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武,试图拯救英特尔的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4 15:52 2

摘要:美国半导体巨头NTEL曾有过几位著名的老板。其首任老板是罗伯特·诺伊斯,他发明了硅芯片,硅谷也因此得名。紧随其后的是戈登·摩尔,他凭借一项预言——摩尔定律——在科技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美国半导体巨头NTEL曾有过几位著名的老板。其首任老板是罗伯特·诺伊斯,他发明了硅芯片,硅谷也因此得名。紧随其后的是戈登·摩尔,他凭借一项预言——摩尔定律——在科技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两年,处理能力将翻一番,而成本却保持不变。第三任老板安迪·格罗夫则在“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座右铭的指引下,将英特尔打造成了半导体巨头。最近加入这一家族的是陈立武,他于今年3月接任。

他的前任们则没那么辉煌。陈先生接手的是一家已失去优势的公司。从处理器设计到运营先进的芯片工厂,英特尔在曾经领先的领域都步履蹒跚。重振这家公司可能是历任领导人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

陈先生对芯片并不陌生,对东山再起也不陌生。与当今许多半导体行业的老板(包括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英伟达的黄仁勋)一样,他的根源来自东南亚。陈先生出生于马来西亚,在新加坡长大。

他的父亲是一名报纸编辑,母亲是一名教师。他移居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核工程,之后在加州获得商学位。

1987 年,他创立了风险投资 ( VC ) 公司华登国际 (Walden International),该公司以 19 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梭罗 (Henry Thoreau) 笔下著名的华登池塘的名字命名。陈先生钦佩梭罗的反传统精神。

在大多数科技投资者追逐软件初创企业的时代,陈先生却押注于不起眼的硬件领域。华登资本是首批投资亚洲新兴芯片产业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尤其是在中国。

2001年,陈先生成为中国最大的芯片代工厂中芯国际的早期投资者,并担任其董事直至2018年——两年后,美国对该公司实施制裁。

2009 年,他从投资公司转为经营公司,成为陷入困境的芯片设计软件公司 Cadence Design Systems 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因高管更替和产品不佳而举步维艰。

陈志朋回忆说,他曾要求客户对 Cadence 的产品进行评分,结果“很多都是 D,很多都是 F”。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如何成为CEO 的书籍,“每一页都读”。这些功课得到了回报。

陈志朋给予经理们管理部门的自由,加强了与客户的联系,并进行了一些明智的收购。到 2021 年他卸任时,Cadence 的收入增长了两倍多,股价上涨了 48 倍,是追踪整个行业的费城半导体指数的三倍。

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英特尔竞争对手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认为,陈志朋带领 Cadence“走出了困境”。

英特尔的投资者及其 11 万名员工都希望他能重复这一壮举。英特尔曾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但由于过于专注于个人电脑,它错过了 21 世纪的移动芯片热潮。

2010 年代中期,屡屡出现的制造失误导致其国内竞争对手AMD抢走了其核心 CPU 业务的份额。与此同时,英特尔将先进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拱手让给了台积电。

最糟糕的是,英特尔基本上没有涉足蓬勃发展的专业AI芯片市场,而该市场目前由英伟达主导。

英特尔的营收已从2021年的790亿美元降至2024年的530亿美元。其市值目前约为900亿美元,不到一年前的一半。台积电的市值约为英特尔的8倍;英伟达的市值则是英特尔的30倍。

陈志云上任仅一个月,就已开始实施重大变革。他的前任帕特·基辛格已裁员15%,但业内人士表示,曾任英特尔董事的陈志云一直在推动进一步裁员。陈志云承诺精简管理层,将英特尔打造成“一家大型初创企业”。

他似乎决心将英特尔的芯片设计和制造部门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将公司一分为二。这将非常艰难。英特尔正试图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与英伟达竞争,在芯片制造领域与台积电竞争——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业务领域。

此外,英特尔仍然严重依赖美国政府的补贴来资助其新工厂。而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英特尔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中国)也加剧了风险。

陈先生不易动摇。“他不喜欢失败,”一位同事说道。如果这份决心——以及一丝梭罗式的逆势思维——能够带领英特尔走出低谷,他或许还能赢得与公司伟人并列的地位。

来源:奇葩综艺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