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拿到北大录取,家长心里那股火根本压不住,此时不晒更待何时,毕竟一辈子能遇上几回祖坟冒青烟的机会,说千载难逢都算客气。
孩子拿到北大录取,家长心里那股火根本压不住,此时不晒更待何时,毕竟一辈子能遇上几回祖坟冒青烟的机会,说千载难逢都算客气。
可旁人眼里扫过去,画面里藏着的细节远比喜悦多,自己女儿在家长心里再完美,也挡不住外人的放大镜,而家长欲言又止的样子,反倒让人怀疑是不是底气不足。
“北大也救不了你”,女儿通知书上专业一片空白,过来人早已看清一切
一个孩子就算在品德养成上家长没花太多心思,只要迈进北大,那张烫金通知书也足以把他的人生往上托一托,可有些人却被网友冷冷丢下一句。
哪怕清华北大也救不了你,因为最初的选择已经彻底走偏。网上最近一对母女被推到风口浪尖,原本该是大喜事,家里的小女儿在生日当天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
这份运气让多少人眼红心热,似乎再次验证越努力越幸运。喜讯一挂到社交平台,涌来的却不只有祝福,更多的是尖锐质疑。
按理说,北大这块金字招牌容不得半点瑕疵,再加上女生名字恰好与卓越谐音,网友原本都盼着她一路卓越到底。
偏偏录取通知书最关键的专业栏空得彻底,这一空白像一把小刀,直接划开了她最不愿示人的短板。
首先这件事怎么看都不寻常,只要见过正规北大录取通知书的人都会明白,专业名称是整张纸最核心的信息之一。
印刷流程里不可能出现漏打这种低级失误。可眼前的通知书却干净得反常,学号和身份证尾号都被母亲细心遮掉,学院一栏也盖了厚厚一层马赛克。
而专业那一行干脆被修图软件抹成一片纯白,连一点笔画残渣都没留下,仿佛那块区域从来就不存在。同样是打码,为何要对专业下如此重手?
围观者很快嗅出异常,北大在读和毕业的学长学姐集体现身说法,他们晒通知书时只隐藏学号、身份证号这类唯一标识。
学院和专业向来大方留着,因为那是骄傲的资本。把专业一并抹掉只有一种可能,这一家人心里清楚,被录取的院系根本拿不出手。
甚至羞于启齿,冷门到连北大光环都救不了。网络旧梗瞬间被翻出来,北大护理系毕业仍旧是护理。
事实却是,家长压根没必要因为这个感到自卑
北大内部设有畅通的转专业制度,大一结束后成绩靠前的学生可以申请跨院系流动,过去每年都有人从基础学科转入金融、管理、计算机等方向。
只要学分和绩点达标,学院不会人为设卡。即便留在原专业,北大也提供双学位、辅修和跨学科项目,学生可以在主修课程之外系统学习第二领域。
毕业审核时同时颁发两份证书,用人单位认可程度与主修相同。从就业数据看,北大冷门专业毕业生并不被动。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每年发布分专业去向报告,古生物学、哲学、护理学等学科读研比例超过七成,深造院校集中在本校、中科院及海外前五十高校;
直接就业的毕业生里,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三甲医院、央企总部的人数逐年增加,原因是北大校友网络覆盖这些机构,实习招聘信息优先向本校学生开放。
学生只需在三年级前完成对口实习,毕业转正概率高于社会招聘渠道。考研或保研是另一条出路。
北大允许学生在大三选择跨学科推免,只要修满目标院系要求的课程学分并通过面试,即可获得推免资格。
护理专业学生推免到公共卫生、医院管理方向,哲学专业学生推免到法律、新闻传播方向,均有先例可循。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琳琳聊教育