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电商公司领导让团队花两周做618活动方案,等设计、开发全搞定了,他突然刷到抖音直播带货数据,非要把主会场改成短视频模式。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领导?
团队天天加班到凌晨,群里@所有人比吃饭还勤快。
但年底一看——钱没赚到、奖没拿着、本事也没长,光攒了一肚子憋屈。
别怀疑,不是你不够拼,很可能是你摊上了耗损你职场生命力的领导。
今天扒一扒这五种领导作妖实录,看完你就明白:
为什么他越瞎折腾,你越像驴拉磨——转得头晕眼花,还在原地打转?
某电商公司领导让团队花两周做618活动方案,等设计、开发全搞定了,他突然刷到抖音直播带货数据,非要把主会场改成短视频模式。
结果技术团队通宵改代码,活动当天系统崩溃,成交额直接腰斩。
这种领导就像打麻将摸牌不过脑,手里有啥牌都敢往外扔,最后把团队当炮灰。
决策混乱的代价,全让底下人扛。
导致问题的根源,往往是因为领导专业能力不足,又怕暴露自己的短板,只能通过“频繁改主意”假装掌控全局。
心理学上这叫达克效应——越是无知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
他们通过瞎指挥刷存在感,本质是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毕竟改方案比琢磨透行业趋势容易多了。
遇到这种领导,你要做到重要决定要留书面证据(微信截图、邮件回复都行)。
每次改需求让他签个字,就说“按流程需要领导确认”。
某游戏公司开发新APP,领导非让程序员在登录界面加动态烟花特效,说“看着喜庆”。
结果安装包体积暴增,用户加载卡成PPT,上线三天差评如潮。
外行指导内行,就像让厨子修火箭——专业的事瞎掺和,迟早把项目整黄。
这类领导通常有极强的控制欲和不安全感。
他们既怕下属能力太强威胁自己,又担心上级觉得他“没做事”,于是拼命在细节上挑刺。
简单说,他们用“微观管理”制造忙碌假象,实则掩盖自己战略规划能力的缺失。
这种“管得细”本质是权力饥渴症——越没本事的人,越爱在小事上找权威感。
遇到这种领导,可以拿数据怼回去:“您说的特效加进去安装包会大30M,这是同类APP的数据对比”。
也可以给他选择题:“A方案能按时上线但效果普通,B方案需要延期两周,您看选哪个?”
某地产销售团队拼死完成季度目标,汇报时领导PPT上只放自己“调整价格策略”的功劳。
结果年底甲方投诉合同漏洞,这领导反手群发邮件:“小张审核不仔细,扣当月奖金”。
跟这种领导混,就像给黄世仁打工——吃肉时他上桌,挨刀时你顶缸。
心理学上这叫自我服务偏差——成功归因于自己,失败归咎于环境。
这类领导往往是通过关系上位,深知自己能力配不上位置,只能靠“功劳垄断”维系权威。
更阴险的是,他们深谙职场PUA套路:通过反复否定下属价值,让你产生“离了领导啥也不是”的错觉,乖乖当背锅侠。
遇到这种领导,你可以重要成果当面汇报,说完补发邮件:“刚才汇报的XX成果,具体数据如下...”
或者在公共盘建个「工作留痕」文件夹,所有经手文件都存带时间戳的版本,关键时刻能救命。
某制造厂技术主管提出自动化改造方案,领导当面夸“有想法”,转头把项目交给自家亲戚。
三个月后设备故障停产,反而骂主管“当初为什么不坚持”。
无能领导的生存法则——砍掉冒尖的麦子,留下听话的韭菜。
这是典型的螃蟹效应——自己爬不上去,就把能爬的拽下来。
越没本事的领导,越怕下属能力太强,因为这会照出他的平庸。
他们通过逆向筛选机制,重用马屁精、打压实干派,本质是构建“安全区”。
就像《纸牌屋》里说的:
“接近权力会让人误以为自己拥有权力”。
这类领导需要一群傀儡来维持幻觉。
遇到这种,被甩锅时平静反问:“这件事您觉得我哪里没做好?下次应该怎么改进?”
或者重要工作拉个包括大领导的群,让他没法暗箱操作。
某服装公司领导照搬总部促销方案,在南方市场狂推加绒大衣,自己坐办公室盯员工每天交3份报表。
最后仓库积压5万件库存,反怪店员不会推销。
这种管理就像瞎子带路——该看路时闭眼,该闭嘴时瞎哔哔。
这类领导的问题根源在于角色认知错位。
他们通常是“传声筒式管理者”,缺乏独立决策能力,只能机械执行上级指令。
他们用“抓琐事”逃避真正的管理责任——毕竟骂店员比分析市场数据轻松。
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们被提拔到了能力无法胜任的位置,除了瞎指挥别无选择。
遇到这种,你就主动给他找事做:“这是您要的日报,顺便整理了行业最新趋势您有空看看?”
在这些个领导手下,你干的不是工作,是给领导的智商缺陷填坑。
要么换部门远离,要么直接找下家。
不然,扑腾越久,陷得越深,后面想出来都难了。
来源:游在北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