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根·马克尔在社交媒体上贴出一张精心构图的照片:蒙特西托豪宅的花园里,五岁的阿奇侧身依偎在她身旁,三岁的莉莉贝特蜷缩在她怀中,标志性的红发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看,这就是我们爱的故事。”
梅根·马克尔在社交媒体上贴出一张精心构图的照片:蒙特西托豪宅的花园里,五岁的阿奇侧身依偎在她身旁,三岁的莉莉贝特蜷缩在她怀中,标志性的红发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画面温馨得像一幅古典油画,配文却充满现代商业的铜臭味——“每一天都是爱的故事”,鸽子表情符号下方,链接着她新上线的品牌网店As Ever。
一小时后,售价1068英镑的温莎礼服和600英镑的圣罗兰凉鞋悄然出现在购物页面。
王室专家菲尔·达姆皮尔冷笑:“她连孩子的背影都能标价。”
王室血脉成了带货神器
这不是梅根第一次把家庭照变成促销广告。
自2024年底重启Instagram账号,她的动态便精准踩中流量密码:圣诞贺卡上阿奇和莉莉贝特奔向父母的背影被粉丝称为三年来的珍贵礼物,今年3月晒出亲子采摘水果的田园画面后,立刻甩出果酱品牌美国里维埃拉果园(后更名为As Ever)的预售链接。
王室作家珍妮·邦德一针见血:“她早算好了——孩子的隐私越稀缺,曝光时越值钱。”
而这一次,梅根踩中了更敏感的雷区。
她不仅让阿奇和莉莉贝特为奢侈品站台,更在网飞纪录片《以爱之名,梅根》中大肆宣扬混合式穿搭,转头却推销千元礼服,被网友嘲讽又当又立。
前王室新闻官迪基·阿比特怒斥:“俗不可耐!他们当初逃离英国说要保护隐私,现在却把孩子当橱窗模特。”
更致命的是,根据《皇家头衔使用指南》,王室后代参与商业活动需提前申报,而梅根未经批准便让子女代言,已涉嫌违规。
从逃离者到掠夺者
四年前,梅根与哈里以追求隐私为由退出王室,誓言切断与王室商业化的联系。
如今,这对夫妇却成了最擅长消费王室IP的商人:Netflix纪录片《哈里与梅根》靠爆料王室秘闻狂揽210万首播观众,梅根的个人节目即便收视惨淡仍获续订,只因制作方早已拍完两季素材,靠剪辑便能低成本榨取剩余价值。
但流量总有耗尽时。
当梅根在最新节目中与名厨烤蛋糕、侃侃而谈真实生活时,观众只看到价值2900万美元豪宅的泳池和设计师围裙;当她声称保护孩子隐私时,阿奇和莉莉贝特的背影却频繁出现在圣诞卡、品牌广告甚至网飞预告片里。
前《名利场》主编格雷顿·卡特讽刺:“她的‘真实’需要打上马赛克——毕竟连相遇哈里都是Soho House老板策划的‘剧本爱情’。”
王室的沉默与杀机
面对梅根的步步紧逼,白金汉宫始终保持着贵族式的隐忍。
女王生前那句“某些回忆可能存在差异”的回应,至今仍是王室最克制的警告。
但梅根显然低估了规则的重量——当她用苏塞克斯公爵夫人头衔为网店引流时,已触碰了王室底线。
法律专家指出,若查尔斯三世援引《皇家特权法》,可强行剥夺哈里子女的王位继承顺位,甚至禁止他们使用王室姓氏。
更危险的信号来自民间。
英国《每日邮报》发起投票,72%的读者认为梅根贪婪无度;奥斯卡影后格温妮丝·帕特洛发布素颜做司康的视频,背景音乐却暗戳戳用了梅根节目的同款宣传曲,评论区挤满这才是真豪门的嘲讽。
就连梅根的260万粉丝中,也有人质问:“说好的保护孩子呢?你的爱故事里只有佣金链接!”
当童话变成一场豪赌
梅根并非不懂风险。
她在采访中哽咽回忆王室生活令人窒息,却又在纪录片里曝光孩子照片激怒王室;她高呼为女性创业发声,却把网店做成王室周边贩卖机。
这种撕裂感,连支持者都难以辩护。
王室传记作家汤姆·奎因直言:“她想当戴安娜2.0,却忘了戴安娜从不用孩子换流量。”
如今,梅根的商业版图愈发庞大:Netflix节目、网店佣金、播客冠名……但每一项都绑着王室标签。
一旦王室祭出法律手段,这些泡沫将瞬间破裂。正如迪基·阿比特的预言:“他们过去靠王室得到的一切,最终也会因王室失去。”
或许,那张亲子照里的白鸽早已暗示结局——象征和平的鸟儿,终将飞离满是算计的花园。
来源:胡桃文史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