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这天,有个大消息砸在了打工族和老板们的头上——那张在小厂、餐馆、快递网点流传了二十多年的“自愿放弃社保”协议,从此变成了废纸!不管是老板让你签的“我自愿不缴社保,每月多拿补贴”,还是你当初为了多拿点现金主动写的声明,现在法律一律不认了。
9月1日这天,有个大消息砸在了打工族和老板们的头上——那张在小厂、餐馆、快递网点流传了二十多年的“自愿放弃社保”协议,从此变成了废纸!不管是老板让你签的“我自愿不缴社保,每月多拿补贴”,还是你当初为了多拿点现金主动写的声明,现在法律一律不认了。
最高人民法院刚出的《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说得明明白白:以后这种放弃社保的协议,人民法院全算无效。更关键的是,要是公司没给你缴社保,你不光能让公司补缴,还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让公司给你赔钱——干满一年赔一个月工资,干十年就能拿十个月工资!
不少人说这是“9月社保新规”“全民强制交社保”,但其实不是新规突然落地,而是之前那个“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制度漏洞,终于被补上了。过去二十多年,好多打工人为了多拿点现钱,老板为了少掏点成本,就这么心照不宣地签了协议,现在这种“灰色默契”,真的要结束了。可问题也跟着来:月薪三四千的人,扣完社保还能交得起房租吗?那些靠省社保钱活下去的小厂子,这下能扛得住吗?
一、打工人“自愿放弃”?根本是没得选!
很多人觉得,签放弃社保协议是打工人贪小便宜、老板钻空子,可真到了现实里,哪有那么多“选择”?在三线城市的工业园、城乡结合部的家政公司,月薪三四千是常态,要是缴社保,到手的钱直接少一截,日子根本没法过。
咱来算笔实在账:假设你月薪5000,按规定缴社保的话,个人要扣500多,到手就剩4500;可要是跟公司签了放弃协议,公司再补你800块补贴,到手能有5800。4500和5800,选哪个不用想吧?多出来的1300块,可能就是一个月的房租、孩子的奶粉钱,或是家里的水电费。对月薪三五千的人来说,“拿到手的现钱”才是能救命的,“未来的养老、医疗保障”太遥远,根本顾不上。
还有不少人压根不懂社保是啥,只知道“扣钱”,觉得还不如把钱攥在自己手里踏实。长期主义?在每天要算计柴米油盐的日子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二、老板不想缴社保?是真的缴不起!
不光打工人难,小微企业的老板更难。现在中国有1.5亿多市场主体,90%以上是小微企业,它们本来利润就薄,社保成本对它们来说就是“大山”。
还是按月薪5000算,企业要承担的社保费用得1000多块——养老保险16%、医疗保险8%、失业保险0.5%,再加上工伤和生育保险,零零总总加起来,比员工个人扣的多一倍还多。要是一个厂子有100个员工,光社保每个月就要多花10万到15万,一年下来就是上百万。
现在好多行业都不好做,订单少、竞争又激烈,有的厂子本来就靠着压缩成本勉强活着,这上百万的社保钱,很可能就是压垮它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更无奈的是,要是旁边的厂子都不缴社保、靠低价抢订单,你一家厂子合规缴社保,成本比别人高,订单就会被抢走,最后只能裁员或者关门。这种“谁先守法谁先死”的潜规则,在餐饮、物流、服装加工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里,早就不是秘密了。
连有些地方政府都只能“默许”这种情况——为了招商引资、稳住就业和税收,要是真严格查社保,好多企业当场就活不下去了。所以过去这些年,“自愿放弃社保”协议虽然不合法,却一直没断过:对打工人是生计的通行证,对老板是生存的缓冲带,对地方是财政的稳定器,可对国家来说,这笔账早晚都要补。
三、国家为啥现在“翻旧账”?社保真的兜不住了!
