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泗水 抗战记忆 · 1932年-1936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06:00 3

摘要:在沂蒙革命老区的版图上,泗水以泗河为血脉,南接鲁南烽火,北连鲁中战旗,成为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战略纽带。泗水党组织带领全县人民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成立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创建、发展和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将星火燎原的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泗河两岸。面对侵略者的

在沂蒙革命老区的版图上,泗水以泗河为血脉,南接鲁南烽火,北连鲁中战旗,成为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战略纽带。泗水党组织带领全县人民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抗日武装,成立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创建、发展和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将星火燎原的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泗河两岸。面对侵略者的铁蹄,泗水儿女威武不屈,他们以山为屏,以河为障,用土枪大刀构筑钢铁城。据不完全统计,泗水军民主动出击和配合主力部队与敌作战300多次,拔除日伪据点百余座。

为深入践行“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的崇高使命,“泗水融媒”公众号从今日起正式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之“红色泗水 抗战记忆” 专栏。我们将以此为契机,重返历史现场,钩沉岁月细节,通过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系统追溯从1931年至1945年,在这片英雄土地上,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历程。

铭记,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愿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独特的“泗水印记”,让先烈们的英雄事迹照亮未来,激励新一代泗水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1932年

7月初,曲阜二师“左联”支部成员常润山应聘到泗水县西岩店小学任教,他向学生介绍了进步书刊,宣传了新思想。年底,钱杰东从山东博兴回家乡稍住期间,接替常润山的教学工作。其间,他们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灌输革命思想,主要讲授陆游的爱国诗篇和鲁迅、郭沫若等进步作家的文章,还向学生介绍《孔雀东南飞》《西厢记》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书籍。时间虽短,但对学生影响极深。

1930年3月2日,“左联”在中华艺术大学成立,图为油画作品《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讲话》

1933年

1933年暑假,乔海秋在回乡期间,联络旅外学生及县内小学教师,组织了“泗水文化促进会”,对改革泗水教育,促进新文化发展,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列主义及募捐资助贫困学生求学等起了积极作用。

1934年

上半年,邹县籍共产党员彭建华、冯起因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曾两次到泗水县寻找党组织,在泗水东南的香山一带通过私人关系,与该区盐务队发生了联系。他们向盐务队员和当地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和抗日救国的道理。因当时全省党组织多数遭破坏, 他们与党组织未接上关系而返回。

彭建华、冯起等找党寻党约法三章

1935年

1 月,乔海秋到泗水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任教,并组织了学生“读书会”,借以向学生介绍《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儿童新闻》等进步书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乔海秋(1911.01-1946.06),原名乔尚涵,金庄小乔家村人。1932年2月,乔海秋在兖州省立四乡师加入中国共产党。

10月,乔海秋介绍周蓝田、许怀民二人到孟家村短期小学任教。不久,乔海秋也从县立高小到孟家村任教。在此,他们一边与上级党组织联系,一边联络当地教师和在外地读书的回乡学生,宣传科学文化,传播革命思想,介绍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宣传马列主义,秘密培养党的发展对象。

周蓝田(1913-1969.01),原名周传基,高峪镇丑村人。1932年2月,在省立第七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11月,苏鲁特委书记郭子化来到泗水丑村,以开中药铺为掩护,进行党的活动,并派周蓝田做曲阜二师、菏泽五师、泰安三中、济宁七中等地的党组织和泗水党员的联络工作。郭在当地群众中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蓝田同志故居

冬,临沂籍共产党员马峭峰,经武雨琴介绍到柘沟高级小学教书。期间,他向该校师生介绍了美国进步作家辛克莱的《屠场》《拾炭王》《煤油》三部曲,郭沫若的《女神》,鲁迅的《伪自由书》《两地书》等进步书刊。

《伪自由书》透过个别事件揭示的客观规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武器。

1936年

9月,钱杰东借在济宁乡村建设训练班学习回乡之便,利用柘沟小学“读书会”,团结了张林夫、刘海岩、夏风、孙庆震、孙庆云等进步青年,启发他们订阅进步书刊,进行学习讨论,并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年底,在曲阜师范学校上学的柘沟镇柘沟村的曹宇光由管戈介绍在省立曲阜师范学校入党后,将党内文件和延安出版的进步书刊等带回柘沟,通过张林夫、刘海岩在进步青年中传阅。

来源:泗水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