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揭晓了“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这些案件,由网民1845万张选票参与及家委员会评选而出,极具代表性,一经公布,就吸引社会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
图源 视觉中国
行人闯红灯导致他人被撞身亡怎么判?操纵“网络水军”传播虚假信息会受到严惩吗?丈夫去世,妻子能不能继续“辅助生殖”?厨师拌个黄瓜为何被告上法庭?……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揭晓了“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这些案件,由网民1845万张选票参与及家委员会评选而出,极具代表性,一经公布,就吸引社会高度关注与广泛讨论。
随着案件具体细节的公布,大家对去年以来一些高讨论度的案件案情,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进一步增强了法治观念。
一起来看看,十大案件有什么特点?释放了哪些重要信息?
第一大特点,就是“热”。这些案件直击老百姓关心的热点焦点。通过对这些案件的依法判决,司法机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比如轰动全国的劳荣枝故意杀人、绑架、抢劫案。1996年至1999年间,劳荣枝与情人法子英(已另案核准死刑)共谋抢劫。两人在多地实施抢劫、故意杀人、绑架4起,致7人死亡。
这起案件社会影响巨大。据主审法官透露,该案复核裁定8000余字,说理部分占篇幅一半以上,条分缕析、平和理性、有理有据地回应了辩护律师提出的意见。裁判文书上网后,得到公众充分肯定,纷纷支持法院的正义裁决。
还比如行人闯红灯致他人被轧身亡案。2024年5月17日7时许,周某刚违法闯红灯通过人行横道,与骑电动车的凌某某发生碰撞,凌某某连人带车摔倒在对向机动车道内。恰逢对面路口机动车道转绿灯,刘某驾驶小客车起步躲闪不及,导致凌某某遭车辆碾压受伤,周某刚见状逃离现场。后凌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如果按常规处置,刘某难逃判罚。但法院没有“就案办案、机械司法”,而是认定凌某某被撞倒至被碾压之间不到2秒钟,普通人无法在这么短时间内作出反应,因此判决刘某不承担刑事责任,周某刚犯交通肇事罪获刑2年6个月。
推荐理由这样写道:这体现了司法关于社会每个个体都应维护规则的权威性严肃性、共同营造遵规守法社会氛围的价值导向,对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规范安全出行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此外,还有“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等,都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议。
十大案件的另一个共性是“新”,聚焦新现象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网络水军”“辅助生殖”……一些新型案件的出现,不仅揭示了某种新的社会现象,也使群众的法律诉求越来越高。
以发生在浙江的全国首例操纵“网络水军”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社交媒体普及,网络虚假信息泛滥,但如何定性和规制,实践中没有统一标准。
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间,杨某鹏等人“养号”1294个,招募大量兼职人员充当“网络水军”,在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对影视作品、网络视频、游戏作品、商品等,完成有偿“转评赞”“直发”24万余条和“投诉举报”1200余条,共获利915万余元。
杭州互联网法院首次明确,这属于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判决杨某鹏等人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100万元,删除已发布虚假信息并注销相关网络账号1294个,在国家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刊发赔礼道歉声明。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辅助生殖”等一些社会新现象的出现所带来的司法难题,也越来越受公众重视。
李某和张某因婚后未育,到保定市某医院接受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冷冻保存3个胚胎,进行过一次胚胎移植术,但没有成功妊娠产子,仍有2个胚胎继续冷冻。之后,丈夫张某意外去世,妻子李某多次找到医院继续实施胚胎移植手术,但医院以张某去世为由拒绝。
法院认为,合法夫妻因生育困难接受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在夫妻双方无明确终止意见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应依法依约持续提供医疗服务,于是判决医院继续履行与李某的医疗服务合同,为李某实施胚胎移植手术,依法保障丧偶妇女权益。
“该案对类似案件办理具有重大借鉴意义。”有专家评价说,案件契合“平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法理情统一。
十大案件还有个关键词,是“准”,通过找准痛点、转变思路,化解群众急难愁盼。
一家经营不善的瑜伽店,将全部股权转让给薛某。薛某随后提供债权债务已清理完毕的《清算报告》,注销该公司,把会员转给另外一家美发店,造成原瑜伽店200多名会员约40万元的损失。
薛某就是典型的“职业闭店人”。近年来,健身房、美发店、教育培训机构等预先充值服务领域频频出现“跑路”现象,造成消费者无法退费,产生大量纠纷。这些乱象背后,存在不少“职业闭店人”推波助澜。他们转移资产、更改经营主体,专门帮商家策划逃避承担法律责任并从中牟利。
这种情况,原本从法律上较难认定。但法官转换视角,从“职业闭店人”提交虚假清算报告骗取登记机关注销公司的角度,判令其承担民事责任,赔偿会员充值未消费的金额,并通过司法建议,促进有关部门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类公司注销登记的审查,既引领了法治发展,又优化了营商环境。
另外一起案件则引发了众多“打工人”的共鸣。
刘某是一家餐饮公司的冷菜厨师,日常工作就是拌黄瓜、水煮毛豆等。他与公司签订《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约定刘某在受雇期间以及劳动合同终止后2年内,不得直接或间接参与、进行或牵涉任何与公司业务相竞争或相似业务。后来,刘某离职从事同样工作,被原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违约金及损失10万余元。
法院认为,刘某虽与原公司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但他只是冷菜厨师,不足以接触单位保密信息,原公司也不能证明刘某在工作期间获取了菜品制作技术秘密,故协议应属无效,法院驳回了刘某原公司的诉求。
“拌黄瓜”看似一起小案,但案件发布后,却引起广大就业人员共鸣。许多人表示,案件准确把握了竞业限制中“其他负有保密义务人员”的核心认定标准,抵制了“无差别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不良趋势,引导社会进一步为劳动者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十大案件之外,此次同步揭晓的还有十大提名案件,包括全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侵权案、农村百万彩礼返还离婚纠纷案、电影《失孤》原型之子被拐案、网络主播直播带货虚假广告案、恶意抢注涉公共文化资源标识商标纠纷案等。
每一次法槌的落下,都是回应群众关切、推动社会治理的铿锵回响,也书写了法治中国的年度答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