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政协积极探索创新,助推乡村庭院经济发展:方寸地里聚民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17:02 1

摘要:“收菜了!收菜了!”柘林镇华亭村,72岁的村民李志云每天都会蹬着一辆小三轮,挨家挨户地吆喝。这些从村民自家庭院统一采集的蔬菜,将化身为印着“柘树下”品牌标识的套装产品被推向市场。

“收菜了!收菜了!”柘林镇华亭村,72岁的村民李志云每天都会蹬着一辆小三轮,挨家挨户地吆喝。这些从村民自家庭院统一采集的蔬菜,将化身为印着“柘树下”品牌标识的套装产品被推向市场。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华亭村“柘树下”庭院经济品牌的农产品总销售额近10万元,参与的村民每户增收超过2000元。许多人都惊叹:小小庭院,经济潜力竟如此之大?

这背后的力量,来自奉贤区政协的持续助推。自2023年起,奉贤区政协聚力助推庭院经济发展,妇联界别积极“穿针引线”,委员工作室“点上开花”,方寸之地凝聚起民心共识,在奉贤的乡村里奏响了一曲庭院经济的交响曲。

路灯下的“板凳夜话”

“这等于在家门口就业,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老人,我支持!”听说村里要搞“幸福菜园”,南桥镇六墩村村民夏瑛第一个带头响应。

“我每天都要倒腾我的菜园,时令蔬果随手一摘就是满满一箩筐,一家人根本吃不完,这下不担心它们的去处了。”村民何水华得知有人收菜,干劲十足。

2024年1月初,一场路灯下的“板凳夜话”,敲开了南桥镇六墩村庭院经济的“大门”。

六墩村村民“板凳夜话”现场

而作为促成这次协商共识的人之一——奉贤区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妇联界别召集人,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红兵,感到既喜,又忧。喜的是村里的积极响应,忧的是接下来的一系列挑战。

这一年,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1号文件;同年11月,奉贤区政协主席陈勇章来到区妇联,希望妇联界别和妇联在推动庭院经济发展上发挥作用,探索通过美丽庭院升级提档,助力乡村振兴。

接到任务后,妇联界别立即召集委员着手调研。他们发现,奉贤区有宅基9.7万户,农村人口15万,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53.3%,农产品种植比较粗放,销售渠道单一。“要带动这些农户增收,发展庭院经济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在一次与南桥镇党委、“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协委员工作站的沟通中,他们将“第一站”锁定了靠近奉贤新城的六墩村。

最初,政协委员们与六墩村班子成员在村里进行了多次实地走访,登记自留地信息,询问村民们关于打造“幸福菜园”的意见建议。后来,一场“板凳夜话”微协商,彻底激发出村民们的参与热情。

区政协妇联界别还将女性社会组织“小时光”引入六墩村,通过配送一部分育苗,邀请行业专家传授栽培种植、加工技艺等实用技能,并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

“我们通过妇联直销和墩墩集市、巾帼农创集市、海国文化集市等,将农产品全面推向市场。”区妇联主席李丹说,这是他们推动庭院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六墩村农户家的庭院焕然一新

运行半年后,六墩村不少农户家的宅基地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生机盎然。农户们实现了增收,积极性更高了,但也由此产生出不少新的问题:除了常规的蔬菜之外,还有哪些菜销路更好?能否开发一些创意农产品,产生附加值?

面对这些问题,区政协妇联界别联合街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组织村民开展“板凳夜话”微协商。这一次,村民树长女成了焦点——只因她家的庭院种了两种本土比较罕见的蔬菜:费菜和观音草。“以前没什么规划,想到种什么就种什么。我自己本身就身体不好,‘小时光’就建议我种一些药食同源的植物,没想到很受欢迎。”

树长女的一席话,瞬间打开了村民的思路,大家一致表示可以多种植费菜这类有药用价值的蔬菜,不仅能提升蔬菜的附加值,还能丰富市场供给。

越来越多的共识,在“板凳夜话”微协商中形成。“我们在交流中鼓励和支持村民开发创意农产品,如将花卉和苔藓作为装饰添加到果蔬产品中,开发以这些植物为主题的手工艺品,推动创意农产品开发。”李红兵说,很快有村民将想法转为现实,他们利用自家庭院进行小规模生产,其中创新作品“蔬花篮”在线上线下获得了不小的关注度。

柘树下的“她力量”

2024年下半年,奉贤区政协妇联界别来到了柘林镇华亭村,持续深耕“庭院经济”。

柘树,是柘林镇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而华亭村就种有19棵柘树,是全市唯一已建成的柘树成林点位。“农产品中注入文化内涵,是打开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金钥匙’。”

区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小时光”,与柘林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协委员工作站委员深入调研、广泛协商,助力打造“柘树下”农文旅品牌。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仅仅数月时间,销售额已达10万余元,带动参与村民增收2000元。

一时间大家都很诧异:小小庭院,经济潜力竟如此之大?

