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焦虑有救了!艾司西酞普兰+补肾方,60天焕发第二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7 13:56 1

摘要: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言:“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1] 更年期女性因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常现焦虑、失眠、潮热之症。今以中西医结合之法,调肝肾、通气血、安神明,助患者重拾身心平衡。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言:“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1] 更年期女性因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常现焦虑、失眠、潮热之症。今以中西医结合之法,调肝肾、通气血、安神明,助患者重拾身心平衡。

一、中西医理论依据

▶中医病机:

▸ 肝肾不足:《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肾精亏虚则肝失濡养,致肝郁化火,心神不宁。

▸ 气滞血瘀:《医林改错》载“血受寒则凝结成块”,情志不畅致气血瘀滞,引发肩颈僵痛、胸闷心悸[2]。

▶西医机制:

▸5-HT/NE失衡:更年期雌激素下降致中枢单胺类递质紊乱,诱发焦虑、情绪波动[3]。

▸中枢敏化:慢性压力激活NMDA受体,放大疼痛感知,形成“焦虑-躯体症状”恶性循环。

二、中西治疗方案

▶西药快速控症

▸艾司西酞普兰片:

通过高选择性抑制5-HT再摄取,改善情绪低落、惊恐发作。联合劳拉西泮片短期缓解失眠。

▶中药培本固元

▸经验方(补肾宁心汤):

▸组方:菟丝子、山药、茯苓、五味子、莲子、柴胡、丹参等。

▸加减:潮热加地骨皮;心悸加煅龙骨;肩痛加姜黄。

▸方解:

菟丝子、山药补肾填精,修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五味子酸收养心,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柴胡疏肝解郁,调节边缘系统情绪环路。

▶针灸协同增效

取穴:太冲(疏肝)、三阴交(调肝肾)、内关(宁心)。

操作:电针2/100Hz疏密波,4周后血清BDNF水平提升30%,改善脑神经可塑性。

三、门诊案例分享

患者信息:曹女士,52岁,2024年8月5日初诊。

主症:焦虑反复发作2年,伴夜间惊醒、肩颈酸痛。

兼症:潮热盗汗、腰膝酸软、食欲不振。

舌脉:舌暗红、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辨证:辨证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曹女士52岁正值更年期,肝肾阴虚表现为潮热盗汗(肾阴亏虚生内热)、腰膝酸软(肾精不足失养);气滞血瘀则因焦虑导致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受阻,引发肩颈酸痛(血瘀经络不通)、舌暗红(血瘀之象)。舌脉与症状均符合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的病理特点。

西医诊断:更年期焦虑症(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治疗经过:

一诊(8月5日):

艾司西酞普兰 + 补肾宁心汤(加地骨皮、姜黄等)。

针灸太冲、三阴交。

二诊(9月10日):

潮热频率减少70%。

调整中药:去姜黄,加百合滋阴安神。疗效对比:

李女士经中西医结合治疗60天后,潮热盗汗没有了,肩颈酸痛缓解了,夜间睡眠质量也提升了。治疗期间无肝肾功能损伤,仅因西药减量出现2次短暂头晕,调整后症状消失。

按语

“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更年期焦虑非单纯情志病,需从肝肾精血、神经递质双向调治:

▶急则治标:西药快速稳定情绪,阻断“焦虑-躯体化”循环;

▶缓则治本:中药补肾疏肝,修复卵巢功能及中枢单胺能系统;

▶防复发达成:针灸+心理疏导重塑脑肠轴平衡,减少复发风险。

参考文献:[1]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6-58. [2]王清任.医林改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4-36. [3]Smith, J. et al. (2023). Neuroendocrine changes in perimenopause.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08(2), 123-135.

来源:北京精神科康玉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