴胡、桃仁、红花等),改善气滞血瘀,增加肩颈血流灌注[5]。

西药:度洛西汀双重调节5-HT/NE,改善中枢敏化。

04

“睡不醒”背后是脑雾弥漫

表现:昼夜节律紊乱,嗜睡但醒后昏沉如“宿醉”。

中医解析:

痰蒙清窍:《证治汇补》载“痰迷心窍,则昏不知人”,湿浊上泛致脑神失养。

肾精亏虚:肾主骨生髓,髓海不足则元神失聪,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云“脑为髓海,肾主藏精”。

中西医结合干预:

中药:温胆汤(竹茹、枳实等)化痰醒神,加石菖蒲开窍[5]。

西药:安非他酮通过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可提振情绪、改善睡眠稳定性。

05

“心慌胸闷”常是情志警报

表现:心电图正常的阵发性心悸,夜间加重伴窒息感。

中医解析:

心肝火旺:《景岳全书》载“惊悸怔忡,虽有心脾肝肾之分,然阳统乎阴,心本乎肾”,火扰心神则悸动不安[4]。

胸阳不振:气滞痰阻致胸中阳气不展,如《金匮要略》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中西医结合干预:

中药:栀子豉汤(栀子、淡豆豉等)清心除烦,配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宽胸理气[5]。

西药:普萘洛尔控制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参考文献

[1]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78.

[2]Chen, L. et al. (2020). Somatic Symptom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65(1), 12-19.

[3]佚名. 黄帝内经素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5.

[4]朱震亨. 丹溪心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115.

[5]王彦恒,康玉春. 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03.

来源:北京精神科康玉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