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的人生没踩过坑?谁没在低谷里熬过夜?我们总在琢磨怎么稳住心态、怎么把事做成、怎么等得来转机,却没想到千年前的老祖宗早把答案写进了诗里。那些短句里藏着的,不是酸文假醋的感慨,而是实打实的“扛事心法”——关于怎么接纳不顺、怎么分清该干不该干、怎么熬到柳暗花明。今
谢谢大家支持
欢迎大家来评论区中讨论分享
下面我们来欣赏今天的内容
诗句全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该走的留不住,该来的总会来,别跟自己较劲晏殊写这首词的时候,大概率就是在小花园里喝着酒,看着眼前的景发呆。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读着挺闲,其实藏着小心思——同样的天气,同样的亭子,可手里的词换了新的,日子早就不是去年的日子了。他问“夕阳西下几时回?”,哪儿是问夕阳啊,是在琢磨:那些好光景走了,还能回来吗?但晏殊没钻牛角尖,下一句就通透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谢了,你再着急也留不住,这就是“无常”——就像工作丢了、感情散了,不是你不够好,就是事儿到这儿了。可转头一看,去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这不就是转机吗?生活里的坎儿,看着挺吓人,其实跟花开花落、燕子来去一样,都是暂时的。最后“小园香径独徘徊”,不是emo,是想通了后的平静。要是换作现在,可能就是“在楼下小区走了两圈,想明白了”。接纳不是认怂,是知道“拧巴没用”——事儿来了别内耗,别跟自己对着干,像呼吸一样顺着来,心态自然就稳了。晏殊这四十多个字,其实就说透了:日子里的“不顺”,大多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顺”,等你愿意放手,反而能踏实下来。诗句全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路走到头了?说不定是换条路的开始王维这诗,就是写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意思是“人到中年,看透了,晚年就躲到终南山住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放下”,不再追名逐利,先把自己的心稳住。“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更有意思。兴致来了就自己逛山,看见好看的景、想通的道理,不用跟别人说,自己明白就够。这其实就是“不内耗”的秘诀:不用在意别人怎么看,不用逼着自己合群,自己舒服比啥都强。最牛的还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想象一下:你爬山,跟着溪水走,走着走着水没了,路也到尽头了——这不就是咱们说的“绝境”吗?工作卡壳了,钱周转不开了,感觉走不下去了。但王维没慌,也没掉头往回跑,而是坐下来看云。看着看着发现,水的尽头,正好是云起来的地方——原来“无路可走”的时候,不是真的没路,是该换个角度看事儿了。结尾“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就是顺理成章的自在。碰到个山里的老头,聊嗨了忘了回家——不刻意、不强求,啥都随缘分。王维用这首诗告诉我们:生活里的“卡壳”,往往是因为我们太急着“往前走”,等你愿意停下来,反而能看见新的可能。就像堵车的时候,你使劲按喇叭也没用,不如开窗看看风景,说不定前面一会儿就通了。诗句全文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赏析:是金子总会发光,别着急让别人看见白居易写这首诗,是为了劝朋友别瞎琢磨。开头就说“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想不通的事儿,别去求神拜佛,等着就行。这不是迷信,是相信“事儿都有它的节奏”。“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两句是核心。想知道玉是真是假,得用火烧三天;想知道木材好不好,得等七年看它的质地。这不就是说“人要经事,事要经时间”吗?你现在受的委屈、做的努力,别人可能看不见,甚至误会你,但没关系,时间一长,谁真谁假、谁行谁不行,自然就清楚了。然后白居易举了两个例子:“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周公帮着成王做事,还被人说坏话;王莽没篡位前,人人都觉得他是好人。“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要是周公当时被冤枉死了,王莽在装好人的时候就没了,那后人哪儿知道他们的真面目?这诗看着实在,其实特别戳心。我们总在低谷里慌:“我这么努力,咋没结果?”“别人误会我,咋解释?”白居易告诉你:别慌,人生是“周期题”,不是“抢答题”。春天播了种,夏天得浇水施肥,秋天才能收;你现在“憋着劲儿扎根”,不是白干,是等风来的时候,能站得稳。所谓“静待时机”,不是躺着等,是知道“该做的做好,剩下的交给时间”。诗句全文(核心节选)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赏析:别想着“一步到位”,慢慢来才是最快的路苏轼写这几句,是劝朋友张琥别太急着求名利。“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就八个字,却把“怎么做事”说透了。“博观而约取”,就是“多学多看,但别啥都往怀里揽”——这就是“有所不为”的聪明。现在人总怕错过机会,啥都想试试,结果啥都没做好。苏轼告诉你:得知道自己要啥,不该碰的别碰,不该贪的别贪,守住本心才能不跑偏。“厚积而薄发”,就是“先攒够本事,再慢慢发力”——这就是“日拱一卒”的坚持。就像你想当厨师,得先练切菜、调酱,练个三五年,才能上灶炒菜;你想写好文章,得先读够书、写够字,攒够了感觉,才能写出让人记住的句子。那些看起来“一下子就成了”的人,背地里都攒了好多年的劲儿。苏轼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他一辈子被贬来贬去,却没停下读书、写文章、琢磨事,所以才能写出“大江东去”,才能不管到哪儿都能把日子过明白。他劝张琥“务学也哉”,其实就是说:别盯着眼前的小利益,把本事攒够了,啥都有;本事不够,就算暂时得到了,也守不住。诗句全文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赏析:挨过了难,你就成了“硬茬”
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倒霉呢,被贬了好多次。但他没诉苦,开头就硬气:“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别觉得别人说你坏话就受不了,别觉得自己被贬了就完蛋了——这股劲儿,就是“扛事”的底气。“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两句是真给劲儿。黄河里的沙子,得淘一千遍、滤一万遍,虽然累,但最后能把没用的沙子吹走,留下真金。咱们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被人冤枉、被事难住、被生活揍得鼻青脸肿,这些都是“淘沙”——把你的浮躁、脆弱、玻璃心都磨掉,最后剩下的,是能扛事的韧劲、能看透的通透,这些才是你自己的“真金”。刘禹锡没被打倒,就是因为他懂“低谷是蛰伏”。就像虫子冬天躲起来,不是死了,是等着春天爬出来;龙蛇藏起来,不是怂了,是等着机会腾空。你现在熬着的苦、受着的累,都不是白熬的——只要方向对,肯往前走,就算现在像沙子一样被埋着,总有一天能被“吹尽狂沙”,让别人看见你的“真金”。来源: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