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越来越近了,街上人来人往,热闹劲儿里夹杂着那些从小看过的画面,说不上为什么,有时候脑子里就会浮现出《白毛女》里的黄世仁,那个让无数人咬牙切齿的地主。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小的时候看得心里直骂人,生怕自己以后不狠狠收拾一顿类似黄世仁这样的人,都对不起电影最后杨
春节越来越近了,街上人来人往,热闹劲儿里夹杂着那些从小看过的画面,说不上为什么,有时候脑子里就会浮现出《白毛女》里的黄世仁,那个让无数人咬牙切齿的地主。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小的时候看得心里直骂人,生怕自己以后不狠狠收拾一顿类似黄世仁这样的人,都对不起电影最后杨白劳的那口闷气。可回头想想,现在还有人和小时候一样死盯着谁该死谁无辜吗?可能没有。
看着现实,心里冒出来的感觉竟然有点怪。黄世仁的形象不再局限在过去的戏剧脸谱里,现实中有的老板、精英、资本,或多或少跟童年那幅画面有点像——也许不是赶人去抵债,但对人对事,偶尔还真有点那个劲头。只是现在的环境,偏偏就没有那种“吃人不吐骨头”的紧张感。奇怪的是,像杨白劳这样的老百姓还是随处可见。他们拿着普通人的收入,东拼西凑过日子,有时候还得仰仗黄世仁们发工资过年,但谁也没觉得特别愤怒,反而还见怪不怪。
有的“黄世仁”甚至做好事。年底捐钱发红包办年货,新闻播得多了,围观的人也没太大感觉。按道理说,黄世仁不应该是吃人不吐骨头吗?可有时候这些老板比杨白劳还要憨厚老实。网上不是还真有个江浙老板专门办年夜饭请外卖员,人民日报都发了现场照片。按理说这事放在过去,还不得激起群众对比?可现在,普通人嘴上说说罢了,心里没啥波澜,谁家不领老板的红包呢?
变化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小孩子时候忿忿不平,长大了竟然能和黄世仁坐一桌吃饭,甚至还会觉得人家不容易。有意思的是,不少工厂老板自己也说压力大,钱还没老百姓结账结得快。有一回看见江苏昆山一家小厂主说自己欠了一百多万,还担心工人拿不到钱,一个劲道歉。现实中的黄世仁,有时候小心翼翼,还不如杨白劳的底气硬。
倒不是说弱者不再受苦,那些加班到深夜、拿着微薄工资的人,满大街都有,谁都不会否认。问题在于,这些人和老板之间的关系,远远没有小时候电影里那种死磕、对立,反倒像某种“互相依赖”。有专家给出新近的调查数据,2023年全国大中型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5亿,工人和老板间,把更多精力放在怎么合作挣钱,而不是你死我活。对不对呢?这问题说起来还真有点玄,一时说不清楚。
有次在网上看到个热帖,讲辽宁沈阳一家公司老板春节时亲自给员工送薪水,还有人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嘴里念叨着准备明年继续好好干。问他们后悔不后悔打工、要不要跟老板翻脸,结果很多人说,钱重要,人情也挺重要。这逻辑一下子把过去的阶级仇恨冲淡了,情分、味道,和物质混在一起,成不了死板的对抗。
说来也怪,自己曾经立志 “把黄世仁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现在却觉得这想法有些幼稚,竟然带了点可笑的滑稽意味。时代在变,很多事不能简单贴标签。互联网信息时代,阶层流动看似变快,有的黄世仁自己也是白手起家,混到现在。这种路径如果彻底推翻“压榨者必亡”的二元分野,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可是,还是有人觉得黄世仁不该洗白。豆瓣、知乎吐槽富豪割韭菜的帖子底下,经常有人跟风骂老板剥削,说现在的社会公平越走越远。舆论的天平,偶尔倾向弱者,许多人大张旗鼓地讨论996,说“资本把人榨干”,但真到了年终,白领们拿奖金的照片一晒出来,舆论又转缓和了。这一冷一热到底是社会自洽,还是麻木?一时还真分辨不出来。不同的群体各有立场,没有统一答案。
回头翻资料,权威统计显示中国社会今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0年前增长了近一倍,不同阶层之间互相牵扯着,底层没法离开顶层,顶层同样离不开底层。市场倒逼人互相让步,普通人跟黄世仁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甚至不少创始人自称苦得像“打工皇帝”!名词变化了,身份复杂了,现实比电影难琢磨。
如果说小时候的观念是非黑即白,长大之后发现,现实世界其实混沌得很。刚说完要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三分钟之后刷到某企业暴力裁员,心里又觉得气不过。理性归理性,真遇到自己被欺负,愤怒还是会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现实就是这样,观点会自己打架!
但仔细想想,这种混乱也未必坏事。意识形态柔软下来,讨论空间变大,阶级仇恨也不必吞吓自己的血泪仇。如今有人不讨厌黄世仁,还能和他一起赚钱,这算是一种和谐还是无奈?也许同时都有。
反复琢磨,其实那种“恨不得天下大乱一切推倒重来”的劲头未必真有多少用,有时甚至害了弱小。资本、劳动、机遇,三者混在一起,不是每个人都能挑明关系来讲,大多数人还是想多挣点钱,过个热闹年就行了。每个时代自有它的荒诞与必然,谁也说不清未来如何。
社会秩序的改变,源自生活运行方式的转变。黄世仁未必全是贪得无厌,杨白劳也不再永远忍气吞声。新闻里偶尔还能看到某些老板倒闭跑路,被工人追债。局面瞬息万变,没有谁能够保证一劳永逸地站在食物链顶端。有的人命好,有的人更会跑。
你问今天的杨白劳会不会再无助于黄世仁,谁说得清楚。反正,这世界早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对峙不再剑拔弩张,社会节奏快得让一切旧恨都难以为继。利益、情感、妥协,这些因素杂糅在一起,结果就是,黄世仁和杨白劳再也没法成为那种喷火的仇敌。
说到底,如果一定要把历史中的角色对应到现实,恐怕多少是为了让自己心里舒坦点。这社会没那么纯粹的黑白分明,大多数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和解或冲突其实都很少只靠想象得到答案。
春节将至,热闹的街市下,黄世仁和杨白劳在商场、车间、写字楼,或许早已举杯共饮。***没人再像小时候那样咬牙切齿,也没人天真到认为世界能彻底消灭掉某一方。***气候变了,社会变了,连心里那点老旧的愤怒,也变得温软。
说不清是时代进步,还是彼此都学会了自保。日子都得这么过下去。
来源:猪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