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是大白菜种植的关键时期,而地下害虫的危害往往会影响大白菜的出苗、生长及产量。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和金针虫等,它们或啃食种子、幼苗根系,或咬断嫩茎,导致缺苗断垄。做好地下害虫防治工作,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结合农业、物理、生物
秋季是大白菜种植的关键时期,而地下害虫的危害往往会影响大白菜的出苗、生长及产量。常见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地老虎和金针虫等,它们或啃食种子、幼苗根系,或咬断嫩茎,导致缺苗断垄。做好地下害虫防治工作,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等多种措施,实现科学防控。
一、农业防治:从源头减少虫源基数
农业防治是通过改善种植环境和栽培管理,降低害虫滋生风险,是绿色防控的基础。
- 轮作倒茬:避免连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如玉米、豆类)进行2-3年的轮作,可减少土壤中特定害虫的积累。
- 清洁田园: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残株、杂草及枯枝落叶,破坏害虫的越冬和栖息场所,降低虫源基数。
- 深耕翻土:秋季播种前深耕土壤25-30厘米,将地下害虫的卵、幼虫、蛹暴露在地表,通过阳光暴晒、低温冷冻或天敌捕食等方式杀灭部分害虫。
- 科学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生肥带入虫卵和幼虫;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料,增强白菜幼苗的抗虫能力。
二、物理防治:安全高效诱杀成虫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性(如趋光性、趋化性)进行诱杀,具有环保、无残留的特点。
- 灯光诱杀: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每晚开启(尤其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可有效诱杀蝼蛄、地老虎、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的成虫,减少产卵量。
- 毒饵诱杀:针对蝼蛄、地老虎等喜食香甜食物的害虫,可配制毒饵诱杀。例如,用炒香的麦麸、豆饼或玉米碎粒,按比例混合90%晶体敌百虫(每5公斤饵料加50克药剂,加适量水拌匀),于傍晚撒在田间垄间或幼苗根部附近,每亩用量2-3公斤。
- 糖醋液诱杀:对地老虎成虫,可配制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加少量90%晶体敌百虫),装入盆中置于田间,高度与白菜幼苗相近,每亩放置3-5盆,定期补充或更换,诱杀成虫。
三、生物防治:利用自然天敌与生物制剂
生物防治通过保护天敌或使用生物农药,实现对害虫的可持续控制,符合生态农业发展需求。
- 保护天敌:田间的青蛙、蟾蜍、鸟类、寄生蜂等是地下害虫的天然天敌,应减少广谱性农药的使用,营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
- 施用生物制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制剂,按说明稀释后灌根或拌土施用,通过侵染害虫幼虫使其致病死亡;也可使用昆虫病原线虫(如斯氏线虫),每亩施用量2000万-3000万条,兑水灌根,对线虫、蛴螬等防治效果较好。
四、化学防治:精准用药控制危害
当地下害虫发生密度较高时,需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治,但需严格遵守用药规范,避免药害和残留。
- 土壤处理:播种前,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或5%毒死蜱颗粒剂1.5-2公斤,与细土或细沙20-30公斤拌匀,均匀撒施于地表,随后翻耕入土,可杀灭土壤中的幼虫和虫卵。
- 种子处理:采用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或用种衣剂进行包衣,能有效保护种子和幼苗免受害虫侵害。
- 生长期灌根:若田间出现幼虫危害,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每株灌根200-300毫升,重点浇灌幼苗根部周围土壤,间隔7-10天灌一次,连续灌1-2次即可。
五、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药剂,且注意安全间隔期,收获前15-20天停止用药。
- 施药时应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进行,避免在高温、强光时段施药,以提高药效并减少对天敌的伤害。
- 防治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虫情,根据害虫发生动态调整防治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秋种大白菜地下害虫的危害,保障大白菜的正常生长,为丰产优质奠定基础。
来源:风趣一半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