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文:进入 21 世纪以来,肥胖如同一场汹涌的浪潮,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我国人群基数大,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是诸多常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
医脉通整理报道,本文经朱江帆教授审核发布。
引文:进入 21 世纪以来,肥胖如同一场汹涌的浪潮,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我国人群基数大,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是诸多常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
2025 年8月15~17日,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于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肥胖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肥胖防治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医脉通特邀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朱江帆教授围绕“减重代谢外科进展与挑战”分享新见解,医脉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医脉通: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国肥胖的流行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朱江帆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肥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肥胖人群快速增加。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因此政府高度重视肥胖问题,提出“体重管理年“健康促进活动,各地也开始建立减重门诊,力求从源头控制肥胖增长。
医脉通:在本次大会中,您以《减重代谢外科进展与挑战》为题发表了精彩的学术讲座,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近年来这一领域在手术技术、术后管理以及患者康复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的进展?
朱江帆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减重外科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探索阶段逐渐走向成熟。近年来减重外科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机器人辅助减重手术和内镜下减重手术等新技术。
机器人辅助减重手术设备不断进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员训练出一个能够利用人工智能(AI)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的机器人,这标志着人类向自动化医疗迈出了一大步。
内镜下减重手术中,内镜胃袖状成形术(ESG)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减重代谢手术之一,其是通过胃的重塑,将胃的体积约缩小到原来的80%以改变胃的解剖和生理结构,减少胃容量,达到减重的目的。
尽管减重外科技术发展迅速,但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仍面临诸多挑战,手术效果的长期随访、并发症预防等问题亟待解决,也需要更多临床数据的支持,临床研究工作的推进对于完善减重外科技术体系至关重要。
医脉通:在本次大会中,您以《胃袖状切除术手术操作要点》进行了重点分享,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胃袖状切除术的关键操作要点以及如何避免常见操作失误呢?
朱江帆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SG)是全球最常用的减重手术方式之一,其是通过沿胃小弯侧制作一个袖状或管状胃,利用其容量限制作用和胃的内分泌调节机制达到减重、缓解或治疗肥胖相关合并症的效果。
我院操作不同之处:
一、采用脐部切口将第一个穿刺器(trocar)推进腹腔,这样做有两个好处,其一是可以轻松置入第一个穿刺器,其二是容易取出标本;
二、将胃与胰腺间的粘连作为远端游离标准;
三、近端游离时特别注意避免膈食管韧带损伤,该韧带是固定食管的重要结构,损伤可能导致术后胃食管反流;
四、在胃食管结合部打开浆膜,向右分离至中部,确保胃底充分游离,这样可以避免膈食管韧带损伤,减少术后反酸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不做胃切缘缝合加强,研究表明胃漏发生率与切缘缝合无直接关系,关键在于胃底游离过程中避免组织损伤。
专家简介
朱江帆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与肥胖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减重代谢外科规范化建设与质量提升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肥胖联盟常务理事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代谢病外科专家工作组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杂志》副主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编委
Mini-Invasive Surgery编委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仙人果健康私人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