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魂 壮山河丨蔡锷中路徐祠巷19号,曾是三湘抗战“主心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07:24 1

摘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湖南地方组织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高举抗日旗帜。湘鄂西省委发出对日宣战问题告全体同志书,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通过《准备对日宣战的决议》,湖南人民同仇敌忾,开展对日斗争。

【铭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湖南地方组织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号召,高举抗日旗帜。湘鄂西省委发出对日宣战问题告全体同志书,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通过《准备对日宣战的决议》,湖南人民同仇敌忾,开展对日斗争。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在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和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引领下,坚定促成和维护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培养抗日骨干,发动民众掀起全省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广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追寻】

立秋过后,暑气渐消,清晨与傍晚的微风中透出丝丝凉意。80年前,就是在这样的空气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的湖南人民与全国同胞一道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8月下旬,记者辗转三湘大地,重温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瞻仰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抗战中铸就的历史丰碑。

每天数以百计的人涌向这里,“希望听听共产党关于时局的看法”

从长沙城市中轴线五一大道出发,沿蔡锷中路向北行走数百米,高楼大厦环抱间,一栋砖木结构的宗祠式建筑静静伫立,并不引人注目。这里,便是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蔡锷中路徐祠巷19号。

9月2日,位于长沙市中心城区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目前本体修缮工程已完成。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为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旧址前,长沙近现代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讲解员张斐向记者介绍。

这栋历经战火与岁月洗礼的建筑,构建起通往那段峥嵘岁月的时光隧道。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中央派徐特立、王凌波到长沙筹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媒体报道徐特立“着灰布短衣,精神奕奕,不减当年气概”,消息轰动全城。

“其实,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就已经领导三湘儿女进行了持续6年之久的抗日救亡活动。”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谢承新告诉记者,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响应中共中央号召高举抗日旗帜,湘鄂西省委发出对日宣战问题告全体同志书,要求“立刻实现对日宣战”。湖南是全国抗日救亡规模最大、声威最壮、持续时间最长的省份之一。

1937年底,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长沙东长街(今蔡锷中路)的徐家祠堂正式挂牌办公。“每天数以百计的人涌向这里,他们希望听听共产党关于时局的看法,工作人员一概热情接待。”张斐说。

如今,站在蔡锷路口抬眼望去,街面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现代都市的繁华与昔日人潮涌动的盛况悄然重合。

9月2日,位于长沙市中心城区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工作人员在擦拭展柜,迎接即将前来参观的公众。

为广泛宣传抗战方针,徐特立等人经常在火宫殿和长郡中学等地公开演讲。徐特立的演讲形象生动,很有感染力。他向听众介绍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民众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一心,保卫家乡,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80多年过去,置身这市井街巷,驻足侧耳,仿佛仍能听见徐特立为唤起全民族抗战而发出的呐喊。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经常高朋满座,郭沫若、茅盾、黄炎培等社会名流,刘岳厚、赵恒惕、赵君迈等国民党政府上层人士,都曾到访过这里。大家搁置党派之争,共议抗日良策。通讯处高度重视做好省政府主席张治中的统战工作,多次找张商谈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1月,中共湖南省工委(同年7月改为湖南省委)在长沙秘密成立,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一暗一明配合开展工作。他们广泛开展统战工作,发动民众共同抗日,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救亡团体,领导支持“文化抗战”,在长沙点燃团结抗日的“熊熊烈火”。

1938年10月,湖南民众抗战统一委员会成立,徐特立等中共党员被聘为委员,标志着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然而,仅仅一个月后,长沙城惨遭文夕大火,徐氏祠堂被焚毁。但徐特立等人并未因此颓唐,他们振奋精神,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迁至邵阳,在那里继续领导和组织湖南人民开展抗日斗争。

翦伯赞等名家任教“南方抗大”,每月津贴一元钱

乘车进入邵阳县塘田市镇对河村,可以看到蜿蜒的夫夷江绕村而过。江边,一座青砖黛瓦的大宅院格外显眼。阳光照耀下,大门口悬挂的“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牌匾熠熠生辉。

8月15日,游客在位于邵阳县塘田市镇的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参观。

“塘田战时讲学院,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南方抗日军政大学。宅院始建于清光绪三年,是湘军将领席宝田的庄院。”在邵阳县南方抗大红色教育基地事务中心副主任刘强雄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1938年6月,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中共湖南省委通过统战关系,在邵阳创办了塘田战时讲学院,中共党员、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研究部主任吕振羽主持学院工作。

