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在北京从事古建筑修复工作的王泓杰,因割舍不下对家乡的眷恋,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从快节奏的“钢铁森林”到慢节奏的田野乡村,从面对砖石瓦砾到服务留守老人,他坦言:“刚开始确实有些‘水土不服’,但看到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我知道这里更需要我
近日
一张金山镇村干部
发在朋友圈的照片
让大家纷纷点赞
照片中
四分子村委委员王泓杰
俯身在炕头
为腿脚不便的王大娘
进行养老保险认证
王大娘的老伴站在一旁
笑容满面地注视着这一幕
这个充满温度的瞬间
正是返乡青年王泓杰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
返乡抉择:从城市到乡村的转身
2022年,在北京从事古建筑修复工作的王泓杰,因割舍不下对家乡的眷恋,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从快节奏的“钢铁森林”到慢节奏的田野乡村,从面对砖石瓦砾到服务留守老人,他坦言:“刚开始确实有些‘水土不服’,但看到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我知道这里更需要我。”
扎根基层:从“水土不服”到“融入血脉”
初到村里,王泓杰从零开始,带着包户名单逐户走访。他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李大爷家5亩玉米地的收成,张大哥女儿的今年被大学录取,贺大娘打算在院子里养鸡……村民们逐渐对这个勤快的年轻人敞开了心扉,亲切地喊他“小王”。
西瓜是四分子村的特色农作物。在一次走访中,王泓杰发现独居老人李大爷因腿脚不便,地里的西瓜还没来得及摘,销路也成了问题。他立即帮助老人去地里摘西瓜,同时多方联系销售,不到三天就帮老人全部卖完了。李大爷攥着他的手说:“小王,你真是我的贴心人呀!”
深耕乡土:从“解决小事”到“谋划大事”
经过两年多的磨砺,王泓杰对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他在走访中发现,村里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导致农田撂荒,传统耕作方式效率低下。经过多方谋划,四分子村成立了农机服务队。从统计村民农机需求,到争取衔接资金以及财政补助;从联系厂家实地考察设备性能,到组织农机手技能培训,王泓杰全程参与。去年10月,四分子村农机服务队正式成立了,包括王泓杰在内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四处宣传、找订单,农机服务队在秋收中大显身手,村民王叔说:“往年一到了秋收的时候我们就得到处找农机,现在村里就有了,真是方便不少!”
青年力量:从“个人奋斗”到“群体绽放”
王泓杰的故事,是金山镇现有的64名返乡参与基层工作青年的缩影。近年来,金山镇深入实践“人才返乡”计划,通过积极联络在外人才、提供返乡创业意见建议、开设职业技能学堂等措施,吸引高学历青年投身基层。如今,这些青年活跃在金山镇的广袤大地上,有的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养殖,有的利用本村特色农作物创建农副产品品牌,有的搭建电商平台成为“带货主播”……
金山镇党委书记贺志勇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返乡青年成长环境,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
初心不改:从“服务上门”到“振兴入心”
“走村入户不是任务,而是和乡亲们唠家常、交朋友。”王泓杰说,他最难忘的是暴雨夜帮村民抢修漏雨屋顶,是协调化解两户村民宅基地纠纷后的握手言和,更是看到留守儿童收到新书包时的笑脸。
如今,他的工作日程依然排得满满当当:走访独居老人、对接农机服务队订单、为村民筹备春耕农业培训……“乡村振兴需要‘新农人’,我愿做一颗螺丝钉,把根扎在这片土地上,让青春在田野里绽放光彩。”
来源:多彩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