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争初期他们还能凭借闪电战横扫欧洲,但到了这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却开始节节败退,甚至连东线和西线的防守都显得力不从心。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1944年,德国的崩溃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战争初期他们还能凭借闪电战横扫欧洲,但到了这年,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却开始节节败退,甚至连东线和西线的防守都显得力不从心。
半年时间,德国损失了150万军队,领土缩减了四分之三,盟友纷纷倒戈,希特勒的“千年帝国”变得岌岌可危。
为什么会这样呢?
1944年的春天,德国的控制区看上去还算庞大,至少从地图上看,他们依然占据着西欧、东欧以及部分北非的大片土地。
然而,这种表面的强大掩盖不了内部的溃败。
西欧,德国控制着法国和低地三国,工业资源还算充裕,甚至在意大利,他们还依靠“古斯塔夫防线”拖住了盟军的脚步。
但这种“稳固”不过是表象,真正的杀招正在悄悄逼近。
东线战场上,苏联红军经历了几年的鏖战后,已经变得更加强大。
尽管德军的防线看似牢不可破,但实际上兵力捉襟见肘,补给线也岌岌可危。
而在南方的巴尔干半岛,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德国的“盟友”虽然表面忠诚,实际上早已对德国的未来心生怀疑。
更糟糕的是,西线的盟军准备了一场“惊喜”,而希特勒对此毫无察觉。
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这场行动不仅让德军措手不及,更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战斗力。
盟军的登陆部队源源不断,德军的防守部队虽然拼死抵抗,但还是被逐步瓦解。
到7月底,德军在诺曼底战役中损失了40万人,整个法国战场陷入崩溃。
如果不是德军快速撤退,战争可能会提前结束。
但即便如此,德国从此失去了对西欧的控制。
与此同时,东线的苏军也没有闲着。6月22日,巴格拉季昂行动拉开帷幕。
这次行动规模巨大,250万苏联士兵对阵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88万人。
苏军的机械化攻势势如破竹,德军防线几乎不堪一击。
短短两个月,德军被迫后撤到华沙附近,北方的集团军群则被压缩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库尔兰半岛。
仅这场行动,德军就损失了超过60万人。
如果说东线和西线的崩溃已经让德国焦头烂额,那么南线的巴尔干战场则彻底摧毁了他们的信心。8月,苏军发动雅西战役,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倒戈相向,德国在巴尔干的统治就此终结。
更可怕的是,这种倒戈效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播开来,德国的盟友开始纷纷离心离德,昔日的“铁三角”变成了孤军奋战。
如果从整体上看,1944年下半年的德军几乎无力回天。
领土一天比一天少,军队一天比一天少,盟友一天比一天少。
希特勒还在妄想通过顽固防守拖延时间,但现实并不站在他这边。
到了年底,德国的控制区只剩下原来的四分之一,所有战线都在崩溃边缘。
有人说,德国的失败是因为他们的贪婪与狂妄。
在战争初期,他们的确通过闪电战打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果,但这种胜利是建立在无数人命和资源透支的基础上的。
当敌人学会了如何反击,德国的弱点便暴露无遗。
更重要的是,希特勒的战略指挥充满了盲目的自信,这种自信最终让德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来源:天策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