有人说“国家终于帮打工人撑腰了”,可真相没那么简单——不是国家突然有了同理心,而是咱们的社保系统,已经快兜不住了。
其实早在1995年,《劳动法》就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2011年的《社会保险法》更是把五个险种的缴纳义务写得明明白白。“强制缴社保”从来不是新规,只是过去十几年,好多人都绕开了:灵活就业的、打零工的、外卖小哥、直播从业者,要么是员工主动放弃,要么是企业不给开户,还有的连劳动合同都没签。
数据不会骗人:2024年末全国就业人口有7.34亿人,可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只有5.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10.7亿,但其中5.5亿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低、待遇也低),真正的职工养老保险只覆盖了5.2亿人。更让人揪心的是,参加工伤保险的只有3亿人——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劳动者,要是在工作中受伤,可能一分钱赔偿都拿不到。
可另一边,咱们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2024年末,60岁以上人口有3.1亿,占总人口的22%;65岁以上人口2.2亿,占15.6%。预计2035年就会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2050年老年人口会达到峰值。简单说就是:缴社保的人越来越少,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社保基金的压力早就扛不住了。
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预测过:2019年养老金当期结余还有1062.9亿元,可到2028年,当期结余就会第一次出现负数,亏1181.3亿元;到2050年,这个赤字会扩大到11.28万亿元!而且现在缴费和领钱的比例也越来越悬殊:2019年差不多2个缴费的人养1个退休的人,到2050年,可能1个缴费的人就要养1个退休的人。
更关键的是,中国最大的“婴儿潮”人群——1962年到1975年出生的人,现在最大的已经63岁,最小的也50岁了,未来几年他们会集中退休,养老金支出会蹭蹭往上涨。要是再让大量劳动者游离在社保体系之外,养老金、医保基金早晚会出大问题。所以这次最高法出手,表面是帮打工人维权,本质是国家在“开源”——不能再纵容大家绕开社保了,制度红利期已经结束了。
四、新规落地后,打工人和老板该怎么办?
现在“自愿放弃社保”协议无效了,打工人和老板都得重新规划,别踩坑。
先说说打工人:从现在起,那张曾经的放弃协议,反而能变成你的“权益王牌”。要是公司之前没给你缴社保,你可以收集好协议、工资条、考勤记录这些证据,去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补缴社保,还能要经济补偿。要是公司不愿意,你甚至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拿着赔偿找新工作。
但也要提醒大家,缴社保会让你每月到手的钱变少,短期日子可能会紧一点,可长期来看,好处是实实在在的:生病有医保报销,受伤有工伤保险,失业了能领失业金,退休了还有养老金,这些都是生活的底线保障。别再只看眼前的现金,未来的安稳更重要。
再说说老板们:这次新规对小微企业的冲击最大,尤其是那些靠省社保钱活着的厂子、门店和平台。要是被员工起诉,不光要补缴所有社保,还要赔一笔钱,对现金流本就紧张的企业来说,很可能直接倒闭。所以现在必须赶紧合规转型,别再想着钻空子了。
可以试试这些办法:比如减少全职员工,多用机器替代人工;或者调整用工结构,把部分岗位改成劳务派遣或灵活就业(但要注意合规,别再搞“假外包真用工”);也可以和员工协商,适当调整工资结构,保证社保缴了之后,员工实际收入不会降太多;要是本地社保成本太高,也可以考虑把公司迁到社保压力小的地区,但前提是合规合法。
还有地方政府,也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社保基金缺口越来越大,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法律援助、工会组织帮打工人维权,平台公司也会悄悄整改用工结构,避免被“翻旧账”。
五、这不是结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这次“自愿放弃社保”协议作废,不是一场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一次“大洗牌”——那个靠压缩人力成本拼价格、靠灰色协议赚利润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国家想让中国从“血汗世界工厂”转向“高质量发展”:企业不能再靠“不给缴社保”活下去,得靠效率、技术、品牌和服务提升竞争力;打工人也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现钱,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长远权益;国家则要在严格监管的同时,给企业和个人更多缓冲空间——比如降低小微企业的社保缴费比例、优化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保政策,让大家都能扛住这次转型。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次变化都是一次提醒:社保不是“扣钱的负担”,而是“生活的安全网”;合规不是“企业的麻烦”,而是“长久发展的根基”。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有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大家都遵守规则,打工人的权益才能有保障,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社保系统才能稳定运行。
那张流传二十年的“自愿放弃社保”协议,终于成了历史。接下来,需要国家、企业和打工人一起,重新建立更公平、更稳定的劳动契约——这才是未来的方向。
来源:时刻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