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paceX的星舰又刷屏了!就在上周(2025年8月26日),他们完成了星舰的第十次飞行测试(Flight 10),这可是今年第四次尝试,终于成功让上层级(Ship 37)安全溅落在印度洋里。测试后,SpaceX没闲着,赶紧分享了更多高清照片和视频,包括火箭再
哇,SpaceX的星舰又刷屏了!就在上周(2025年8月26日),他们完成了星舰的第十次飞行测试(Flight 10),这可是今年第四次尝试,终于成功让上层级(Ship 37)安全溅落在印度洋里。测试后,SpaceX没闲着,赶紧分享了更多高清照片和视频,包括火箭再入大气层时被等离子体包围的“火热”瞬间,还有船内第一张视图。这些画面通过Starlink卫星网络实时传输下来,简直是太空科技的视觉盛宴,让人肾上腺素飙升。行业专家觉得,这次测试标志着星舰从“失败连环”中反弹,但那些关键异常——比如襟翼大面积损坏和引擎舱的高能事件——SpaceX还没给出明确解释。咱们来细聊聊这次测试的亮点、技术细节,以及它对火星移民计划的深远影响。
星际飞船上面级在第 10 次飞行中重返地球大气层。图片来源:SpaceX;侵删
星舰Flight 10原本计划6月底发射,但因为Ship 36在静态点火测试中爆炸(6月中旬),加上地面氧化剂管线泄漏和 anvil 云(雷暴云)天气问题,推迟了好几次。最终在8月26日晚上7:30(美国中部时间)从德克萨斯州Starbase基地升空,这次用的是Booster 16助推器和Ship 37上层级。
测试过程基本按计划走:33台Raptor引擎点火,火箭轰鸣升空;约3分钟后热级分离,助推器翻转执行boostback烧夷(返回燃烧),模拟一引擎失效的着陆烧夷场景;上层级则进入亚轨道飞行,成功打开载荷舱门,部署了8个模拟Starlink卫星(这是星舰首次实现!),还点燃一台Raptor引擎进行太空重启测试。约45分钟后,Ship开始再入大气层,经历峰值加热;最后执行翻转和着陆烧夷,在印度洋溅落,偏差仅3米。助推器也成功软着陆在墨西哥湾,悬停后溅落(虽然后来爆炸,但这是计划内)。
相比前几次失败(Flight 7、8和9在上层级阶段爆炸或失控),这次是2025年星舰上层级首次完整返回。SpaceX官方称“达到了所有主要目标”,团队欢呼雀跃。但别高兴太早,视频显示再入时后襟翼(flaps)严重损坏,热盾上有橙色条纹,引擎舱还有高能事件(可能爆炸)。马斯克在X上只解释了热盾的“红色”——那是金属热盾瓷砖氧化导致的,他们故意留空一些区域测试新材料。但襟翼和网格鳍(grid fin)异常(导致助推器摇晃)还没细说。SpaceX的Boca Chica工厂已恢复Raptor引擎测试,暗示他们在分析数据,准备下次迭代。
这次分享的照片和视频太吸睛了!第一组是Super Heavy助推器起飞时的网格鳍视图,第二组是Ship溅落印度洋的画面,第三组则是新发布的:助推器地球视图、Ship亚轨道轨迹和再入大气层瞬间。想象一下,Ship像火球一样被橙红等离子体包裹,速度超音速,温度高达数千度——这些高清画面全靠Starlink卫星中继传输,SpaceX是全球唯一能做到实时高清火箭直播的公司。
从工程角度,这测试聚焦热盾和再入技术,这是星舰快速可重复使用(rapid reusability)的核心。星舰用了数万块自制热盾瓷砖(tiles),覆盖整个底部和侧面,承受再入摩擦热。Flight 10故意移除部分瓷砖,测试脆弱区,还试了金属瓷砖(包括主动冷却版)和光滑锥形边缘,以减少Flight 6观察到的热点。结果?热盾整体耐住了,白条纹是绝缘区暴露,但橙色氧化证明金属材料潜力大。襟翼测试推到峰值动态压力极限,提供数据优化未来版本。
另一个亮点是载荷部署:Ship打开舱门,像“巨型PEZ糖果机”一样弹出8个模拟卫星,证明了Starlink群星部署能力。这对未来火星任务至关重要——星舰计划用作月球着陆器(NASA Artemis 3,预计2027年载人登月)和火星殖民船,需要在轨加油(10-20次 tanker 飞行)和热盾耐久。Raptor引擎的太空重启也成功,证明甲烷燃料系统可靠。但异常事件暴露问题:后裙(aft skirt)碎片飞散,襟翼熔化,网格鳍导致摇晃。这些涉及结构完整性和流体力学,SpaceX得用数据迭代Block 3版本(更大燃料箱、新航空电子)。
文章标题点出的关键:这些美照虽炫酷,但没回答大问题。Flight 10的再入远非完美——后襟翼重创(部分熔化),热盾橙条纹虽解释了,但引擎舱“高能事件”可能是泄漏或爆炸,助推器网格鳍异常导致不稳。SpaceX上周只发了简短更新,马斯克在X上说“红颜色是金属瓷砖氧化,白条纹是绝缘区”,但没提襟翼或引擎。FAA已关闭Flight 9调查(失控因燃料箱增压扩散器故障),但Flight 10的异常需新报告,可能几周内出。
为什么保密?测试就是“快速失败、快速学习”,SpaceX不想泄露竞争情报(对手如Blue Origin、ULA)。但对公众和NASA,这影响信任——Artemis 3依赖星舰月球着陆,轨道加油演示推到2026年。专家担心,如果异常根源是谐振振荡或推进剂泄漏(Flight 7类似),得大改设计。
星舰测试反映太空发射市场大趋势:从一次性火箭转向全可重复使用,降低成本,推动商业化。2025年全球发射市场规模超5000亿美元,SpaceX占半壁江山——Falcon 9已发30次(8月最后一周8次Starlink),星舰是下一代杀手锏。Flight 10成功后,马斯克说下次飞行“约3周后”,目标2025年底25次发射,但现实中Block 2只飞4次,Block 1已退役。
长远看,星舰将主导:载荷超100吨到低轨,Starlink需它批量部署卫星;NASA Artemis需它月球着陆(需解决“沸腾”燃料问题);马斯克的火星梦——2030年前殖民,自持文明。趋势是AI优化(模拟再入)和供应链本土化(Starfactory生产线上升)。但挑战大:监管(FAA调查)、环境(碎片落 Turks and Caicos群岛)和竞争(中国长征系列追赶)。如果星舰实现每周一发,发射成本降到Falcon 9的1/10,太空经济将爆炸——从旅游到采矿,全变天。
Flight 10是转折点,证明星舰能扛住再入(尽管有损伤),为Block 3铺路——更大、更强,目标捕获上层级。SpaceX Boca Chica已重启Raptor测试,Florida和Texas新基础设施上马。马斯克强调“进步以火星自持文明时间线衡量”,但专家提醒:从测试到运营,还需解决加油和耐久。
总的来说,这次测试注入新活力,照片虽没解谜,但数据宝贵。星舰正从“火星火箭”变现实,你觉得下次能完美捕获助推器吗?这波太空热潮,绝对值得追!
来源:万物云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