“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张治中担任名誉董事,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覃振担任院长,湖南省参议会议长赵恒惕担任董事长。”刘强雄指着展板介绍,为争取讲学院更多的存在和发展时间,吕振羽通过统战关系邀请国民党的各级政要担任院长和董事长。

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历史学家翦伯赞、文学家张天翼、语言学家曹伯韩等大师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任教。“他们放弃城里每月几百元的高薪来到这里,每个月只象征性地领取一元钱的津贴。”刘强雄说,“一元钱”所蕴含的无私奉献精神已经成为当地宝贵的财富。

“讲学院师生经常到周边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还教老乡识字。”74岁的村民周国民告诉记者,父亲周维合曾受雇到讲学院为师生们做饭,“晓得他们是为了抗日救国而来,村民纷纷将自家菜园里种的瓜果蔬菜送到讲学院,帮他们改善伙食哩!”

1938年9月,讲学院开学,次年4月遭国民党反动派查封并强令解散。“讲学院办学时间虽然只有短短7个多月,但它播下了革命火种,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被誉为‘南方抗大’。”刘强雄告诉记者,讲学院共招生两期,培养基层抗日军政干部250余名,发展中共党员40余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员100余人。

以创办讲学院为代表,中共湖南省委借助湖南民众抗战统一委员会,或直接通过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等,组织、领导和影响爱国进步人士成立救亡团体,指导他们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引领下,湖南掀起了抗日救亡活动的高潮。1938年,抗战周年纪念献金活动,全省募集29.7万余元。据统计,8年全面抗战,只有3000万人的湖南,征募兵员达210多万人,平均每15个湖南人中就有1人参军。

5.6万人的自卫队和数百支游击队活跃在三湘四水,沉重打击日伪

岳阳市云溪区太平港上,横跨着一座六墩石拱桥。石桥静默无言,却见证了湘北军民抗日斗争中的第一次大胜仗。

1938年11月,日寇跨过长江,向湘北进犯,岳阳成为湖南最早沦陷的地区。

“沦陷之后,岳阳、临湘等地就出现了受共产党影响而建立的抗日武装。”省委党史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朱柏林告诉记者,特别是中共湘鄂赣特委根据南方局领导人叶剑英的指示,先后派共产党员在岳阳发动群众,组织了两支游击队,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斗争。

1939年1月17日,500多名日军进犯云溪太平桥。临湘县游击队与国民革命军第20军某部紧密配合,预先在此设伏。

眼看日军逼近,埋伏在此的守军趁势发起袭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仓皇溃逃。激战一小时,击毙击伤日军30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步枪200余支,以及许多马匹和辎重。

“这一仗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军民士气,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游击战争广泛深入地开展。”朱柏林说。

1939年2月,春寒料峭,中共湖南省委在邵阳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召开省党代表会议。会上,南方局代表博古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准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要求。

由此,游击战的星火在湖南点燃并逐渐发展成为燎原之势,从洞庭湖畔到五岭山脉,三湘四水到处活跃着游击队员的身影。

在日军占领湘中地区的情况下,浏阳出现了10多支游击队伍。其中,影响较大、成立最早的是洞阳游击队。这支部队成员多是老红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多次打退串扰洞阳的日军,保卫地方治安。与新四军取得联系后,改编为湘鄂赣边区抗日游击纵队直属第五支队。

1944年8月邵阳沦陷后,共产党员萧健阶在武冈平镇(今属洞口县)组织了一支抗日自卫队。在湘西会战中,这支武装多次配合国民党对日作战。1945年5月,萧健阶率领抗日自卫队夹击三角坳日军主阵地,毙敌1000余人。

在全省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湖南各族人民奋起反抗,组织了5.6万人的自卫队和数百支游击队,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伪反动势力,为夺取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手记】

胜利来之不易,幸福并非理所当然

杨佳俊

拜访党史专家,探访革命遗迹,随着采访深入,记者的心情也不断起伏变化。

有心酸——徐特立等人筹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时,长沙境内已经没有公开的党组织,一切从零开始,艰难可想而知。但就是那么20多个人,却在巩固和发展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有感动——在塘田战时讲学院采访时,听当地村民讲,当年物资匮乏,乡亲们自发将自家菜园的瓜果蔬菜送给师生,保障他们饮食营养,更加深刻认识到党和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

有愤慨——在抗日统一战线不断扩大之际,国民党反动派却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面对反共逆潮,中共湖南地方组织只好将党的工作转入地下,一边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一边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

胜利来之不易,幸福并非理所当然。为夺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

如今,三湘大地生机勃发。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三湘儿女共同奋斗,努力把“三高四新”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来源:新湖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