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台区“康乐乡村”项目荣登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典型案例榜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08:48 1

摘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残疾人体育事业作为促进社会公平、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领域,正以蓬勃的姿态书写着生命的华章。从竞技赛场的荣耀时刻到社区健身的温馨场景,从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到文化融合的温暖叙事,残疾人体育不仅是个体突破身体局限、实现自我价值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残疾人体育事业作为促进社会公平、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领域,正以蓬勃的姿态书写着生命的华章。从竞技赛场的荣耀时刻到社区健身的温馨场景,从科技赋能的创新实践到文化融合的温暖叙事,残疾人体育不仅是个体突破身体局限、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更是推动社会包容、构建残健共融生态的关键力量。残疾人体育工作典型案例展示推广活动,旨在挖掘、呈现并传播残疾人体育工作中的创新经验与感人故事,为残疾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01

上海残健融合运动会

评析:该案例以残健融合为模式,覆盖五大残疾人群体和社会各界。运动会于2017年首创,2019年升级为品牌赛事,至2025年已累计办赛50场,从覆盖上海全市扩展到长三角,总参与人数超过11万。运动会打破传统残疾人赛事相对隔离的模式,选手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参赛组别,如与健全人协作的混合组别、与健全人同场竞技的无差别组别等。该项目构建了残健融合、平等参与的新生态和可持续运营模式,并以此推动无障碍环境、志愿力量、社会传播力和城市品牌价值协同升级,打造城市文明新标杆。

02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印象”轮椅挑战者大会

评析:该案例是集竞技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型残疾人沙漠体验精品项目,填补了沙漠轮椅残疾人体育竞技项目的空白,赛事规模持续提升,到2023年已有19个省份参与。大会将沙漠公路轮椅挑战赛作为主要赛事,开发出多个残健融合比赛项目,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融入体育运动。该项目兼顾残疾人体育文化项目的群众性、地域性和社会性,推动当地形成“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03

江西省吉安市红五星盲人跑团

评析:盲人胡亮是井冈山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他在吉安发起成立了由大学生志愿者+视障人士组成的红五星残健共融盲人跑团,带领盲人朋友以“井冈山精神”为指引,积极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近年来,该跑团每周风雨无阻开展健身跑活动,累计参与盲人20000余人次,跑步50000余公里,并到各地参加马拉松活动,获得奖牌700余块。红五星跑团还组织了全省和全国盲人马拉松展示交流活动,编创针对不同状况盲人朋友的热身拉伸操,力争不让一个盲人掉队。其间,胡亮还与学生共同研究发表了与残疾人事业相关的专著、专利和论文数篇,胡亮和跑团事迹累计新闻阅读量达数亿次。

04

浙江省残疾人未来科技运动会

评析:该案例首次将高科技辅具融入残疾人体育运动,以残疾人体育为场景展示未来助残黑科技。残疾人运动员在高科技产品的辅助下完成一系列运动项目,突出科技感、未来感和趣味性,创新是其最大亮点。该运动会2024年首次举办即有来自19个省份的200余名残疾人参赛,现场吸引流量超30万人次,赛事直播流量26万余人次。该运动会还创新赛事理念,推动残疾人事业在体育交流中共享发展成果,在成果共享中借鉴先进经验。

05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助残”:

坐式太极拳系列功法在下肢残障群体中的创新实践

评析:该案例于2021年首创传统体育+现代科技助残模式,构建了国内首个适配下肢残障群体的“坐式太极拳系列功法”体系,填补了理论与实践空白。该项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北京全市,有效提升肢残人士的运动参与度和身体机能。首体参与该项目志愿服务的师生达到26000余人次,其间产生多项学术成果和专利。项目将体育与科研相结合,建立了标准化服务体系和可复制范式,并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06

山东威海乳山“梦想跑者”轮椅半程马拉松

评析:该案例是在全国全民健身半马活动中唯一专设轮椅组的品牌赛事,于2019年首创,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梦想”模式:梦想舞台、梦想奖台、梦想平台。赛事覆盖范围从山东到全国,规模不断扩大。该项目以“创新助残服务、共筑融合未来”为方向,在服务模式和社会影响上实现新突破,并延伸社会化助残和社会工作服务触角,实现了公益进化和多维服务体系全面升级。

07

河北张家口打造

胜利北路扶老助残服务中心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示范基地

评析:2022年,“张家口市残疾人体育运动项目示范基地”揭牌成立,该基地定期举办残疾人体育运动会和交流活动,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等12项工作机制,形成“需求评估-服务供给-质量监督-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助残服务规范有序开展。通过“整合资源、残健融合、共建共享”理念和做法,该项目切实解决了残疾人体育活动场所短缺、实际运营困难、利用效率低等实际问题,有效促进了残疾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08

福建省龙岩市以县域为支点

构建残疾人体育苗子“选拔进校园”模式

评析:为破解残疾人体育苗子选拔难问题,福建省龙岩市残联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构建“市县联动、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选拔网络,充分发挥县(市、区)贴近基层优势,实现残疾人体育苗子选拔常态化、精准化。经过5年实践,发掘潜力运动员140余人,在巴黎残奥会、杭州亚残运会等赛事中获金牌总数位居全省第一。该案例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竞技体育成绩突出,具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09

北京市西城区培智学校:

特奥运动进校园,特奥精神助成长

评析:北京市西城区智培学校作为早期特殊教育实践基地,长期开展体育教学与特奥运动员培养,为特奥运动提供了教育基础。该校针对中重度智力落后及孤独症学生特点,将特奥体育深度融入教育体系,构建起“课程衔接—活动拓展—竞技提升—家校协同”的全流程培养模式,通过体育赋能特殊学生成长。该校的特奥活动从学校逐渐延伸至家庭、社区、社会,帮助学生显著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并在区域范围内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该案例既有历史传承,也有创新发展,为全国特殊教育与体育融合提供了实践样本。

10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康乐乡村”项目系列试点活动

评析:该案例为试点推广活动,涵盖乡村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趣味运动会、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运动项目普及、康复服务上门入户等多种形式内容,极大丰富了乡村残疾人体育文化生活,有效帮助残疾人树立科学健康生活观念。该案例的实施过程体现了政府多部门协同发力、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和残健共融的特点,是提升乡村残疾人体育基本服务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十五五”残疾人体育基本服务规划的制定积累了宝贵经验。

来源:汉台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