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唐时期,朝廷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设羁縻州,任用当地的夷帅、大姓为刺史。王仁求官职为“使持节河东州诸军事、河东州刺史上护将军”(河东州境一说当约今安宁南部、昆阳以北之地;一说在今大理一带)。王仁求父子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笃守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在任期间,关心
王仁求(630~674年),安宁人,祖籍山西,系太原豪族后裔。西晋末年,匈奴进入中原,其祖先即辗转迁徙到今安宁八街、二街居住,传至王仁求已有十余代。
初唐时期,朝廷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设羁縻州,任用当地的夷帅、大姓为刺史。王仁求官职为“使持节河东州诸军事、河东州刺史上护将军”(河东州境一说当约今安宁南部、昆阳以北之地;一说在今大理一带)。王仁求父子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笃守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在任期间,关心百姓的休养生息,传授生聚之方法,开启资财之道,传播中原文化,使人们生产所得足以“养老尽孝”、“事上供税”,颇有政举。河东州一时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王仁求也得到百姓拥戴,“庶心咸服,异俗争归”。
唐高宗咸亨年间(670~673年),阳瓜州(今大理巍山一带)刺史蒙俭,纠集地区部落首领反叛唐朝,烧毁城邑、掳掠百姓,朝廷派李义为姚州道总管,率大军平叛。一时未能取胜,遂令附近州县出兵助剿,咸亨三年(672年)王仁求即率领其部队及地方武装,前往征讨。为平定蒙俭之乱立下卓越军功。
王仁求任刺史期间,始终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并且与周边羁縻州也保持良好关系。他非常关心时局的动态,建议在云南设置州县,以便加强唐中央王朝在云南的统治,获得朝廷的青睐。唐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十五日,王仁求在任所“寝疾而终”,死后葬于葱蒙卧山,享年44岁。
资料来源:《昆明市志(第十分册)》2003年12月
资料整理:黄翔,文旅美食探寻者,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研究会 会员、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
来源:阴山小虫的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