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全球聚焦中国九三阅兵,日本正为系统性篡改历史的计划“续费”:62.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人民币)——这是日本外务省给2025年"历史真相湮灭基金"的新预算。2015年至今,560亿日元(约合27亿元人民币)公关投入,比战后80年给予慰安妇的补偿总额还要高
当全球聚焦中国九三阅兵,日本正为系统性篡改历史的计划“续费”:62.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人民币)——这是日本外务省给2025年"历史真相湮灭基金"的新预算。2015年至今,560亿日元(约合27亿元人民币)公关投入,比战后80年给予慰安妇的补偿总额还要高出5至6倍。从向菲律宾“赠送”导弹护卫舰,到百亿澳元向澳洲出售“最上”级战舰……军国主义正在西装革履下完成更衣,腰间别着军火库钥匙。
明天(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这不仅是缅怀先烈的时刻,更是对当下现实的回应。80年过去,日本并未真正完成对侵略历史的反省,反而在“和平主义”掩护下不断扩充军工、扩大军贸,并试图通过游说和公关影响国际叙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纪念更显必要:这是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的选择。
九三阅兵训练现场 图源:中国军号
日本至今没有完成真正的历史清算。战后,日本在国际上突出“受害者叙事”,强调广岛、长崎的核爆悲剧,却回避侵略和殖民事实。朝鲜战争爆发后,原本已解除武装的日本承接了美军大量军需和维修订单,获益超过50亿美元,占该国当时GDP的三分之一。越战期间,美军投下约35万吨凝固汽油弹,其中约九成产自日本,给中南半岛造成严重人道与生态灾难。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网站的文章直言,发战争财奠定了日本经济起飞的基础。这种以他国苦难为代价的增长,并未让日本沉淀出深刻反思,反而助长了历史修正主义的土壤。
近年来,日本正在加速突破战后束缚。1967年的“三项武器出口禁令”一度严格限制日本军火出口,但自2011年以来,日本多次“松绑”,2014年出台“三项技术转让原则”,2023年更进一步允许武器装备以特许生产的方式转让出口;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日本首相石破茂借着美当局催促盟友涨军费之机,获得美方首肯,宣布“将持续增强国防能力”。
与政策调整相呼应,日本军贸动作明显增多:2023年底,日本同意向美国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美媒称此举使日方“间接帮助乌克兰增强防空力量”;去年11月,印度和日本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用于海军舰艇的综合通信桅杆;随后,日本向菲律宾交付一批军用直升机备件和海岸监视雷达,并答应“赠送”6艘护卫舰;今年8月,澳大利亚还宣布斥资100亿澳元,从日本购买11艘“最上”级护卫舰。舆论认为,这些重大转变不仅体现了日本的战略野心,更可能加剧地区军备竞赛,动摇本已脆弱的和平局面。
更令人警惕的是,日本还在与德国不断靠拢。8月18日,日本外相岩屋毅在东京与来访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举行首次战略对话,就两国通过防卫装备和技术合作推进“安全保障领域的协作”达成一致。近年来,两国军事合作持续升温,先后签署《情报保护协定》和《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并不断扩大联合训练与防务交流。德国希望在亚太扩大军事存在,日本则试图将德国等欧洲国家作为跳板,进一步突破战后军事发展限制。这种心态若缺乏历史反思,势必成为地区和全球安全的新隐患。
2023年6月,日本自卫队在冲绳部署“爱国者”导弹系统。
与此同时,日本还在话语场上大做文章,企图转移历史责任。据日媒披露,日本通过外交渠道游说欧洲和亚洲多国不要参加中国的九三阅兵,声称“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厚”。一些日本媒体更指责中国的阅兵是在“炫耀武力”,借机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叫嚣日本必须提升军力加以应对。这些论调不仅歪曲事实、混淆视听,更折射出其根深蒂固的错误历史观。
对外公关同样说明问题。自2015年以来,日本外务省累计投入超过560亿日元用于所谓“海外战略信息传播”,2025年预算更达62.2亿日元。当时,这一预算类别的设立,正值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首次举办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之际。日本将资金用于资助“亲日”学者和媒体人,推动修改海外教科书中“慰安妇”和强征劳工的记载等。更讽刺的是,这笔预算远高于日本历年来对“慰安妇”问题所作出的“补偿”,后者至今不足百亿日元。相比对受害者的冷漠,这种对外宣传投入更凸显其历史修正主义的心态。
因此,纪念抗战胜利,体现的是中国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它不仅是对3500万伤亡同胞的告慰,更是向世界昭示守护和平的决心。
国际社会也在用行动表态。尼泊尔总理奥利尽管曾被日本游说不要参加九三阅兵,却依然选择出席,而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在内的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已确认到场,此外还有多国高级代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参与。这些事实都表明,真正尊重历史的国家不会被游说动摇。相比之下,日本一再否认和回避历史,只会让外界对其国家未来走向的担忧更深。
80年后的今天,历史的追问依然存在:日本敢勇于面对历史吗?日本能切实汲取历史教训吗?日本是真正致力于和平发展吗?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只有正视过去,未来才会真正安宁;只有铭记历史,和平才不会失约。
来源: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