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像叔本华说过的:“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人一开始,是有欲望的,也为了满足欲望而奋斗。
可是后来发现,欲望带来的,是没完没了的痛苦。
就像叔本华说过的:“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这几年,大家经历了社会经济的下行,还戴了好长时间口罩,似乎一下子通透起来。
在我的熟人圈里,有很多人没有购买欲了。
01
一大批人,感受到了收入的压力。甚至有人时不时要失业。
一些原来很好的单位,到这几年也不太好了,身边有员工离开,或者被辞退。
刚刚被辞退的时候,很开心,可以拿到“N+”的补偿。
但是高兴没几天,开始发愁了。因为再去找工作,太难了。起码是非常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你在失业,别人也在失业,不都得找工作。
压力还在后头,你要是有房贷,这雷打不动地要每个月付出好几千;你有孩子,读书,学艺术等,都要花钱;你家里还有老人,总要给一点;到了过节,你也要请客吃饭吧。
打开手机,你是不是看到了很多人在讲,自己失业了,不得不送外卖,做代班出租司机,或者打零工。
你做一段时间外卖,肯定会发现,行业的收入也少了,很多人月收入四五千而已,还一天要忙十几个小时。网约车也不好干了,车多人少,长时间空跑。
你会看到法拍房多了。是大家不想要房子了吗?肯定不是的,是真的还不起贷款了,只能被动地选择。
当收入的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你肯定会抠住自己的口袋,不让一分钱飞出去。
以前在购物的时候,是不会犹豫的,现在你开始犹豫了。
你会和家里人一起商量,看什么是必需品,什么是可买可不买的。
每一个月都有花钱的计划,计划外的开支都要谨慎。尤其是有房贷的家庭,随时都担心断供。
一些有钱人,都开始减少对孩子的艺术、辅导类的投资。据统计,钢琴的销量成倍地下滑。
到处都传递赚钱的压力,导致一批人开始不怎么花钱了。
反正大家都不怎么花钱,就没有了攀比,从而购物欲就打下去了。大家也反思自己,原来很多时候,为了面子而买单,太愚蠢了。
02
早些年,双十一是很火爆的。
在网购平台,大家把喜欢的东西收藏起来,到了双十一就把收藏的东西,都买了。
有女人喊话男人:“清空购物车,你就是真爱我。”
双十一买得不过瘾,也不怕,还有双十二。年底促销、六一八购物节、母亲节、情人节等,都是商家的让利之时。
经过几轮促销之后,有人忽然清醒过来,开始比对促销前后的价格,物品的质量等。
“一样东西,先把价格提上来,然后在节日里打折,一反一复,价格比平时更贵......”有人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很多熟人。
一句话,戳穿了很多商家的诡计。也许是部分商家这样做了,但是一粒老鼠屎,毁掉一锅粥。节日促销,大家被玩怕了。
还有人发现,节日里,很多临近保质期的东西。买回来不用,就真的没用了。
还有人发现,一时间头脑发热,被促销带偏了,买了不需要的东西。但是过了几天,退也退不了,直接扔掉。
也有一些直播间,展示的东西是A,卖出去的是V,这货不对板,令人愤怒。
一部分商家,在节日里狠狠地卖一批东西,然后注销自己的店铺,缺德啊。
频繁的促销,偶尔的欺诈,隐蔽的手段......让买东西的人,疲惫不堪。想来,不去看,不去买,眼不见心不烦。
可以说,一批人的购物欲,被商家玩坏了,消磨掉了。
03
人比人,气死人。这样的古训,开始被大家换一种方式去理解了。
前些日,有朋友买了一条裙子,三百多。
朋友参加活动的时候,发现一个亲戚,有一条同款的裙子,一打听,对方只要了两百多。顿时,朋友觉得脸面弄丢了。
有一个同事,平时负责家里的柴米油盐。
他发现一家社区小超市,同等的商品,比其他地方少几角钱、几块钱不等。他非常开心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毫无疑问,下班后,好几个同事都去超市光顾。大家都以节约了多少钱,为骄傲。
周某,小区几个大妈邀约去购物。绕了一个圈,一个没有购物的大妈,反而被小区人点赞——妥妥的理智人。
是的,反向攀比开始了——谁花钱少,谁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合适的东西,谁就是大家眼里的“高人”。
一次地方活动中,一分钱都没有花,却去活动现场绕了几圈的人,一点都不丢人。反而可以大大方方地说:“我不买,直接省去一大笔。”
大大方方抠门,变成了群体的共识。购物欲多的人,反而被嘲讽,真的花钱买罪受。
04
没有什么购物欲的人,还发现一个大好处——开支小了,对收入的要求也小了。
月收入四五千,日子也轻轻松松,还能剩下一千多。
古人说“无欲则刚”。但凡降低欲望的人,别人对他无计可施。
到了一定的年纪,你我都是一家之主,这家长不好当,花钱是个无底洞。如果花钱见底了,那家庭就变好了,有什么东西在托底。
也许未来的几年,经济下行的趋势还在,不能掉以轻心。
在收入有限的前提下,少花钱就是在赚钱。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布衣粗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