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特区草店小学:紫霄钟声传薪火 草店童音颂忠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7 12:15 2

摘要:“大家看,这枚子弹壳是1931年红三军留下的,上面的锈迹记录着贺龙元帅带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3月18日上午,在武当山特区草店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展览室,五(2)班学生芦翰朋身着红军服,向同学们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胸前鲜艳的红领巾上,也照

(十堰日报记者 吕超)“大家看,这枚子弹壳是1931年红三军留下的,上面的锈迹记录着贺龙元帅带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3月18日上午,在武当山特区草店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展览室,五(2)班学生芦翰朋身着红军服,向同学们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胸前鲜艳的红领巾上,也照亮了展柜里泛黄的《均县苏维埃政府布告》复制品。

这座始建于1935年的老校,正以另一种方式让红色故事“开口说话”。

红色记忆在展柜里“活”起来

红领巾讲解员芦翰朋踮起脚尖,手指轻触挂在墙上的题词说:“这是李先念爷爷1985年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烈士亲笔题写的‘永垂不朽’四个字。虽然只是复印品,但非常珍贵……”阳光斜射在泛黄的宣纸上,“永垂不朽”四个遒劲大字在墙上熠熠生辉。

随后,他带领同学们来到一面挂满奖状的墙旁,五枚历经岁月的胸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这些胸章是学校已故退休老教师邵云捐献的革命奖章。”草店小学副校长徐华英介绍,学校培养了一批像芦翰朋一样的红领巾讲解员,为学生们讲述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

自1999年该校“红领巾讲解员”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已有358名孩子接过传递历史的接力棒。他们不断创新表达方式,让红色记忆在童声中焕发新生。

“1+N”教学法让红色故事入脑入心

“传统的红色教育容易变成单向灌输,我们探索的‘1+N’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该校政教处主任宋丹丹带着记者来到一楼会议室,六年级学生黄梓怡正在排练情景剧《李安普烈士》。扮演烈士的男孩突然摔倒,却坚持完成高难度动作,膝盖渗出的血迹与阳光交织,让在场师生红了眼眶。

这种“情景式沉浸”是“1+N”教学法的核心。每个红色故事都配套开发知识竞赛、文物修复体验等互动环节。

“我们上周开展了‘红色密码破解’活动,学生们通过解读贺龙部队的电报残片,进一步了解了‘武当山根据地’的战略价值。”宋丹丹向记者展示学生自制的三维地形图,山峦间用红绳标注的游击路线清晰可见。

在该校劳动实践基地,五(1)班学生夏雨涵蹲在“南泥湾菜园”里种辣椒苗。“每名学生负责管护自己种的幼苗,记录其生长情况。”班主任金鑫说,学生们通过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了解种菜的流程,有名孩子感慨,“当年红军挖野菜充饥,现在我们要用科技守护粮食安全”。

红色基因催生教育新生态

“武当武术+红色文化”是该校特色跨学科融合课程。在大课间期间,学校广播播放红歌,学生们在广场上步调统一地习练武当武术。体育老师张鑫在旁指导学生动作要领。“既要强身健体,更要传承敢打必胜的精神。”他说。

如今,家校共育的红色网络正在该校形成。学校每月开展“红色家长课堂”,邀请老兵家属来校讲述往事。暮色中的武当山,太子坡的飞檐挑起晚霞,紫霄宫的钟声回荡山谷。草店小学的“红领巾讲解员”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却没人急着回家,他们正围着徐华英,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这里每块石头都有故事,每片树叶都沾着历史。看这些题刻,虽然斑驳,却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徐华英对孩子们说。

在该校荣誉室里,挂满了奖牌。“比奖牌更珍贵的是孩子们的变化。”说着,徐华英翻开“红领巾讲解员”成长档案,芦翰朋的感言跃然纸上:“以前觉得红领巾就是块红布,现在才知道,它浸染着革命先烈的鲜血,也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

来源:之桃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