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糖尿病恶化的因素:熬夜仅排第5,排第1的,很多糖友天天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02:2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066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今年62岁,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刚诊断时,她的血糖控制得还不错,可是近半年,血糖突然飙高,连带着血压、血脂也出了问题。她很疑惑:“我每天监测血糖、按时吃药,怎么还是控制不住?”

门诊中,我们见过太多像张阿姨这样的糖友。他们自认为做得很好,其实却忽略了一些最容易被忽视、但却是加速糖尿病恶化的关键行为

很多人都以为“熬夜”“吃糖”“不运动”是罪魁祸首,确实,这些习惯不好。但真正排在首位、对糖尿病影响最大的,却往往被大家天天在做,而自己毫无察觉。

我们先来说说大家最熟悉的“坏习惯”之一——熬夜。很多人晚上12点后才睡,甚至通宵打牌、刷剧。一些糖友觉得,“我白天补觉了,应该不影响血糖。”

但实际上,人体的代谢节律是不能被打乱的。夜间是胰岛素分泌和细胞修复的重要时间段。长期熬夜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血糖控制变差。

美国《糖尿病护理》杂志曾指出,睡眠不足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约28%。而对已经患病的糖友来说,睡眠紊乱会让本已脆弱的血糖系统雪上加霜。

但为什么说它只排第五?因为它对血糖的影响是间接的、缓慢的,比起其他几个“隐形杀手”,它更像是个慢性消耗者,而不是直接制造问题的“元凶”。

很多糖友有这样的习惯:吃完饭就坐下来,要么刷手机,要么看电视,觉得这是“消食”的好时光。但他们不知道,餐后久坐,是血糖升高的催化剂

进食后,血糖自然会上升,而肌肉活动是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如果饭后久坐,血糖就会长时间滞留在血液中,胰岛素的工作压力加重

研究发现,饭后散步15分钟,比餐前运动45分钟更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这说明,饭后走一走,是最实用的控糖方式之一

所以,如果你吃完饭就坐下、甚至打个盹,可能已经在悄悄给自己的血糖“添堵”。

糖尿病不仅仅是吃出来的,也是“气”出来的

情绪波动,尤其是长期的焦虑、愤怒、抑郁,会引发应激反应,体内会释放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这些激素本身就会升高血糖

你可能会觉得“我没发火啊”,但即使是内心的担忧、压抑,也会让身体处在一种“暗战”状态。

更重要的是,坏情绪会影响执行力。一旦情绪低落,很多糖友就会减少运动、饮食紊乱、甚至忘记吃药,最终导致血糖失控。

所以,情绪管理不是“心理问题”,而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比吃药还重要。

很多糖友一听说“不能吃多”,就开始节食,有的人甚至只吃一顿饭,或者完全不吃主食,结果换来的是低血糖、高血糖交替出现

身体并不是一台可以随时调控的机器,当你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时,基础代谢会下降胰岛素敏感性也下降。更糟糕的是,一旦恢复饮食,血糖反弹幅度会更大

节食还会导致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会让身体的代谢循环紊乱,反而加重胰腺负担

而很多糖友,尤其是老年人,认为“吃得越少越好”,这样节食、饿肚子,最后却把血糖推向更危险的边缘。

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定时定量,才是控糖的基本功。

这可能让你意外。很多糖友坚持测血糖、吃降糖药,却忽略了一个更核心的问题——胰岛素阻抗

血糖高,不只是糖吃多了,更根本的原因,是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这就像钥匙还在,但门锁坏了,再多的钥匙也打不开门。

很多人天天把降糖药当“救命稻草”,血糖高了就加药,低了再减药,却从来不去改善胰岛素阻抗。结果就是,药物越吃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

胰岛素阻抗背后的因素很多:内脏脂肪堆积、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慢性炎症等。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暂时把血糖压下去,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控制血糖 ≠ 控制糖尿病。真正对抗糖尿病的关键,是改善胰岛素的工作环境——让它能顺利打开细胞的“门锁”。

对糖友来说,与其天天盯着血糖数字起起落落,不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系统性的管理”:

每天餐后走10~20分钟,别再吃完就坐下。

保证晚上11点前入睡,睡够7小时,让身体有机会修复。

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可以是冥想、听音乐、聊天,别让情绪憋在心里。

别再节食,学会吃得聪明:主食不过量,蛋白质有保障,蔬菜要丰富。

重视腰围变化,内脏脂肪是胰岛素阻抗的“幕后黑手”,控制体重比控制体重数字更重要。

定期做胰岛素抵抗相关检查,比如空腹胰岛素、HOMA-IR等,了解自己的真实代谢状态。

糖尿病不是“不吃糖”的病,而是“代谢失衡”的病。很多看似努力在控糖的人,其实走错了方向。

你以为自己在和血糖作战,实际上,真正的敌人,是你每天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别再只是看着血糖表做决定。从行为模式、情绪状态、作息习惯开始改变,才能真正把糖尿病控制住,而不是被它反复控制。

参考资料: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Diabetes Care》杂志,2023年第4期

中国营养学会《居民膳食指南(202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来源:纵观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