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6日上午,记者在西安市长安区倪家滩村的“共享菜园”看到,土地被白色围栏隔开,划分成100多块15至30平方米的区域。负责人韩先生表示,市民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租赁并决定是自种还是全托管。
“共享菜园”吸引市民前来体验田园生活。
租一块菜地,化身“新农人”,让城市居民亲手种植蔬菜、体验农耕乐趣,成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如今,“共享菜园”在西安悄然兴起。
3月26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倪家滩村的“共享菜园”,感受这一新兴的休闲方式。
租地种菜 体验田园乐趣
26日上午,记者在西安市长安区倪家滩村的“共享菜园”看到,土地被白色围栏隔开,划分成100多块15至30平方米的区域。负责人韩先生表示,市民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租赁并决定是自种还是全托管。
当天,一位租下30平方米菜地的市民正在打理自己的菜园。她头戴遮阳帽,脚穿雨靴,蹲在田间,将西红柿苗、辣椒苗小心翼翼地种入事先挖好的土坑里。她告诉记者:“我种了玉米、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玉米种在菜园四周,将来可以给其它蔬菜遮阳。”说话间,她已种下两排西红柿苗,并用地膜覆盖,“这样长得快,我会好好打理我的菜园。”
当天,记者遇到了在“共享菜园”咨询租菜地的市民李女士,她表示自己已经退休,一直很向往田园生活,无奈住在城市里没有机会享受栽种蔬菜瓜果的乐趣,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这家菜园就前来咨询。当天,她租下了一块15平方米的地,计划种黄瓜、茄子和豆角。“自己种菜自己吃,从种子发芽到收获果实,这个过程令人充满期待,也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除了退休人士,记者还发现,“共享菜园”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和亲子家庭前来参与。市民王先生希望通过租地种菜,让孩子们了解食物的来源。“让孩子自己种植、浇水、除草,不仅能培养动手能力,还能增强责任感,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据“共享菜园”经营者韩先生介绍,菜园自去年开始运营,已有不少土地被租出,市民既可自行种植,也可委托菜园工作人员打理。“全托管模式下,我们负责播种、浇水、施肥,等蔬菜成熟后送货上门,租户也可以随时来菜园采摘。”
“共享菜园”扩大“朋友圈”
“共享菜园”不仅是种菜的地方,也成为市民休闲社交的新空间。“这里像一个农耕俱乐部,大家一起种菜、交流经验,甚至相约聚会。”韩先生说,不少租户在这里结识了朋友,彼此分享种植心得。目前,他的两个共享菜园群已有400多人。“这400多人都是我的潜在客户,我对‘共享菜园’的未来充满期待。”他开心地说道。
上班族赵先生每到周末便带家人到菜园劳作。他认为,种菜是一种放松方式,和家人一起在田间劳作,能暂时忘却工作的压力,也让家庭关系更加亲密,让孩子体验劳动乐趣。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租户还在菜园角落种上花草,打造既能种菜、又能赏景的“微型田园”。“不仅要吃得健康,还要看着舒心。”一位租户笑着说。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共享菜园”,可以看到大量相关内容,无论是短视频介绍、社交媒体分享,还是各类广告推广,都展示了这一新兴模式的火热程度。不少市民通过视频记录自己的种植过程,分享收获的喜悦,而一些平台和商家也顺势推出了相关租赁服务,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其中。
盘活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共享菜园”的兴起,不仅圆了城市居民的田园梦,也为农村带来新发展机遇。记者在倪家滩村看到,周边有葡萄园、露营基地等休闲场地,与“共享菜园”形成乡村休闲产业链。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模式让城市居民参与农业生产,不仅增加了农村土地利用价值,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帮助农民通过出租土地、提供农业服务等方式增加收入。
韩先生介绍,目前“共享菜园”很受关注,几乎每天都有市民到菜园参观,未来计划将“共享菜园”进一步升级,让“共享菜园”成为集种植、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体验基地。“希望打造一个集吃、玩、乐于一体的乡村休闲中心,让更多人体验田园生活。”
同时,“共享菜园”也推动了绿色农业发展。记者了解到,菜园为租户提供有机肥料和种子,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原以为托管模式会更受欢迎,但不少市民更愿意自己动手种菜。”韩先生说,“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家吃得更健康,也让土地得到更好的保护。”
未来发展与优化方向
尽管共享菜园模式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但在实际运营中仍面临挑战。部分租户因工作忙无法定期打理菜地,导致蔬菜长势不佳,或因缺乏经验而种植失败。
对此,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王晓勇建议,可进一步优化托管服务,如聘请村里有经验的农户提供现场指导,或提供更精细化的种植方案,让租户选择不同程度的托管模式。此外,引入智能农业技术,如远程监测系统,让租户随时了解菜地情况,提高参与感。
他表示,“共享菜园”还可与乡村旅游结合,吸引游客体验农耕生活,提升经济效益。例如,可举办农耕节、采摘节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农业、享受田园生活。“‘共享菜园’的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关键在于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运营模式。”业内人士表示。
文/图 本报记者 朱娜娜
来源:草原牧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