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新山东 | 盐地碱蓬修复为黄河三角洲披上“红地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2 22:29 1

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日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风险加剧,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牡蛎礁等海岸带生态系统,作为天然“海洋卫士”,在应对灾害影响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日讯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风暴潮等海洋灾害风险加剧,严重威胁着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红树林、滨海盐沼、海草床、牡蛎礁等海岸带生态系统,作为天然“海洋卫士”,在应对灾害影响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2019年开始,东营市开展了黄河口以南滨海盐沼生态减灾修复工作,重点修复滨海盐地碱蓬、牡蛎礁等海岸带生态系统,取得良好效果。

黄河口以南滨海区域是一个具有独特地理位置、丰富地貌特征、丰富旅游资源的区域。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海洋生态环境,加强防灾减灾能力,东营市根据区域特点,开展了多种修复手段。来自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承担起了在滨海岸滩开展盐地碱蓬修复的工作。

为了全面地掌握修复效果,科研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到这里,监测盐地碱蓬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盐分含量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恢复效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盐地碱蓬,作为一种生长在滩涂和盐碱环境中的独特植物,以强大的净化与改良功能,成为盐碱地生态修复的重要力量。然而在盐地碱蓬的修复与养护过程中,有诸多挑战需要攻克,其中,种子的选择便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需要细致而精准的考量。

在盐地碱蓬的修复工程中,种子的选择,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董晓煜教授带领青岛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从选育良种入手,通过长期实地调查、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优化种植和管理模式,全面解析了耐盐机制和生长习性,成功提升了盐地碱蓬的恢复效果。

闪电新闻记者 周元玲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