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情侣一年至少要过三个比较主流的情人节,分别是2月14日西方情人节、5月20日网络情人节与七夕节 。此外,每月14日几乎都有各种名号的情人节,如1月14日日记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等,再加上近年来兴起的“521”等,一年下来,情侣间的情人节多达近20个
中国情侣一年至少要过三个比较主流的情人节,分别是2月14日西方情人节、5月20日网络情人节与七夕节 。此外,每月14日几乎都有各种名号的情人节,如1月14日日记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等,再加上近年来兴起的“521”等,一年下来,情侣间的情人节多达近20个 。
众多的情人节,意味着男性需要频繁地准备礼物、安排约会等,这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网友晒出情人节预算,玫瑰花、巧克力、情侣衫、电影票、双人烛光晚餐等,至少需要一千元,这还只是“入门级浪漫”,若再加上首饰、数码产品等,花费更高 。对于一些收入普通的男性来说,如此频繁的支出让他们倍感压力,甚至有人调侃“女人心有千千‘节’,男人薪被遍遍劫” 。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频繁过情人节也让男性在心理上产生了剥夺感与不公平感 。在这些情人节中,主题大多是男性向心仪的女性请吃饭与送礼物,而女性则大都不需要回礼或回价值相近的礼物 。这种不对等的情况,让新一代年轻男性越来越不满,他们自我意识、权利意识与对等意识大幅超过前辈,不愿再一味地充当“提款机” 。
情人节的频繁出现,背后离不开商家的炒作 。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抓住各种机会和卖点,将爱情与消费捆绑,通过包装和推销打动消费者 。然而,这种过度商业化的行为,让情人节失去了原本的浪漫意义,也让男性在恋爱关系中感到疲惫和无奈。
面对名目繁多的情人节,男性不堪重负的现状值得关注和思考。或许,情侣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些节日,注重思考的本质,而不是被消费主义所左右,让情人节真正成为表达爱意的美好时刻,而不是男性的负担。
来源:心灵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