华亭村的村民大多是从东海村搬过来的。随着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们曾一度赋闲在家,“一身的本领”无处施展。为此,村里盘活村委会南侧“零散土地”,以华南苑集中居住小区为试点,组织村里的妇女打造家门口的小菜园。

“华亭村发展庭院经济的底子好,尤其是村里的妇女同志,个顶个的能干。”“小时光”文化促进中心负责人何花说,2024年11月3日,妇联界别组织村民在“柘树下”召开妇女议事会,动员女性同胞把菜地管理好,并收集她们的信息,看看每家每户都有些什么特色。

结果,议事会硬生生开成了“技能大赛”。“她们有的擅长种大蒜,有的会养鸽子,有的会做萝卜丝饼,还有的会搞直播……”大家喜出望外,“用好这些妇女的技能,华亭村庭院经济发展一定能大放异彩!”

妇联界别组织村民在“柘树下”召开妇女议事会

在区妇联的指导下、政协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小时光”与华亭村委联手打造“柘树下”农文旅品牌,把村民接地气的时令蔬菜,大农户成规模的蔬果禽蛋进行整合,形成“月月有新意、季季有新品”的产品套装,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同时,与市农科院专家合作,引入最新研究的蔬果种源和种植技术,打造家门口的新质高值蔬果试验田,推广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

村民自产果蔬贴上“柘树下”品牌标识对外销售

村民刘凤定期将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分享在她的直播间;村民李春霞点子多,她经常帮助“柘树下”品牌包装农产品,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柘树下”不仅是农文旅品牌,也是村民议事交流的平台。围绕庭院经济的发展,村民们还经常一起协商议事。比如,“柘树下”农产品礼盒的包装如何进一步完善,换季时刻应该增加什么产品,以及谁家的果蔬质量高、谁家有困难,优先帮助其销售等。

陈勇章走访调研庭院经济工作

今年2月18日上午,区政协主席陈勇章走访调研庭院经济工作,实地察看柘林镇华亭村“柘树下”庭院经济等点位。座谈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后,他进一步提出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这一目标,加快探索创新、加快落地见效;坚持因地制宜,加强政府引导,把准发展方向、做好科学规划,支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品”。

小庭院可有“大作为”

“美丽乡村创建,不仅要有优美的环境,也要有田间地头的烟火气。”华亭村党总支书记金晓燕说,有了区妇联和“小时光”的引领带动,村民们更好地回归田园,实现了增收。

不仅如此,一种“可食可赏幸福菜园”的庭院经济模式正在奉贤乡村形成,为未来的庭院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四团镇镇西村,该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四团镇有一个20年的菊花协会,且每年11月办菊花展。妇联界别组织政协委员多次实地走访,“决定将菊花种植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于是,镇西村以种植菊花脑为切入点,建立了小吃体验馆,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制作菊花系列特色小吃的过程。目前,镇西村已与一家意向投资单位签约,不久将成立菊花脑合作社,通过针对光照对野菜菊花脑生长的影响这一课题,推动镇西农产品的科技创新和市场转型。

如果说妇联的作用是“穿针引线”,那么,在奉贤区政协统筹推进庭院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政协履职神经末梢的委员工作室,则实现了“点上开花”。

位于南桥镇六墩村八一路,有一家设在田间地头的委员工作室——“和乐南亩”委员工作室,领衔人是区政协委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博士方军。

“庭院养殖模式,投入小、便于管理,村民的接受程度高。”方军在委员工作室开设了“田间课堂”,配备了农业技术培训设备,利用庭院周边的稻田、菜地和果园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如今,每月的田头课堂早已成为村里的固定节目,场场都有实质内容,深受村民好评。工作室成立以来,聚焦三农问题,报送提案4篇,社情民意超过20篇,多次进行宅基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相关的发言。

方军(中)在委员工作室与村民交流

方寸小院里,乡土意蕴长。一年来,在奉贤区政协的持续助推下,“庭院经济”已在奉贤乡村多点“开花”,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蓬勃动力。

“对农民自产农产品进行政府统一管理,建设自留地产出农产品集中售卖示范点,引导农民规范经营,把更多的土地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为助推庭院经济发展,方军在政协平台发出来自一线的声音。

李红兵代表妇联界别在区政协常委会上作发言

“奉贤的社会组织和农村发展企业在助力发展庭院经济上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全区层面还没有形成规模。”去年,李红兵代表妇联界别在区政协常委会上作发言,提出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吸引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投入庭院经济建设,“小庭院将联结大市场,有望释放更大潜力”。

去年10月,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市美丽庭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农民参与水平、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强化资金统筹保障,把庭院的“方寸地”建成“致富园”。“要不负众望,继续加强示范引领,以特色为牵引,选树典型、做实精品,示范推动庭院经济做强做优。”陈勇章表示,奉贤区政协将持续推动庭院经济发展,小庭院也可以有大作为。

【委员点评】

市政协委员 陈勇章

区妇联界别凝心聚力助推乡村庭院经济特色化发展,是奉贤政协充分发挥界别资源优势、主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站室点”联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有益探索。接下来,奉贤政协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工作要求,持续强化委员界别意识、夯实平台载体联动功能,更好反映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意愿和诉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政协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