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框架大对决:FastAPI 和 Flask,到底选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06:34 2

摘要:在今天的软件开发世界里,Python 语言凭借其简洁和强大,依然是无数开发者的首选。而在构建 Web 应用和 API 时,两个框架的名字几乎是无法绕过的:Flask和FastAPI。一个是有着十多年历史的“老兵”,另一个则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新秀”。到了 20

FastAPI VS Flask

在今天的软件开发世界里,Python 语言凭借其简洁和强大,依然是无数开发者的首选。而在构建 Web 应用和 API 时,两个框架的名字几乎是无法绕过的:FlaskFastAPI。一个是有着十多年历史的“老兵”,另一个则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新秀”。到了 2025 年,它们之间的差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新”与“旧”之争,而是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开发理念和技术范式。

如果你正在犹豫,不知道该在下一个项目中选择哪一个,那么这篇文章正是为你准备的。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两个框架在 2025 年的真实面貌,从性能、异步支持、生态系统到实际应用场景,为你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对比,帮助你做出最明智的决定。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 2010 年。那一年,Flask 诞生了。它基于Werkzeug(一个 WSGI 工具集)和Jinja2(一个模板引擎)构建,其核心设计理念就是“极简”和“可扩展”。

在那个时代,Flask 以其轻量级、灵活和“不拘一格”的风格迅速赢得了开发者的青睐。它不强制你使用任何特定的工具或模式,而是为你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添加各种扩展。这使得 Flask 成为了微服务、小型仪表盘和快速 API 原型开发的理想选择。

十多年来,Flask 的生态系统不断壮大,涌现出了像 Flask-SQLAlchemy、Flask-Login 和 Flask-RESTful 这样的优秀扩展,极大地简化了数据库操作、用户认证和 RESTful API 的开发。即使到了 2025 年,Flask 在教育领域和轻量级应用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时间来到 2018 年,FastAPI 横空出世。它的技术基石是Starlette(一个轻量级的异步框架)和Pydantic(一个数据验证库)。

FastAPI 的出现,很好地回应了现代 Web 开发的需求:异步处理数据验证API 文档自动化。它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些需求,并将其作为框架的核心功能。

凭借其异步原生、自动生成 OpenAPI 文档等特性,FastAPI 在数据密集型和异步驱动的系统中迅速普及。到了 2025 年,FastAPI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新框架”了,它已经发展成为生产环境中需要高速、类型支持和异步工作负载的 API 的首选框架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代码示例,直观地感受一下两者在开发体验上的差异。

Flask 的同步 API 示例: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quest, jsonifyapp = Flask(__name__)@app.route("/hello", methods=["GET"])def hello: name = request.args.get("name", "World") return jsonify({"message": f"Hello, {name}!"})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Flask 的代码非常简洁,感觉就像在写普通的 Python 脚本。它的优点是简单易上手。但缺点也很明显:它没有内置类型检查,也没有数据验证。你需要自己手动处理这些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一些运行时错误。

FastAPI 的异步 API 示例:

from fastapi import FastAPIfrom pydantic import BaseModelapp = FastAPIclass Item(BaseModel): name: str price: float@app.post("/items")async def create_item(item: Item): return {"message": f"Item {item.name} created", "price": item.price}

相较之下,FastAPI 的代码看起来更加结构化。它利用了 Python 的类型提示功能,并与 Pydantic 库紧密集成。你的函数签名本身就定义了数据验证、文档生成以及请求类型。这使得代码在编写时就强制执行了最佳实践,减少了运行时出错的可能性。

用一句话总结开发体验上的差异:Flask 给你完全的自由,但你需要自己处理很多细节;而 FastAPI 提供了更多的结构化约束,它通过设计来帮助你遵循最佳实践。

在 2025 年,性能已经成为衡量 Web 框架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使用autocannon(一个 Node.js 负载测试工具)对一个简单的端点进行测试,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在性能上的巨大差距。

Flask (Gunicorn + gevent):每秒处理约 2,800 个请求。Flask (异步支持):每秒处理约 5,000 个请求,但稳定性较差。FastAPI (Uvicorn + Gunicorn workers):每秒处理约 35,000 个请求。FastAPI (带异步数据库和缓存):每秒处理约 28,000 个请求,性能稳定。

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在实际的异步工作负载中,FastAPI 的性能比 Flask 快了大约 10 倍

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这主要归功于它们底层架构的差异。

Flask 的传统架构通常是同步的,使用Gunicorn来管理同步或“绿线程”工作进程。FastAPI 的架构则天生为异步而优化,它使用UvicornGunicorn的异步工作进程。这种架构特别适合与异步数据库(如 Postgres async、Mongo、Redis)、AI 推理服务器和事件驱动系统进行深度集成。

尽管 FastAPI 在性能上遥遥领先,但这并不意味着 Flask 已经过时。在许多特定的场景下,Flask 仍然是更好的选择。

最佳应用场景:快速脚本、仪表盘、遗留应用、大型单体应用。核心生态:Flask-SQLAlchemy、Flask-Login、Flask-RESTful 等。主导领域教育和轻量级应用

如果你只是想快速搭建一个小型工具,或者维护一个已有的 Flask 项目,那么继续使用 Flask 是完全合理的。它简单、依赖少,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果。

FastAPI 的崛起,与当今技术发展的趋势紧密相关。

最佳应用场景:生产 API、数据科学工作负载、异步密集型系统。核心生态:与Pydantic v2SQLModel深度集成,支持各种异步 ORM。主导领域AI 推理服务器、机器学习模型 API、微服务

尤其是在AI/ML 服务的部署上,FastAPI 几乎成为了默认的选择。其高性能、自动文档和数据验证能力,完美契合了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

没有哪个框架是完美的,两者都有各自的“坑”。

学习曲线较高:相较于 Flask,FastAPI 的概念(如异步、类型提示)需要一些学习时间。与 Pydantic 的紧密耦合:FastAPI 与 Pydantic 的深度集成,意味着在 Pydantic 进行大版本更新时(比如从 v1 到 v2),你需要进行一些代码迁移工作。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在 2025 年,到底该如何选择?

代表了简单、稳定和传统的开发方式。FastAPI 则代表了异步优先、高性能和面向未来的 API 开发模式。

如果你是一个新手,正在考虑开始一个新项目,并且对性能、可维护性有较高的要求,那么选择 FastAPI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决定。它不仅能帮助你构建出色的应用,还能让你熟悉当今 Python Web 开发的主流趋势。

当然,如果你只是需要一个简单的小工具,或者出于情怀,选择 Flask也完全没有问题。它依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框架。

Python 的生态正在向“异步优先”的方向发展,而 FastAPI 正是这场变革的引领者。你的选择,不仅仅是选择一个框架,更是选择了一种开发理念和技术方向。

来源:高效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